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钦华专利>正文

一种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2267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包括一筒体、筒体内的一复合滤芯和筒体上的一进水口及两个出水口。该复合滤芯由折叠滤芯层、聚丙烯熔喷滤芯层、活性碳过滤层及膜管组成;该出水口包括一净水通道及一纯水通道,经膜管过滤的水由纯水通道排出,还未经膜管过滤的水由于已经经过前三层过滤层过滤,可在需要时由净水通道流出,并将过滤出的微量杂质排出。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改善水质,简化过滤结构并起到环保节水的作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能同时产生净水和纯水的净化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环境污染的日益增多,饮用水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水源因含有大量重金属、有机物、细菌、病毒、无机盐,杀虫剂,农药等的污染物,而水质逐渐下降,严重影响饮用和使用者身体健康。目前,反渗透纯水机被广泛使用来达到净水目的,其利用的是反渗透膜技术,通过设备的高压泵对经过反渗透膜的原水施加一定压力,在压力作用下原水中的水分子可以透过膜而渗析出来,而其他无机盐、微生物与有机物等却由于反渗透膜对这些物质的截留特性而不能透过膜,从而可以获得纯净水。由于反渗透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不但节能,且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但现有的反渗透净水设备存在如下缺点在过滤过程中对各级过滤层需用接头和水管连接,容易增加漏水机率,过滤孔径单一,每一过滤层均使用一支滤芯,更换频繁;仅供应饮用的净化纯水,无法同时将生活用水一并处理,净化过程时需将废水由一排水管道排出,由于现有的反渗透净化系统,排水与净水之比例为1∶4,意即要得到1公升的纯净水,需在膜管内浓度较高的一端持续排放4倍以上的水量,其实排放的废水祗是较原水的导电度高约10%的浓度,水质应可回收使用在生活其他用途上,这样就不致因改善水质而造成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该结构包括一复合滤芯,该复合滤芯由折叠滤芯层、聚丙烯熔喷滤芯层、活性碳过滤层及膜管组成,可对原水进行过滤。该结构包括两个出水口,原水经过多级处理后,经过膜管时,能透过反渗透膜作用的即为纯水,可经由纯水出口至饮水龙头饮用,无法透过反渗透膜而流出另一净水通道的即为生活用水可供洗涤及其他生活上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改善了水质,各过滤层为单体无需联接,结构简单,单支滤芯易于保养,双供水流道,可分别供应净水及纯水,可节约水源,起到环保节水的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复合滤芯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为一种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图中箭头线所指为水流方向),采用反渗透原理来过滤原水。在本技术中,反渗透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使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渗透过孔径只有0.0001微米的反渗透膜。由于反渗透膜的孔径仅0.0001微米,一个细菌要缩小四千倍、过滤性病毒也要缩小200倍以上才能通过。因此水中所有微细不纯的杂质、有害的可溶性固体及细菌、病毒、重金属、无机盐类等无法渗透过高精度的反渗透膜。该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包括一筒体1、筒体内的一复合滤芯2和筒体1上的一进水口3及两个出水口4。该出水口4包括一净水通道A及一纯水通道B,在纯水通道B内设有一接口41,其中净水通道A与生活用水设备相连,如抽水马桶、淋浴及水龙头等,纯水通道B与饮水设备相连。复合滤芯2由有外至内由折叠滤芯层21、聚丙烯熔喷滤芯层22、活性碳过滤层23及膜管24组成。