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67046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背光源装置(12)具备:冷阴极管(17);底座(14),其收纳冷阴极管(17)并具有用于射出其光的开口部(14b);以及扩散板(15),其以与冷阴极管(17)相对、覆盖开口部(14b)的方式配置,在扩散板(15)的冷阴极管(17)侧,形成有光反射层(30),光反射层(30)构成为在面内光反射率在每一区域中不同,另一方面,在扩散板(15)的与冷阴极管(17)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使光散射的散射结构(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液晶电视等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因此,需要另外作为照明装置的背光源装置。众所周知该背光源装置设置于液晶面板的里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具备在液晶面板侧的面中具有开口部的底座、作为灯收纳于底座内的多个荧光管以及配置于底座的开口部且用于将荧光管发出的光有效地向液晶面板侧放出的光学部件(扩散板等)。该背光源装置为如下构成在荧光管是射出线状光的荧光管的情况下,排列多个荧光管,并且通过光学部件将线状光转换为面状光,由此实现照明光的均勻化。但是,在不能充分地进行向该面状光的转换的情况下,产生沿着荧光管的排列的条状灯像,使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劣化。为了实现该背光源装置的照明光的均勻化,例如,优选增加所配置的灯的数量来缩小相邻的灯之间的距离,或者提高扩散板的扩散度。但是,如果增大灯的数量,该背光源装置的成本增大,并且功耗也会增大。另外,当提高扩散板的扩散度时,还产生无法提高亮度,而还是需要增大灯的数量的问题。因此,作为抑制功耗且维持亮度均勻性的背光源装置,已知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背光源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记述的背光源装置设为“其特征在于形成有发出光源光的光源、 将光源光反射到液晶显示器侧的导光板、以及位于光源和液晶显示器之间、且对照射到相当于光源的正上方的部分的光源光的一部分进行遮挡的遮光装置,且具备使射入的光源光成为均勻的扩散光的扩散板”专利文献1 实开平2-69318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背光源装置中,通过遮光装置抑制光对扩散板的面内的每一区域的入射效率,另一方面,扩散板的光出射面成为大致平滑的面,因此,存在如下倾向向液晶面板射出的照明光具有反映了遮光装置的形态的指向性。因此,在扩散板的光出射面中,有可能产生亮度的视野角依存性并成为亮度不均。特别是在从斜向看扩散板的光出射面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扩散板,遮光装置的形状成为明暗不均而被视觉识别。为了处理上述问题,可以考虑例如在扩散板上层叠配置扩散片等光学片类。但是, 这样的话,光学部件的使用个数,即,部件数量有所增加,因此,在部件办置成本、组装工数等方面不利而结果是导致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以低成本来抑制亮度不均。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底座和光学部件,所述底座收纳上述光源并具有用于射出其光的开口部;所述光学部件以与上述光源相对、覆盖上述开口部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光学部件的上述光源侧形成有光反射层,所述光反射层构成为在面内光反射率在每一区域中不同,另一方面,在上述光学部件的与上述光源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使光散射的散射结构。这样的话,从光源发出的光以通过光反射层对每一区域抑制了入射效率的状态射入光学部件,所述光反射层是在面内光反射率在该每一区域不同的光反射层。当射入光学部件的光向与光源相反的一侧射出时,通过散射结构发生散射,因此,射出的照明光难以具有反映了光反射层的形态的指向性,即,可以缓解亮度的视野角依存性。另外,在光学部件中形成有散射结构,因此,与假设取代散射结构而对光学部件层叠了其它的光学片的情况相比,可以削减部件数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下面的构成。