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连接器、连接器连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203256 阅读:4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连接器、连接器连接系统。具备:卡合部件,其具有一对弹性片,该一对弹性片通过前端的突爪卡合于承受侧光连接器的两侧的卡止部;筒状的壳体,其可以前后移动地插入上述卡合部件,上述一对弹性片通过上述突爪与上述承受侧光连接器的两侧的卡止部之间的卡合而互相接近,上述壳体相对于上述卡合部件可以向前方移动,在上述壳体相对于上述卡合部件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上述一对弹性片与上述壳体的内侧抵接而限制在彼此分离方向上的移动,由此,保持上述一对弹性片的突爪与上述承受侧光连接器的两侧的卡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以推动(push on)方式连接的光连接器及使用该光连接器的连接器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作为光连接器,例如公知有如MPO型光连接器(JIS C5982中规定的F13型光连接器。MPO :Multi-fiber Push On)之类的插头-适配器-插头(plug adapter plug)结合方式的连接器(例如日本规格协会、「F1 3形多心7 ri, 9 ^ C 5982 :1997」、JIS /、> F 7' ” >7電子試験方法 才/卜工 > 夕卜口二夕7編、発行所財団法人日本規格協会、1998年4月24日)。但是,近年来,在高性能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中,搭载了多个光电复合基板,这些基板之间使用光纤进行光通信。因此,存在在电路基板上以光纤连接器进行连接的要求。但是,例如为了在电路基板上连接上述MPO型光连接器需要适配器,另外,由于连接器(插头)本身的厚度大,在将多个电路基板并列设置的情况下难以缩小电路基板间的间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不使用适配器实现连接,且与MPO型光连接器相比厚度尺寸可以缩小(薄型化)的光连接器及使用该光连接器的连接器连接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的光连接器,具备卡合部件,其具有一对弹性片,该一对弹性片通过前端的突爪卡合于承受侧光连接器的两侧的卡止部;筒状的壳体,其可以前后移动地外插于上述卡合部件,上述一对弹性片通过上述突爪与上述承受侧光连接器的两侧的卡止部之间的卡合而互相接近,上述壳体相对于上述卡合部件可以向前方移动,在上述壳体相对于上述卡合部件向前方移动的情况下,上述一对弹性片与上述壳体的内侧抵接而限制在彼此分离方向上的移动,由此,保持上述一对弹性片的突爪与上述承受侧光连接器的两侧的卡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另外,上述卡合部件还具有施力部件承受部,其被施加了用于对插芯(ferrule) 向前方施力的施力部件的反作用力,上述一对弹性片还可以采用从上述施力部件承受部向前方延伸的结构。另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在上述弹性片的前端部具有朝向前方并向上述突爪的相反侧倾斜的倾斜面,通过使上述壳体的前端部从上述倾斜面的后侧抵接于上述倾斜面,来限制上述壳体向前方的移动。另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在上述壳体和上述卡合部件中设置有以卡合突部和卡合凹部互相卡合的闩锁构造,通过上述卡合突部抵接于上述卡合凹部的边缘部,限制上述壳体相对于上述卡合部件向前方或后方的移动。另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上述卡合部件还具备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用于限制被向前方施力的上述插芯向前方的移动。另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上述壳体具有插芯卡合部,该插芯卡合部可以从上述插芯的法兰部的前侧卡合于上述插芯的法兰部。另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上述插芯是MT型光连接器,将对接接合用的长方形形状的前端面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卡合部件的一对弹性片的间隔方向对准,设置在上述一对弹性片之间。另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的结构在上述壳体的外周突出设置操作用突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连接系统,具备带连接器的光纤,其在光纤的前端安装有上述光连接器;带连接器的基板,其通过在电路基板上安装上述承受侧光连接器而构成,该承受侧光连接器用于连接上述光连接器。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不使用适配器将光连接器连接到承受侧光连接器上。而且,光连接器与MPO型光连接器相比容易实现厚度尺寸的缩小(薄型化)。附图说明图I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光连接器的图,是插芯后端的法兰部抵接在相对卡合部件处于待机位置的壳体的第二面板部的后端面的初始状态的立体图。