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ADC电信公司专利>正文

现场可端接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574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与承载器。连接器具有第一配合端与第二端,以及端接于其的光纤。光纤限定出邻近配合端的第一端与突出于光纤连接器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具有连接器端与相对设置的电缆端的承载器与连接器相接合。对齐结构设置于承载器之上,其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在其间延伸的通孔。端接于光纤连接器的光纤以光纤的第二端定位于切开部分中的方式位于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中。窗口沿光纤的第二端设置于切开部分中,窗口用于直观地检测光纤的第二端与进入承载器的电缆端的第二光纤的端部的对齐。配置成当暴露于预定量的热时熔化,并且当去除热时重新固化的热激活元件将第二光纤结合至对齐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纤连接器组件,并且尤其涉及现场可端接的光纤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现在光纤网络作为用于通信的单独传输媒介的使用非常普遍,并且继续增长。光 纤网络通常包括多个具有光纤的光纤缆线。随着光纤网络持续增长,出于维护或扩展目的, 对光纤端接器的需求也在增长。同样地,存在对可以在现场实现光纤端接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涉及光纤连接器组件,其包括具有第一配合端与第二端的光纤连 接器以及端接于光纤连接器的光纤,光纤限定了邻近配合端的第一端,用于光学连接至第 二光纤连接器,光纤限定了突出于光纤连接器的第二端的第二端。具有连接器端与相对设 置的电缆端的承载器与光纤连接器相接合。对齐结构设置于承载器上,该对齐结构包括第 一端与第二端,以及从该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二端的通孔,该对齐结构包括切开部分,该切开 部分大致垂直于该通孔延伸,并且与该通孔相连通,端接于该光纤连接器的光纤被定位在 该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中,该光纤的该第二端位于该对齐结构的该切开部分中。窗口被设置 于该对齐结构的该切开部分中、在光纤的第二端之上,该窗口配置成用于目视检查该光纤 的该第二端与进入该承载器的该电缆端的第二光纤的端部的对齐。热激活元件被配置成 当暴露于预定量的热时熔化并且当去除热时重新固化,用于将该第一光纤结合至该第二光 纤。多种额外的专利技术方面的将在以下的描述中提出。本专利技术的方面可以涉及单独特征 与组合特征。应该理解的是,前述一般的描述与以下详细的描述均为示例性的以及仅为说 明性的,并且不是对广义的本专利技术概念的限制,此处公开的实施例基于该广义的本专利技术概念。附图说明包括附图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并且结合在该说明书中,构 成该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示例了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以及本专利技术的很多优势当结合附图并参照以下具体实 施方式而考虑时将更容易理解,并且其中图1为具有一些特征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这些特征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 的专利技术方面的示例,在完全装配结构中示出了光纤连接器组件;图IA示例了在去除组件的对齐导向件的情况下,图1中的光纤连接器组件;图2为图1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完全分解图;图2A示例了图IA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图3为图1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光纤连接器的前透视图;图4为图3的光纤连接器的后透视图;图5为图1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鞍形组件的透视图;图6为图5的鞍形组件的分解图;图7为图1的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对齐导向件的分解图;图8为沿图7的线8-8的对齐导向件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对齐导向件的窗口插入 对齐导向件的基底中;图9为图7的对齐导向件的前视图;图10为沿图7的线10-10的对齐导向件的横截面视图,其中,对齐导向件的窗口 插入对齐导向件的基底中;图11为图7的对齐导向件的基底的透视图;图12为图11的基底的侧视图;图13为图11的基底的顶视图;图14为沿图13的线14-14的基底的横截面视图;图15为图11的基底的后视图;图16为沿图12的线16-16的基底的横截面视图;图17为图7的对齐导向件的对齐窗口的透视图;图18为图17的对齐窗口的前视图;以及图19为图17的对齐窗口的右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对在附图中示例的本专利技术的典型方面作详细介绍。如果有可能,在整个附图 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用于表示相同或相似部件。现在参照图1与2,示出了光纤连接器组件10,其可以用于在现场端接至少一个光 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光纤连接器组件10包括两个单工组件10a,其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双 工组件10b。