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行位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72152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行位驱动机构,它包括一个以上侧行位,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齿条、一个以上至少包括一个齿轮的齿轮组、第二齿条、油缸,所述侧行位固定在第一齿条上,所述第一齿条啮合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啮合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个端头固定在油缸的输出端上。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侧行位的驱动机构的运动垂直于模具开合的方向,降低了对模胚高度上的要求。在纵向上不需要设置复杂的抽芯部件,为流道设计提供了方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侧行位驱动机构,作为斜导柱的替代方案适用于对开合机构体积和复杂程度有严格要求的场合。
技术介绍
注塑工艺以其对材料利用率高,生产率高而在制造结构复杂的零件时获得广泛的应用。注塑需要事先制造形状与塑件相适应的模具,当塑件上具有外侧孔或内、外侧凹陷时,模具就对应的有突出部分,正因为如此,塑件不能直接从模具中脱出。此时必须将成型侧孔的这部分模具构件做成活动的,该构件称为侧型芯。在塑件脱模前必须抽出侧型芯,然后再从模具中推出塑件,完成侧型芯的抽出和复位的机构称为侧向分型抽芯机构。在现有技术中,我们通常采用斜导柱驱动的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动模(bl)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在斜导柱(b2)的作用下侧行位(b3)左移,最终实现产品(b4)脱模。同样的,所述动模的向下移动可以使模具闭合。该抽芯结构能实现较好的定位精度,并且结构简单,获得广泛的应用,成为小侧型芯最常用的抽芯结构。由于斜导柱的倾角上的限制,这种结构的弊端在于当侧型芯深度较大时在平行于开模方向上需要较长的距离(模胚的高度),特别是当行位较多时,很不经济。而且这种模胚的高度限制了热流道的布局。如此,现有技术就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侧行位驱动机构,降低在行位需要较大的侧向位移时模胚的高度,最终降低了成本和结构复杂度,也更加方便了热流道的布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侧行位驱动机构,包括一个以上侧行位,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齿条、一个以上至少包括一个齿轮的齿轮组、第二齿条、油缸,所述侧行位固定在第一齿条上,所述第一齿条啮合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啮合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个端头固定在油缸的输出端上。在本技术中,侧行位的驱动机构的运动垂直于模具开合的方向,降低了对模胚高度上的要求。在纵向上不需要设置复杂的抽芯部件,为流道设计提供了方便。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相互垂直。由于侧行位和第二齿条在其移动方向上必须保证一定的位移空间,为了防止干涉,优选的将他们的移动方向错开。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所述的斜导柱抽芯机构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侧行位驱动机构优选的示意图;图3为技术所述的侧行位驱动机构另一优选的整体图;图4为图3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5为图3的局部视图。部分附图标记说明侧行位1、左行位11、右行位12、第一齿条2、齿轮组3、从动轮 31、主动轮32、转轴33、第二齿条4、零件5、油缸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侧行位驱动机构做进一步详述。如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侧行位驱动机构,该机构可以用于成型带有外凹孔的零件5。其包括一个以上侧行位1,还包括第一齿条2、一个以上至少包括一个齿轮的齿轮组 3、第二齿条4、油缸6,所述侧行位1固定在第一齿条2上,所述第一齿条2啮合齿轮组3,所述齿轮组3啮合第二齿条4,所述第二齿条4的一个端头固定在油缸6的输出端上。所述油缸6输出端带动第二齿条4的轴向移动,第二齿条4的轴向移动带动齿轮组3,所述齿轮组 3再将运动传递至第一齿条2,由第一齿条2带动侧行位1作侧向移动。结合图3、4、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侧行位驱动机构包括两组行位,每组行位包括左行位11和右行位12。而该左行位11和右行位12分别固接在相对应的两个第一齿条2上,所述的两个第一齿条2均由同一齿轮带动,并且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在第二齿条4的抽动过程中,所述左右行位分别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最终实现同时开模合模。同一驱动机构实现多个侧行位1同时抽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组3包括主动轮32和从动轮31,相互间通过转轴33连接,所述主动轮32啮合第二齿条4,所述从动轮31啮合第一齿条2。但是采用含有三个甚至四个齿轮的齿轮组3作为传动机构也是允许的,这不应当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由于本技术采用齿轮和齿条作为驱动结构,而该驱动机构可以设置在侧行位 1底部并垂直于侧行位1的开合方向,也即带动侧行位1的第一齿条2与第二齿条4相互垂直,可以根据行位的个数增加齿条的长度而不需要增设额外的空间。因此,本技术更加适用于小零件大批量的情况,更有益于生产率的提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侧行位驱动机构,包括一个以上侧行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齿条、一个以上至少包括一个齿轮的齿轮组、第二齿条、油缸,所述侧行位固定在第一齿条上,所述第一齿条啮合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啮合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个端头固定在油缸的输出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行位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二齿条相互垂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侧行位驱动机构,它包括一个以上侧行位,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齿条、一个以上至少包括一个齿轮的齿轮组、第二齿条、油缸,所述侧行位固定在第一齿条上,所述第一齿条啮合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啮合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个端头固定在油缸的输出端上。在本技术中,侧行位的驱动机构的运动垂直于模具开合的方向,降低了对模胚高度上的要求。在纵向上不需要设置复杂的抽芯部件,为流道设计提供了方便。文档编号B29C45/68GK202147372SQ20112025448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9日专利技术者黄志强 申请人:精森源模具(深圳)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行位驱动机构,包括一个以上侧行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以上的第一齿条、一个以上至少包括一个齿轮的齿轮组、第二齿条、油缸,所述侧行位固定在第一齿条上,所述第一齿条啮合齿轮组,所述齿轮组啮合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的一个端头固定在油缸的输出端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精森源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