图IB是将上述图IA的光连接器的壳体配置在前端约束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光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连接器连接系统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对图3的连接器连接系统,在带连接器的基板的承受侧光连接器中连接(连接)了带连接器的光纤前端的光连接器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说明图1的光连接器的内部构造的平剖面图。图6A是说明对于图1的光连接器的承受侧光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的图。图6B是说明对于图1的光连接器的承受侧光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的图。图7A是说明对于图1的光连接器的承受侧光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的图。图7B是说明对于图1的光连接器的承受侧光连接器的连接作业的图。图8A是说明图1的光连接器的内部构造的正剖面图,表示壳体处于相对于卡合部件的待机位置的初始状态的图。图8B是说明图1的光连接器的内部构造的正剖面图,是表示上述壳体被配置在前端约束位置的状态的图。图9是说明图3、图4的连接器连接系统的正剖面图。图IOA是说明连接器连接系统的其他方式(带连接器板状部件的其他方式)的正剖面图。图IOB是说明连接器连接系统的其他方式(带连接器板状部件的其他方式)的正剖面图。图11是可在光连接器中使用的多芯插芯的其他方式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分解立体图。图14A是表示图12的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通常状态的立体图。图14B是表示图12的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后退状态的立体图。图15A是表示图12的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通常状态的俯视图。图15B是表示图12的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后退状态的俯视图。图16A是表示图12的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通常状态的剖面图。图16B是表示图12的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后退状态的剖面图。图17是表示从下方观察图12的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沿着图13的A-A线的夹具本体的剖面图。图19是表示使用光连接器连接夹具连接光连接器的情形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使用光连接器连接夹具连接光连接器的情形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使用了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连接工序的图。图22是表示使用了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连接工序的图。图23是表示使用了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连接工序的图。图M是表示使用了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连接工序的图。图25是表示使用了光连接器连接夹具,拆下光连接器的情形的立体图。图沈是表示使用了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拆卸工序的图。图27是表示使用了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拆卸工序的图。图观是表示使用了光连接器连接夹具的拆卸工序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一的光连接器、连接器连接系统进行说明。如图1A、图IB所示,上述光连接器10安装于光纤1的前端。对在光纤1的前端安装了光连接器10后的带连接器的光纤标记图中的附图标记1A。如图3、图4所示,上述光连接器10是通过向承受侧光连接器110(插头)按压以推动方式与承受侧光连接器110连接而连接的。在图1A、图1B、图3、图4中,如箭头所示,对于光连接器10,将设置在该光连接器 10中的卡合部件40 (参照图2)的一对弹性片42的前端所处的一侧作为前、相反侧作为后进行说明。另外,在图5、图6A、图6B、图7A、图7B中,对于光连接器10,以左侧作为前、右侧作为后进行说明。如图1A、图1B、图2所示,上述光连接器10具备安装在光纤1的前端的插芯20 ; 配置在该插芯20的后侧的施力部件30 (具体地说螺旋弹簧);具有上述一对弹性片42的卡合部件40 ;可前后移动地插入该卡合部件40中的筒状的壳体50。如图2所示,上述卡合部件40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连接器,具备:卡合部件,其具有一对弹性片,该一对弹性片通过前端的突爪而卡合于承受侧光连接器的两侧的卡止部;和筒状的壳体,其可以前后移动地外插于上述卡合部件,上述一对弹性片通过上述突爪与上述承受侧光连接器的两侧的卡止部之间的卡合而互相接近,由此上述壳体相对于上述卡合部件可以向前方移动,在上述壳体相对于上述卡合部件向前方移动了的情况下,上述一对弹性片与上述壳体的内侧抵接而限制在彼此分离方向上的移动,由此,保持上述一对弹性片的突爪与上述承受侧光连接器的两侧的卡止部之间的卡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诚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藤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