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能电池阵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6653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统一,可发挥稳定的输出特性,并具有在铺设时容易处理的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通过采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而能够实现稳定的输出特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太阳能电池模块(10)具有电池板(12),其长度方向的长度为900~1100[mm]。电池板(12)通过串联连接多个电池单元(100)而构成,开环电压为100~180[V]。电池单元(100)呈带状,短边的长度为7~12[mm],其被以长边朝向电池板(12)的短边方向,短边朝向电池板(12)的长度方向的状态,沿电池板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被铺设在房屋上的用于构成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 由该太阳能电池模块构成的太阳能电池阵列。
技术介绍
近年来,将具有太阳能电池板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铺设到房屋的房顶等上,供给该 房屋所消费的电力,并且将剩余电力卖给电力公司的太阳光发电系统呈增加的态势。太阳 能电池板是集成型太阳能电池,公知其构造是在玻璃基板上层叠导电膜、半导体膜,并在其 上设置多个槽,形成规定数量的单体电池(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将各个太阳能电池单元 串联电连接,可获得100以上的电压。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太阳 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上述那样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通过对串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进行调整, 可获得所希望的电压。但是,如果考虑铺设和制造的便利性,则对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大小存 在限制,在单一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可串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数量、和输出电压也 有一定的限制。另外,单一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电流不够大。因此,在以往技术中,通 过形成多个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并联电连接的太阳能电池组,并将该太阳能电池组相互 串联连接,形成太阳能电池阵列,由此将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调整到实用的程度。在如上述那样将太阳能电池模块并联电连接,形成太阳能电池组,并且使用这样 形成的太阳能电池组构成了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情况下,串联连接的各个太阳能电池模块的 输出如果是相同程度,则即使一部分太阳能电池模块由于被设置在背阴处等而输出降低, 太阳能电池阵列整体的输出也不会有大的降低。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有关于太阳能电池板的尺寸等的记载,但没有考虑到将太 阳能电池板载置到房顶的情况,并且也没有考虑重叠载置的情况。另外,作为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有专利文献3至9。在专利文献3的图25中,公开了导线延伸到太阳能电池板的长边侧的结构。但是, 专利文献3所表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导线短,而且从太阳能电池板与基材62的位置关系 考虑,导线不能延伸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外部。而且,专利文献3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导线有2根,一根是正线,另一根是负线。在专利文献4、5中公开了太阳能电池模块从房檐侧伸出2根线缆的附图。专利文 献4、5所公开的结构是2根线缆都是单芯、将太阳能电池模块彼此串联连接的结构。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结构如该文献的图20、21所公开那样,也被收纳在自身的太 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或同列(同段)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在专利文献5中,将太阳能电池模块配置成平置状,没有重叠。专利文献5也是大 部分线缆被配置在自身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专利文献6公开了一种2根线缆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房脊侧延伸出的结构。在专利文献6所公开的结构中,布线在与配置了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部位不同的部位进行。在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房脊侧伸出2根线缆, 该线缆在属于相邻的段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侧连接的附图。在专利文献8所公开的结 构中,2根线缆都是单芯,将太阳能电池模块彼此串联连接。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特 征是使用扁平形状的连接器。专利文献7所记载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主体部分是平板状, 在其底部配置扁平形状的连接器。专利文献7所公开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是长方形,2根线缆从其短边方向的边向外 侧延伸。另外,作为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彼此连接的方法,公开了一种使用如专利文献 8、9所公开那样的线缆等的专利技术。专利文献8公开了一种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上连接了 4根线缆的结构。而且,公开了 将多个太阳能电池模块并联连接,并且将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串联连接的结构。在 专利文献8中,直接连接相邻的线缆彼此,然后将多个并联连接。在专利文献8所记载的结 构中,如该文献的图8所公开那样连接的线缆被收纳在自身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或 同列(同段)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专利文献9公开了一种在太阳能电池模块上连接了 4根线缆的结构。而且,在专 利文献9所公开的结构中,线缆长短不同。并且,还公开了使线缆颜色不同。