(1)在上述光学部件的上述光源侧也形成有上述散射结构。这样的话,从光源发出的光在射入光学部件的阶段,通过形成在光学部件的光源侧的散射结构发生散射,因此,可以更良好地缓解亮度的视野角依存性。(2)形成在上述光学部件的上述光源侧的上述散射结构至少形成在与上述光反射层重叠的区域,并且配置在比上述光反射层靠与上述光源相反的一侧。这样的话,光能以与光反射率相应的比例透射过光反射层,此时,通过光散射结构可以使从光反射层射入光学部件的光散射,因此,可以进一步良好地缓解亮度的视野角依存性。C3)上述散射结构包括微观的多个凹部或者凸部。这样的话,可以通过多个微观的凹部或者凸部良好地使光散射。此外,在此所说的“微观的”是指仅看外形难以识别具体的形状,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才可以识别具体的形状的程度。(4)上述散射结构包括用辊转印到上述光学部件的表面的凹凸图案。这样的话,可以以低成本形成散射结构。(5)上述散射结构包括在上述光学部件的表面以分散多个的状态附着的扩散颗粒。这样的话,可以通过扩散颗粒良好地使光散射。(6)构成上述散射结构的上述凹部或者上述凸部形成为在上述光学部件的面内的分布密度大致均勻。这样的话,可以使光学部件的面内的光的散射程度均勻化,因此,对缓解亮度的视野角依存性是更优选的。(7)上述散射结构的表面粗度(Rz)为12μπι 20μπι。这样的话,可以不产生视野角依存性而有效地使光散射。在超过上述数值范围的情况下,例如在20 μ m以上时,有可能光的散射不充分且不能良好地缓解视野角依存性,另外在12 μ m以下时,光的散射变得过度且光的使用效率降低,因此,有可能得不到充分的亮度。此外,在此所说的表面粗度(Rz) 是指以JIS B0601为标准的十点平均粗度。(8)在上述光学部件的面内的整个区域中形成有上述散射结构。这样的话,对缓解视野角依存性是更优选的。(9)在上述光学部件中的至少与上述光源重叠的光源重叠区域中形成有上述光反射层,这样的话,难以通过光学部件来视觉识别光源的存在,对防止亮度不均是优选的。(10)在上述光学部件中的不与上述光源重叠的光源非重叠区域中也形成有上述光反射层,上述光源重叠区域的光反射率比上述光源非重叠区域的光反射率大。这样的话, 在朝向光学部件的光量相对多的光源重叠区域中,光反射层的光反射率相对大,因此,光相对易于被反射,可以使该反射光朝向上述光量相对少的光源非重叠区域。另一方面,在光源非重叠区域中,光反射层的光反射率相对小,因此,光相对易于透射。由此,可以实现光学部件的面内的光的入射效率的均勻化。(11)上述光反射层设为上述光学部件的面内的光反射率从上述光源重叠区域到上述光源非重叠区域连续地逐渐变小。另外,上述光反射层设为上述光学部件的面内的光反射率从上述光源重叠区域到上述光源非重叠区域阶梯式地依次变小。这样,使光反射层的光反射率从光源重叠区域向光源非重叠区域形成层次,更具体地说,连续地逐渐变小或者阶梯式地依次变小,由此可以使光源非重叠区域的照明光的亮度分布流畅,进而作为该照明装置整体,可以实现流畅的照明亮度分布。(12)上述光源在上述底座内在上述光学部件的面内的整个区域中分散配置。这样的话,对防止亮度不均是进一步优选的。(13)在上述底座中,与上述光学部件相对的部分至少划分为第1端部;位于与上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第2端部;以及被上述第1端部和上述第2端部夹着的中央部,上述第1端部、上述第2端部以及上述中央部中的1个或者2个部分设为配置上述光源的光源配置区域,另一方面,剩余的部分设为不配置上述光源的光源非配置区域,上述光反射层形成为与上述光源配置区域重叠的部位的光反射率比与上述光源非配置区域重叠的部位的光反射率大。这样的话,底座的第1端部、第2端部以及中央部中的1个或者2个部分设为配置光源的光源配置区域,剩余的部分设为不配置光源的光源非配置区域,因此,与对整个底座无遗漏地配置光源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光源的数量,可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光源、底座和光学部件,所述底座收纳上述光源并具有用于射出其光的开口部;所述光学部件以与上述光源相对、覆盖上述开口部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光学部件的上述光源侧形成有光反射层,所述光反射层构成为在面内光反射率在每一区域中不同,另一方面,在上述光学部件的与上述光源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使光散射的散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田香织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