每个单工组件IOa —般包括承载器12和连接至承载器12的光纤连接器14。 单工组件IOa可以与至少一个可移除的连接销16连接在一起,该连接销连接至组件IOa的 连接器14。而且,光纤连接器组件IOa的每个承载器12均包括第一侧面20上的孔18以及 相反的第二侧面M上的整体成型的销22,从而两个承载器12可以连接在一起。因为每个 承载器12均包括孔18以及在相反的、交替侧面上的成型销22,承载器12可以连接至其任 一侧面上的另一承载器。光纤连接器组件IOa的可分离性提供了根据需要使用一个或两个组件的优势,或当不得不相对于彼此而转换两个光纤连接器14的位置时能够交换组件的优势。例如, 当将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0被使用为例如在2008年4月11日提交的,代理人号为 02316. 2687USP2,并且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为61/005,107,名称为“混合纤维/铜连 接器系统与方法”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中描述的混合纤维/铜连接器或四重连接器(quad connector)外壳的外壳中的插入物时,不得不转换两个光纤连接器14的位置,在此以引用 的方式加入该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如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加入上述的申请中讨论的,如果需要改变混合连接器或四重 连接器之一的类型,可能需要转换外壳中的两个光纤连接器14的位置。这可以通过分开本 专利技术的两个单工光纤连接器组件10a,并且交换它们的位置而实现。尽管在2008年4月11日提交的,代理人号为02316. ^87USP2,并且美国临时专利 申请序列号为61/005,107,名称为“混合纤维/铜连接器系统与方法”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 中描述为在混合或四重连接器外壳中可使用,但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0可以用作任 何类型外壳中的插入件,以保护光纤连接器组件不受到损害。所示和与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0 —起使用的连接器14为由ADC电信公司制 造的LX. 5或BX5连接器,其已经在美国专利号5,883,995与6,142,676以及2008年4月 11日提交的,代理人号为02316. 2687USP2,并且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为61/005,107, 名称为“混合纤维/铜连接器系统与方法”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中描述,因此,以引用的方 式加入它们的全部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在组件 中使用LX. 5或B)(5类型的连接器。而且,虽然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0被示出和描述为 由两个单工连接器组件IOa连接在一起形成双工组件IOb来形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光纤连 接器组件10可以配置成包括任何数量的连接器14,并且能够端接任何数量的光纤。而且, 虽然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0包括可移除地连接在一起的单工组件10a,在其他实施例 中,光纤连接器组件10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整体形成的组件。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光纤连接器组件10将以一个单工组件IOa描述,应该理解,其 描述适合于另一单工组件10a。仍参照图1与2,除了承载器12与光纤连接器14,光纤连接器组件10还包括鞍形 组件沈与对齐导向件观,它们连接至承载器12。如以下进一步详细描述的,使用对齐导向 件观将制造处端接的光纤30与现场光纤32对齐,使用鞍形组件沈将制造处光纤30机械 地接合至现场光纤32。承载器12包括连接器端部34与电缆端部36,电缆端部36与连接器端部34相对布 置。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端部34限定了用于可滑动地安装连接器14的槽38。连接器14 进一步的细节在美国专利号5,883,995与6,142,676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光纤连接器,其具有第一配合端与第二端;第一光纤,其端接于该光纤连接器,该第一光纤限定了邻近该配合端的第一端,用于光学连接至第二光纤连接器,该第一光纤限定了突出于该光纤连接器的该第二端的第二端;承载器,其具有与该光纤连接器相接合的连接器端以及相对设置的电缆端;对齐结构,其设置在该承载器上,该对齐结构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及从该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二端的通孔,该对齐结构包括切开部分,该切开部分大致垂直于该通孔延伸,并且与该通孔相连通,端接于该光纤连接器的该第一光纤被定位在该通孔的至少一部分中,该第一光纤的该第二端位于该对齐结构的该切开部分中。窗口,其设置于该对齐结构的该切开部分中、在该第一光纤的该第二端之上,该窗口配置成用于目视检查该第一光纤的该第二端与进入该承载器的该电缆端的第二光纤的端部的对齐;热激活元件,其配置成当暴露于预定量的热时熔化并且当去除热时重新固化,用于将该第二光纤结合至该对齐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斯卡敦
申请(专利权)人:ADC电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