在专利文献9所记载的结构中,如该文献的图7所公开那样,被连接的线缆也被收 纳在自身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或同列(同段)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H98017号公报专利文献2 :W02007/74683号公报专利文献3 :W02003/29577号公报专利文献4 日本特开2000-282647号公报专利文献5 日本特开2002-3^881号公报专利文献6 日本特开2002-83991号公报专利文献7 日本特开2004-14920号公报专利文献8 日本特开2004-349507号公报专利文献9 日本特开2008-130902号公报这里,在以上述那样的连接构造构成了太阳能电池阵列的情况下,与一部分太阳 能电池模块由于被设置在背阴处等而输出下降的情况相同,即使各个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 出性能存在个体差异,只要每个太阳能电池组的输出为相同程度,则太阳能电池阵列整体 的输出也不会有大的降低。但存在的问题是,当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性能的偏差、和设置 场所的日照条件等各种条件产生复合作用时,各个太阳能电池组之间的输出特性会产生差 异,不能有效利用正常动作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作为太阳能电池阵列整体的输出也 不能达到所期待的程度。因此,当考虑到太阳能电池模块被设置在背阴处等而一时产生无 法预料的输出下降时,希望将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输出性能的个体差异抑制到最小限度。另 一方面,当考虑到向房顶的铺设和制造的容易性时,通过改变每一个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构 造和大小等来进行输出性能的微调整是不现实的,希望提供构造一致,具有在铺设时容易 处理的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统一的结构,可发挥稳定的输出特性, 并具有在铺设时容易处理的大小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通过采用该太阳能电池模块而能 够发挥稳定的输出特性的太阳能电池阵列。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在房屋的房顶上设置有多个,是用 于构成太阳能电池阵列的太阳能电池模块,通过将多个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并联电连接 而形成太阳能电池组,上述太阳能电池阵列通过将多个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串联电连接而构 成。本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长度方向的全长为920至1200 ,短边方向的全长 为 MO 至 700 。而且,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板形成为长度方向 的长度为900至1200 ,短边方向的长度为230至650 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状,并被配 置成该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方向朝向房屋的房檩的长度方向,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短边方 向朝向上述房屋的房脊延伸方向。上述太阳能电池板具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并按照开环电压为100至180的 方式将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电连接,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形成为带状,其短边的长度为7至12,被设置成在长边 朝向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短边方向,短边朝向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方向的状态下,沿 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具有与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电导通的2根正侧导线、和与上述太阳能电池板 的负极电导通的2根负侧导线。而且,上述2根正侧导线和上述2根负侧导线都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长度方向的 边向外侧延伸。在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在房屋的房顶设置有多个,用于构成太阳能电池阵列,通过将多个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并联电连接而构成太阳能电池组,进而通过将多个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串联电连接而构成上述太阳能电池阵列,其特征在于,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长度方向的全长为920至1200[mm],短边方向的全长为240至700[mm],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太阳能电池板,该太阳能电池板形成为长度方向的长度为900至1200[mm],短边方向的长度为230至650[mm]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状,并被配置成该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方向朝向上述房屋的房檩的长度方向,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短边方向朝向上述房屋的房脊延伸方向,上述太阳能电池板具有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并按照开环电压成为100至180[V]的方式将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串联电连接,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形成为带状,其短边的长度为7至12[mm],被设置成在长边朝向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短边方向,短边朝向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方向的状态下,沿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长度方向排列,具有与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电导通的2根正侧导线、和与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电导通的2根负侧导线,上述2根正侧导线和上述2根负侧导线都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长度方向的边向外侧延伸,在上述太阳能电池模块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收纳其他太阳能电池板的2根正侧导线和2根负侧导线的空隙部,在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上面,设置有用于对其他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部分进行载置的层叠承载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田泰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