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昌龄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空气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834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效空气除尘装置,包括顶面装有吸纤尘管(2)、吸尘总管(14)、一个侧面外壁装有纤维分离压紧器(4)、另一个相对侧面外壁装有粉尘分离器(26)、在吸纤尘管一侧的底面或顶面设置有空气进口安装有鼓风机的除尘装置箱体(1),在该箱体内中心水平轴线OO′位置分别装有一根固定轴(6)和一根二级空心转轴(27),在固定轴(6)的外面套装有一根空心转轴(9),在该转轴上对称地装有两个形状、大小、结构完全相同的吹吸咀,其中一个为吸咀(10)、另一个为吹咀(12),装在吹咀与吸咀之间的滤网组件(11)将装置箱体内的空间分隔成左右两个过滤室,滤网组件右侧的为一级过滤室,左侧的为二级过滤室,在空心转轴(9)的腔体内、位于滤网组件(11)的位置,将空心转轴内腔分成左右相互隔离的两个独立腔体,吸咀(10)通过转轴(9)的右段腔体与联接有排纤尘风机(3)的吸纤尘管(2)相接通,该排纤尘风机的出风口管与纤维分离压紧器(4)的进气口相接通,该压紧器(4)的出气口(5)与装置(1)腔体连通,空心转轴(9)由电动机(7)托动;在二级过滤室内,二级空心转轴(27)上装有二级吸咀组件,该组件的右侧转轴头(28)与装有排尘风机(15)的吸尘总管(14)连通,排尘风机(15)通过排尘管(16)与粉尘分离器(26)连通,二级空心转轴(27)由电动机(29)托动,靠近粉尘分离器(26)的装置箱体侧面,设置有过滤后的空气排出口;其特征在于:在二级过滤室内,吸尘总管(14)的右侧竖直地装有一根反吹管(13),该吹管的上端穿出装置箱体(1)顶面与粉尘分离器(26)侧壁上的出气管(30)相连通,该吹管下端通过空心转轴(9)左段腔体与吹咀(12)相连通;装在滤网组件(11)左右两侧空心转轴(9)上的吸咀(10)和吹咀(12),是一对横截面形状为*形的流线型条状等负压吸咀(10)与等正压吹咀(12);所述二级空心转轴(27)上的吸咀组件,是由垂直于空心转轴(27)、并与其腔体连通成十字型的一对导气管(20)、及安装在两导气管(20)端部的一对水平二级等负压吸咀(23)所组成;排气管(16)与装有脉冲电磁阀(18)的送风排尘风管(19)相连接,该排尘风管的下端与粉尘分离器(26)侧壁上的进风管口相接通;由吸尘总管(14)、排尘风机(15)、排气管(16)、粉尘分离器(26)、出气管(30)及反吹管(13)组成了等正压吹咀(12)的正压反吹气体供应系统。(*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除尘设备,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高效空气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厂除尘直接关系到纺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八十年代后,随着纺织设备的迅速发展,一个现代化的纺织厂如果没有除尘设备,很难进行正常生产。所以,除尘问题也越来越被企业重视。几十年来,出现过许多结构不同除尘设备,由认识的逐步提高,这些设备也逐步有所进步。但是到目前为止,织纺厂除尘问题仍然是捆扰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目前纺织企业多数采用尘室,尘塔,大布袋(俗称地龙)和A171除尘器,这些过滤方式属于零散分布,正压运行,被动过滤的原始方式,由于过滤能力低下,根本谈不上过滤效率,因此这些企业产品质量低下,劳动条件较差。八十年代至今,出现了板式,复合式,蜂窝式,鼓式等除尘设备,结构上有了明显的改进,把被动过滤进化为积极过滤是一大进步,有的为适应复杂的机械动作(上、下、左、右、进、出、转动)而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希望能提高其性能,但却造成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维修困难,价格高的问题。为了提高空气处理量而片面增大过滤面积造成设备庞大。分析这些设备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抓住纺织除尘的本质问题;即对纺织企业各工序空气中的含纤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昌龄
申请(专利权)人:廖昌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