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186940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系统,污水通过配水井A和配水井B后通过阀门II进入砂滤池下端部的沉淀池,透过滤板、承托层、石英砂层后,过滤的水通过打开的阀门V进入回用水池,回用水池的曝气装置使回用水进一步处理后回用,当砂滤池需要反洗时,关闭阀门II,打开阀门I使污泥自然排出,当污泥排净后再关闭阀门I,打开阀门III和阀门IV,启动反洗水泵,回用水池中的反洗水经阀门III进入砂滤池,高压搅动砂滤层,残留的悬浮物被反洗水带动,通过阀门IV排到污泥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的中水更干净,能够保存更长时间;其砂滤池从下向上将水过滤,承托层粒度大、石英砂层粒度小,既不漏砂,透水率又高,排污管可使反洗周期增长,每次反洗时间缩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水回用系统
技术介绍
在革基布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污水,为了减少污水的污染,各厂家都使用了中水回用系统。目前中水回用系统一般采用砂滤技术,污水从上向下流过砂滤层,经砂滤层的过滤,变成能够再使用的中水送回设备中再利用,或者用于浇花、绿化等。但污水从上向下流过砂滤层,其砂滤层透水率低,反洗周期短,排泥不方便,过滤后的中水不再经其它方法进一步处理,积存在回用池中的中水如不及时使用就很容易腐臭,形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砂滤层透水率高,反洗周期长,排泥方便,处理的中水更干净,能够保存更长时间的中水回用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中水回用系统,其包括两个高位配水井A、配水井B、低位砂滤池、反洗装置和低位回用水池;污水进水管探入配水井A 的底部,配水井A —端有排污水管,另一端有出水管,其出水管连接在配水井B的进水管,配水井B的各出水管分别通过阀门II连接在砂滤池的对应的进水管上端,砂滤池的各进水管下端连接配水支管,每个配水支管的下端管子同时探入对应砂滤池的沉淀池内,砂滤池的各进水管上端还通过阀门I连接排污管,排污管连接污泥渠;砂滤池被隔板分割成几部分, 各部分从下向上分别由沉淀池、滤板、大粒石英砂承托层和小粒石英砂层组成的,其上端出水口和排水口处分别固定有出水挡板和排水挡板,其出水口通过出水管和阀门V连接回用水池上端的进水口,排水口通过排水管和阀门IV连接污泥渠;回用水池底部的出水管又通过反洗泵和阀门I II连接砂滤池的各进水管;回用水池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的进气口连接鼓风机。上述所述的配水井A、配水井B分别由溢流挡板分为几部分,所述污水进水管探入所述配水井A中间部分底部,所述配水井A边缘的两部分壁上分别有所述的排污水管和出水管,靠近排污水管处的溢流挡板高于靠近出水管处的溢流挡板,这样排污水管就能将回用系统处理不了的污水排到污水管网,进入园区污水处理厂。配水井A的出水管连接在所述配水井B的进水管,配水井B的进水管连接在配水井B的中间部分底部,配水井B各部分分别由所述各出水管通过阀门II连接砂滤池的对应的进水管上端。上述所述的回用水池在接近砂滤池的一端设置有溢流板。处理过的污水通过配水井A和配水井B后,通过阀门II进入砂滤池下端部的沉淀池,依靠自然落差形成的压力透过滤板、承托层、石英砂层后,过滤的水通过打开的阀门V 进入回用水池,回用水池的曝气装置使回用水进一步处理,这样处理的中水更干净,保障中水不腐臭,能够保存更长时间,以方便回用。当砂滤池需要反洗时,关闭阀门II,打开阀门I 使污泥自然排出,当污泥排净后再关闭阀门I,打开阀门III和阀门IV,启动反洗水泵,反洗水经阀门III进入砂滤池,高压搅动砂滤层,残留的悬浮物被反洗水带动,通过阀门IV排到污泥渠。本技术的砂滤池从下向上将水过滤,承托层粒度大、石英砂层粒度小,既不漏砂,透水率又高,排污管可使反洗周期增长,每次反洗时间缩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管线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砂滤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砂滤池中的沉淀池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布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两个高位配水井A、配水井B、低位砂滤池9、反洗装置和低位回用水池10。配水井A由两个溢流挡板i分为三部分,且一个溢流挡板i高于另一个。配水井B由四个溢流挡板ii分为五部分,污水进水管2探入配水井A 中间部分底部,高溢流挡板i处的配水井A的壁上固定有排污水管3,低溢流挡板i处的配水井A的壁上固定有出水管4。