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98512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它包括设置在台架上方的储油罐,储油罐底部连接有油管,油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油管向下延伸至大下心盘中,且其输出端管口插入在大下心盘的油面之下,从而形成油封。大上心盘和大下心盘之间设置有延伸至大下心盘外的油面观察器。储油罐的侧面设置有油位观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负压原理实现对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可以自动使大下心盘中保持恒定的油量,避免浪费;根据连通容器内压力处处相等的原理,设计的大下心盘的油面观察管和储油罐的油位观察器,可以观察储油罐内油面高低及大下心盘内是否有油,还可以观察到大心盘自动供油器是否发生故障,保证正常注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混铁车心盘的润滑系统,具体地指一种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
技术介绍
320t筒型混铁车自重305t,载重320t,走行装置包括主动端和从动端,主动端和从动端各有ι个台架(台架上安装铁水罐及罐体倾翻系统)、1个上车架、2个下车架、4个转向架,共有心盘14组(其中主动端和从动端各有上车架大心盘1组、下车架中心盘2组、转向架小心盘4组),每组心盘由上、下心盘各1个组成。心盘的作用是其一,对车辆各大部分起连接作用;其二,承受各种载荷和传递力至钢轨上,其三,上、下心盘能进行往返回转运动,使车辆正常运行并能通过曲线。为利于车辆顺利通过曲线,心盘必须有润滑系统,该系统一般采用干油集中润滑。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该系统油管中的油脂容易干涸,堵塞油管,使系统失效。鉴于这一客观现状,自2006年后设计的混铁车已不再安装心盘集中干油润滑系统。此后心盘的润滑是在混铁车进库做修程时,人工在心盘内加入一定量的润滑脂。但是,受罐体高温影响,人工加润滑脂仍然存在大心盘内油脂易干涸的弊病,不能保证车辆在小修周期(6个月)内心盘正常静电荷。为消除油脂容易干涸的弊病,科研人员设计了凸轮式润滑油加油装置,利用罐体倾翻实现对大心盘自动给油(如图1所示)。由大上心盘3和大下心盘4组成的大心盘设置在台架1和上车架2之间,大上心盘3嵌置在大下心盘4内,大上心盘3和大下心盘4之间还设置有大心盘垫5。凸轮式润滑油加油装置采用浸油润滑,将储油罐7置于大心盘的上部,用阀门8控制流量(日常润滑油的补给量的多少由阀门8来控制实现),在混铁车罐体9的适当部位焊接固定凸块10,阀门8与罐体9接触的一端设计为滚轮11结构。当混铁车罐体9倾翻旋转至固定凸块10与滚轮11接触时,固定凸块10顶压滚轮11,将阀门8打开,当滚轮11滚过固定凸块10后,阀门8关闭;当阀门8打开时,润滑油由进油管6注入到大下心盘4内。由于混铁车在进库做修程时,在中心盘、小心盘内加入一定量的润滑脂后,能保证车辆在小修周期(6个月)内心盘正常润滑,所以中心盘、小心盘采用人工加润滑脂即可。上述凸轮式润滑油加油装置的效果较好,但仍存在如下缺陷其一,不论大下心盘内是否有油,即使大下心盘内的润滑油已经注满,每当混铁车罐体倾翻一次,凸轮式润滑油加油装置就向大下心盘内注油一次,造成浪费;其二,大下心盘内是否有油,油量有多少,不便于观察;其三,如果凸轮式润滑油加油装置发生故障不能正常注油时,也不便于观察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以避免润滑油浪费和便于观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包括设置在台架上方的储油罐,储油罐底部连接有油管,油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油管向下延伸至大下心盘中,且其输出端管口插入在大下心盘的油面之下,从而形成油封。进一步地,所述大上心盘和大下心盘之间设置有延伸至大下心盘外的油面观察器。这样,便于观察大下心盘内是否有油及油量的多少。进一步地,所述储油罐的侧面设置有油位观察器。这样,便于观察储油罐内油面高低及大心盘自动供油器是否发生故障,保证正常注油。更进一步地,所述储油罐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这样,使系统的密封性更可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负压原理实现对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可以自动使大下心盘中保持恒定的油量,避免浪费;根据连通容器内压力处处相等的原理,设计的大下心盘的油面观察管和储油罐的油位观察器,可以观察储油罐内油面高低及大下心盘内是否有油,还可以观察到大心盘自动供油器是否发生故障,保证正常注油。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凸轮式润滑油加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1所示现有凸轮式润滑油加油装置已在
技术介绍
中作了详细介绍,于此不再赘述。图2所示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包括设置在台架1上方的储油罐7,储油罐7底部连接有油管6,油管6上设置有控制阀15。油管6向下延伸至大下心盘4中,且其输出端管口 6. 1插入在大下心盘4的油面之下,从而形成油封。大上心盘3和大下心盘4之间设置有延伸至大下心盘4外的油面观察器13。储油罐7的侧面设置有油位观察器14。储油罐7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1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由大上心盘3和大下心盘4组成的大心盘设置在台架1和上车架2之间,大上心盘3嵌置在大下心盘4内,大上心盘3和大下心盘4之间设置有大心盘垫5。将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置于大上心盘3的上方。加油时,关闭控制阀15,取下密封盖12,加满油后盖上密封盖12,打开控制阀15,储油罐7中的油通过油管6向下流入到大下心盘4中,直至储油罐7连通油管6的输出端管口 6. 1被大下心盘4中的油封住。此时,由于储油罐7内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达到平衡,因此储油罐7会自动停止往下流油。当大下心盘4中的油位下降后,油管6的输出端管口 6. 1不再被大下心盘4中的油封住,外面空气就会进入储油罐7内,储油罐7内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未达到平衡,储油罐7内油又自动流入到大下心盘4中,直至油管6的输出端管口 6. 1被大下心盘中4的油封住,再次形成储油罐7内的压强与大气压达到平衡,储油罐7自动停止往下流油;如此周而复始,使大下心盘4中保持恒定的油量,直至储油罐7的油流光为止。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可能发生的故障是系统密封失效。如果系统密封失效时,储油罐7内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不能达到平衡,储油罐7内的油就会全部流光,此时列检人员可以通过储油罐7的油位观察器14观察到,并及时进行处理。另外,调整油管6的输出端管口 6. 1的高低可以控制大下心盘4内油面的高低。储油罐内的储油量以润滑油使用时间>6个月为宜,即保证车辆在小修周期(6个月)内不加油。权利要求1.一种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包括设置在台架(1)上方的储油罐(7),储油罐(7)底部连接有油管(6),油管(6)上设置有控制阀(15),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6)向下延伸至大下心盘(4)中,且其输出端管口(6. 1)插入在大下心盘(4)的油面之下,从而形成油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上心盘C3)和大下心盘(4)之间设置有延伸至大下心盘(4)外的油面观察器(1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7)的侧面设置有油位观察器(1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7)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1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罐(7)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1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它包括设置在台架上方的储油罐,储油罐底部连接有油管,油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油管向下延伸至大下心盘中,且其输出端管口插入在大下心盘的油面之下,从而形成油封。大上心盘和大下心盘之间设置有延伸至大下心盘外的油面观察器。储油罐的侧面设置有油位观察器。本技术通过负压原理实现对混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20t筒型混铁车大心盘自动供油器,包括设置在台架(1)上方的储油罐(7),储油罐(7)底部连接有油管(6),油管(6)上设置有控制阀(15),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6)向下延伸至大下心盘(4)中,且其输出端管口(6.1)插入在大下心盘(4)的油面之下,从而形成油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铁生谭科蒋秋林严峰张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