该复合滤芯2中各滤层及膜管过滤的介质分别是第一层为折叠滤芯层21,其过滤的介质为所设定的过滤孔径(例如40μm)以上的异物,如铁锈、泥沙、小虫、树叶等眼睛目视所及之不洁物。第二层为聚丙烯熔喷滤芯层22,其过滤的介质为所设定的过滤孔径(例如5μm)以上尺寸的任何异物及不洁物,第二层的过滤孔径比第一层的过滤孔径小。第三层为活性碳过滤层23,其过滤的介质为水中有机污染物、漂白粉或其他部分重金属等污染物。第四层为膜管24,内装反渗透膜,其中反渗透膜孔径为0.0001μm,任何进入膜管内之三级过滤水,纯水可由通过该反渗透膜的外层渗透入内层,并流向出水口4,从纯水通道B流至饮水设备,由于储水量的容量限制,在有部分纯水使用后,三级过滤水才会继续进行反渗透膜的过滤,其余无机盐类和细菌、病毒体、重金属不能通过,皆随未经过反渗透膜过滤的水直接从反渗透膜外层流向净水通道A,提供各生活用水设备使用。该膜管4的出水端直接插入纯水通道B相应之接口41,与膜管出水端之O型橡胶圈可保水密,分隔净水通道及纯水通道不同洁度的供水。活性碳过滤层23与膜管24之间连有膜管水密止水橡皮圈5,可和底盖之中芯管内壁接触固定,用于限制经过活性碳过滤层23的水流方向。复合滤芯2下部与圆筒相连有固定突出的水密隔板6,用于限制进水口3的水流向复合滤芯2,并使经过复合滤芯过滤的水流向出水口4。筒体1底部具有一排废水的出水口开关11,如遇水质硬度较高地区,便可接上限流阀及水管作适当排放,也可经常性排放。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区别在于膜管24内装中空丝膜。中空丝膜侧面上下均开有洞口,经过三级过滤后的水可从上部洞口流入该膜管24,能过滤的水可从纯水通道B流至饮水设备。不能过滤的由下部洞口流至净水通道A,提供各生活用水设备使用。复合滤芯2由一上底盖7和一下底盖8将其固定。当过滤器工作时,原水由进水口3进入筒体1,在经过前面三层初级过滤处理后,把水中粗度杂质、异味、异色、氯等有机化合物去除,再进入膜管24做反渗透净化处理,从而有效的去除水中有机物、细菌、病毒等细微杂质。经膜管24过滤出来的水能够达到生饮的标准,由纯水通道B流向饮水设备,还未经膜管24过滤的水由于已经经过前三层过滤层过滤,可在需要时由净水通道A流向各生活用水设备,并将杂质排出。(自来水因加入适度的氯消毒,细菌和病毒实际上已不存在)本技术中不含电机,不需要电源,靠水压驱动过滤。各层材质为复合的,可依设计变化,例如将聚丙烯熔喷滤芯层22置于第三层,将活性碳过滤层23置于第二层。本技术所采用的双通道的作用,即原水经过多级处理后,经过膜管24时,能透过的即为纯水,可经由纯水通道B至饮水设备饮用,无法透过膜管24而流出另一净水通道A的即为生活用水可供洗涤及其他生活上使用,此类使用在水质硬度软的地方,无需排水。但若在无机盐份较高或硬度较高水质区,需装一限流阀排放废水,尽管如此,所排放的水比例仍然比现有系统节省可达75%以上。权利要求1.一种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其包括一筒体、筒体内的一复合滤芯和筒体上的一进水口及两个出水口,其特征是该复合滤芯由外至内由折叠滤芯层、聚丙烯熔喷滤芯层、活性碳过滤层及膜管组成;该出水口包括一净水通道及一纯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是活性碳过滤层与膜管之间连有膜管水密止水橡皮圈可和底盖之中芯管内壁接触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是复合滤芯下部与圆筒相连,圆筒有固定突出的水密隔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是复合滤芯由一上底盖和一下底盖将其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是该膜管位置可装中空丝膜或反渗透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其特征是膜管出水端直接插入纯水通道相应之接口,与膜管出水端的O型橡胶圈可保水密,分隔净水通道及纯水通道不同洁度的供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双流道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体双流道过滤复合滤芯结构,其包括一筒体、筒体内的一复合滤芯和筒体上的一进水口及两个出水口,其特征是:该复合滤芯由外至内由折叠滤芯层、聚丙烯熔喷滤芯层、活性碳过滤层及膜管组成;该出水口包括一净水通道及一纯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钦华
申请(专利权)人:王钦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