出水管4连接在配水井B的进水管5,配水井B的进水管5 连接在配水井B中间部分底部,配水井B的其它四部分底部分别由出水管6通过阀门II连接在砂滤池9的对应的进水管7上端,砂滤池9的各进水管7下端连接配水支管8,每个配水支管8的下端管子同时探入对应砂滤池9的沉淀池11内。砂滤池9的各进水管7上端还通过阀门I连接排污管12,排污管12连接污泥渠。砂滤池9被隔板沈分割成四部分,每部分从下向上分别由沉淀池11、滤板13、大粒石英砂承托层14和小粒石英砂层15组成的, 其上端出水口 18和排水口 16处分别焊接有出水挡板19和排水挡板17,其出水口 18通过出水管20和阀门V连接回用水池10上端的进水口,排水口 16通过排水管28和阀门IV连接污泥渠。回用水池10底部的出水管21又通过反洗泵22和阀门III连接砂滤池的各进水管7。回用水池底部10设置有曝气管23,曝气管23的进气口连接鼓风机24,回用水池 10在接近砂滤池的一端设置有溢流板25。1为护栏,27为道路。权利要求1.一种中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高位配水井A、配水井B、低位砂滤池、 反洗装置和低位回用水池;污水进水管探入配水井A的底部,配水井A —端有排污水管,另一端有出水管,其出水管连接在配水井B的进水管,配水井B的各出水管分别通过阀门II 连接在砂滤池的对应的进水管上端,砂滤池的各进水管下端连接配水支管,每个配水支管的下端管子同时探入对应砂滤池的沉淀池内,砂滤池的各进水管上端还通过阀门I连接排污管,排污管连接污泥渠;砂滤池被隔板分割成几部分,各部分从下向上分别由沉淀池、滤板、大粒石英砂承托层和小粒石英砂层组成的,其上端出水口和排水口处分别固定有出水挡板和排水挡板,其出水口通过出水管和阀门V连接回用水池上端的进水口,排水口通过排水管和阀门IV连接污泥渠;回用水池底部的出水管又通过反洗泵和阀门III连接砂滤池的各进水管;回用水池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的进气口连接鼓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水井A、配水井B分别由溢流挡板分为几部分,所述污水进水管探入所述配水井A中间部分底部,所述配水井A边缘的两部分壁上分别有所述的排污水管和出水管,靠近排污水管处的溢流挡板高于靠近出水管处的溢流挡板;配水井A的出水管连接在所述配水井B的进水管,配水井B的进水管连接在配水井B的中间部分底部,配水井B各部分分别由所述各出水管通过阀门II连接砂滤池的对应的进水管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中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用水池在接近砂滤池的一端设置有溢流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系统,污水通过配水井A和配水井B后通过阀门II进入砂滤池下端部的沉淀池,透过滤板、承托层、石英砂层后,过滤的水通过打开的阀门V进入回用水池,回用水池的曝气装置使回用水进一步处理后回用,当砂滤池需要反洗时,关闭阀门II,打开阀门I使污泥自然排出,当污泥排净后再关闭阀门I,打开阀门III和阀门IV,启动反洗水泵,回用水池中的反洗水经阀门III进入砂滤池,高压搅动砂滤层,残留的悬浮物被反洗水带动,通过阀门IV排到污泥渠。本技术处理的中水更干净,能够保存更长时间;其砂滤池从下向上将水过滤,承托层粒度大、石英砂层粒度小,既不漏砂,透水率又高,排污管可使反洗周期增长,每次反洗时间缩短。文档编号C02F9/14GK202156973SQ20112011074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5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水回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两个高位配水井A、配水井B、低位砂滤池、反洗装置和低位回用水池;污水进水管探入配水井A的底部,配水井A一端有排污水管,另一端有出水管,其出水管连接在配水井B的进水管,配水井B的各出水管分别通过阀门II连接在砂滤池的对应的进水管上端,砂滤池的各进水管下端连接配水支管,每个配水支管的下端管子同时探入对应砂滤池的沉淀池内,砂滤池的各进水管上端还通过阀门I连接排污管,排污管连接污泥渠;砂滤池被隔板分割成几部分,各部分从下向上分别由沉淀池、滤板、大粒石英砂承托层和小粒石英砂层组成的,其上端出水口和排水口处分别固定有出水挡板和排水挡板,其出水口通过出水管和阀门V连接回用水池上端的进水口,排水口通过排水管和阀门IV连接污泥渠;回用水池底部的出水管又通过反洗泵和阀门III连接砂滤池的各进水管;回用水池底部设置有曝气管,曝气管的进气口连接鼓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连国
申请(专利权)人:蠡县富利革基布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