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炉线圈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85614 阅读:14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炉线圈盘,包括线圈绕组、支架及三个以上长磁条和三个以上短磁条,其中支架的内外圈体上设置有三个以上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一槽位,在支架内外圈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的槽孔筋,相邻的第一槽位之间设置有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二槽位,第二槽位的内外端头分别位于槽孔筋和支架的外圈体上,长磁条分别装置在各第一槽位内,短磁条分别装置在第二槽位内,第一槽位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位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线槽处于相同环道的第二线槽,线圈绕组绕制在第一线槽及第二线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短磁条设置了专用的槽位并在槽位的上表面上设置了线槽,不但增加了短磁条的安装强度,还使线圈绕制更加简便清晰,降低了对线圈盘的磁场分布和能效的影响,使线圈盘的磁场分布更均匀,加热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炉线圈盘,属于电磁炉线圈盘结构的改进技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加热均勻的电磁炉,其内部线圈盘由线圈绕组、支架和长短磁条组成了磁场分布均勻的两级线圈盘;其中长短磁条呈辐射状分两级均布安装在支架的底面上,长磁条从支架的内圈延伸至外圈,短磁条则从内外圈之间的槽孔加强筋延伸至外圈, 每个长磁条的长度和宽度相同,每个短磁条的长度和宽度相同,由于短磁条是横跨在线圈盘的槽孔加强筋与外圈之间的,没有设置槽位,因此线圈绕组容易散乱,易影响到线圈盘的磁场分布和能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紧凑、线圈绕制简便清晰,不影响线圈盘磁场分布和能效的多级电磁炉线圈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磁炉线圈盘,包括线圈绕组、支架及三个以上长磁条和三个以上短磁条,其中支架的内外圈体上设置有三个以上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一槽位,在支架内外圈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的槽孔筋,相邻的第一槽位之间设置有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二槽位,第二槽位的内外端头分别位于槽孔筋和支架的外圈体上,长磁条分别装置在各第一槽位内,短磁条分别装置在第二槽位内,第一槽位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位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线槽处于相同环道的第二线槽,线圈绕组绕制在第一线槽及第二线槽内。所述第一槽位的内外端头设置有第一槽孔,第二槽位的内外端头设置有第二槽孔,第二槽孔分别位于槽孔筋和支架的外圈体上,长磁条的两端插装在第一槽孔内,短磁条的两端插装在第二槽孔内。所述第一槽位、第二槽位、第一线槽、第二线槽和支架一体做出。本技术为短磁条设置了专用的槽位并在槽位的上表面上设置了线槽,不但增加了短磁条的安装强度,还使线圈绕制更加简便清晰,降低了对线圈盘的磁场分布和能效的影响,使线圈盘的磁场分布更均勻,加热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线圈盘支架和磁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线圈盘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电磁炉线圈盘,包括线圈绕组、支架2及六个长磁条3和六个短磁条4,其中支架2的内外圈体上设置有六个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一槽位25, 在支架内外圈体之间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环形的槽孔筋22,相邻的第一槽位25之间设置有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二槽位沈,第二槽位沈的内外端头分别位于槽孔筋22和支架2的外圈体上,长磁条3分别装置在第一槽位25内,短磁条4分别装置在第二槽位沈内,第一槽位 2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线槽21,所述第二槽位沈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线槽 21处于相同环道的第二线槽27,线圈绕组绕制在第一线槽21及第二线槽27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长磁条3和短磁条4均呈扁U型,第一槽位25的内外端头设置有第一槽孔M,第二槽位沈的内外端头设置有第二槽孔23,第二槽孔23分别位于槽孔筋 22和支架2的外圈体上,长磁条3的两端插装在第一槽孔M内,短磁条4的两端插装在第二槽孔23内。为方便加工,所述第一槽位25、第二槽位沈、第一线槽21、第二线槽27和支架2 — 体做出。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炉线圈盘,包括线圈绕组、支架(2)及三个以上长磁条(3)和三个以上短磁条(4),其中支架(2)的内外圈体上设置有三个以上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一槽位(25),在支架内外圈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的槽孔筋(22),相邻的第一槽位(25)之间设置有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二槽位(26),第二槽位(26)的内外端头分别位于槽孔筋(22)和支架(2)的外圈体上, 长磁条(3)分别装置在各第一槽位(25)内,短磁条(4)分别装置在第二槽位(26)内,第一槽位(2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线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位(26)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线槽(21)处于相同环道的第二线槽(27),线圈绕组绕制在第一线槽(21) 及第二线槽(27)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位(25)的内外端头设置有第一槽孔(24),第二槽位(26)的内外端头设置有第二槽孔(23),第二槽孔(23)分别位于槽孔筋(22)和支架(2)的外圈体上,长磁条(3)的两端插装在第一槽孔(24)内,短磁条 (4)的两端插装在第二槽孔(23)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炉线圈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位(25)、第二槽位(26)、第一线槽(21)、第二线槽(27)和支架(2)—体做出。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炉线圈盘,包括线圈绕组、支架及三个以上长磁条和三个以上短磁条,其中支架的内外圈体上设置有三个以上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一槽位,在支架内外圈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的槽孔筋,相邻的第一槽位之间设置有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二槽位,第二槽位的内外端头分别位于槽孔筋和支架的外圈体上,长磁条分别装置在各第一槽位内,短磁条分别装置在第二槽位内,第一槽位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位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线槽处于相同环道的第二线槽,线圈绕组绕制在第一线槽及第二线槽内。本技术为短磁条设置了专用的槽位并在槽位的上表面上设置了线槽,不但增加了短磁条的安装强度,还使线圈绕制更加简便清晰,降低了对线圈盘的磁场分布和能效的影响,使线圈盘的磁场分布更均匀,加热效果更好。文档编号F24C7/06GK202168234SQ201120250030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5日专利技术者任玉洁, 梁坚民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炉线圈盘,包括线圈绕组、支架(2)及三个以上长磁条(3)和三个以上短磁条(4),其中支架(2)的内外圈体上设置有三个以上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一槽位(25),在支架内外圈体之间设置有环形的槽孔筋(22),相邻的第一槽位(25)之间设置有呈辐射状均布的第二槽位(26),第二槽位(26)的内外端头分别位于槽孔筋(22)和支架(2)的外圈体上,长磁条(3)分别装置在各第一槽位(25)内,短磁条(4)分别装置在第二槽位(26)内,第一槽位(2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线槽(2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位(26)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线槽(21)处于相同环道的第二线槽(27),线圈绕组绕制在第一线槽(21)及第二线槽(27)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玉洁梁坚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