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43287 阅读:4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盘簧,是斜倚调整机构用弹簧,在由高硬度带钢构成的簧片的表面的卷绕方向两端部上,形成突出于表面且突出面呈现曲面的凸条,并且簧片被制造(卷绕)成蜗卷状,该簧片的末端簧片、从末端簧片起延伸的中间簧片和从中间簧片起延伸的首端簧片被卷绕成节距卷结构,在末端簧片的端头设有沿辐射方向弯折的定位片,在首端簧片上形成定位卷芯部,同时,相对于由末端簧片和中间簧片构成的间隙,缩小地形成由中间簧片和首端簧片构成的间隙,形成该节距卷结构。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特点是,能够可靠实现盘簧特性中的可靠卷绕(座椅靠背顺利放倒至后方位置)、回复原状(座椅靠背顺利回复至前方位置),而且避免接触时的摩擦、剐蹭、摩擦噪音的发生,还实现了金属疲劳减轻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设置在车辆座椅骨架中的斜倚调整机构所用的盘簧,涉及将高硬度带钢 (簧片)制成蜗卷而形成的蜗卷弹簧。
技术介绍
过去,这种(斜倚调整机构)盘簧的构造是,当座椅靠背向后放倒时被卷紧(张紧),当座椅靠背向前立起时松卷(松弛)并回复初始形状。可是,在过去的盘簧中,对置的簧片内外表面(簧片表面)在卷紧过程中相互接触和/或摩擦剐蹭,在摩擦剐蹭处的内外表面的卷绕受限制而停止,或者歪斜地继续卷紧。在这样的状态下,不能充分发挥弹簧性能如正确卷紧或松卷,存在座椅靠背无法放倒或座椅靠背无法复位的不适之处。作为改进手段,存在以下文献。1)日本专利实开昭59-191437的“盘簧”,该方案的特点是,在片材(簧片)的卷绕方向上形成凹部,凹部从首端到末端(从内端到外端)依次缩小,减小二次力矩。可是, 该方案所带来的问题是制造费工夫且要求熟练,并且需要专用机械等。2)日本专利实开昭49-83455的“盘簧”,该方案的特点是,在片状原材料(簧片) 的卷绕方向上,在其内、外表面(单面或两面)形成凸条,凸条之间构成润滑剂储纳区,由此实现利用润滑剂避免发出异声和提高耐用性。可是,该方案是设有多道沟槽的结构,不能考虑冷轧成形构造(材料移动困难)。而且,该方案未示出节距卷结构,即,实现末端簧片和中间簧片的间隙调整、中间簧片和首端簧片的间隙调整而最适用于斜倚调整机构的结构。传统的盘簧还留有用于车辆时的下述问题。3)日本专利特开昭55-44174的“盘簧”,该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弹簧片截面形状为圆弧形的结构,实现了材料节约和弹簧重量减轻等。可是,该专利技术没有说明与节距卷结构相关, 想来存在与文献2、一样的问题。4)日本专利特开平9-257070的“盘簧”,该专利技术的特点是,盘簧(簧片)的首端 (卷心)和末端(外端)以直线划分,在弹簧不受力状态,末端和首端中的直径大的一方小于另一侧的末端和首端的直径,由此增大簧片间的间隙,在弹簧张紧状态下是不接触(摩擦大致为0),实现弹簧特性的发挥和弹簧疲劳的减轻。可是,该专利技术是用直线划分首端和末端的简单结构,在车辆复杂运动和/或载荷的负担变化的斜倚调整机构中,不能充分应对。5)日本专利特开2003-148533的“盘簧”,该专利技术的特点是,在将高硬度带钢制成蜗卷状而形成的盘簧中,钢片间相向面的形状是不同形状构造(在相向面上设有突起的结构),卷绕过程中相向面相互接触的接触面减少,实现避免剐蹭及获得弹簧性能。可是,该专利技术没有充分说明节距卷结构,存在与文献2) —样的问题。6)日本专利特开2006-177385的“盘簧”,该专利技术是这样的结构,它是可滚轧形成的弹簧,在弹簧卷绕方向的两端部上连续设有凸条,弹簧被用作动力源或者被用在斜倚调整机构中等。可是,该专利技术没有充分说明节距卷结构,存在与文献2) —样的问题。在上述文献1)至6)的方案和专利技术中,没有充分说明涉及最适合斜倚调整机构的节距卷结构,迫切需要改进的余地和再下工夫。尤其是,在这些文献1)至6)的方案和专利技术中,没有涉及弹簧和/或斜倚调整机构的复位速度的解决手段,想来并不适合这种斜倚调整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实现节距卷结构(斜倚调整机构的弹簧特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两种盘簧,其一种结构是,它是用高硬度带钢构成的簧片,在末端簧片的端头设有沿辐射方向弯折的定位片,并且在首端簧片上形成定位卷芯部,同时,相对于由末端簧片和中间簧片形成的间隙,减小地形成由中间簧片和首端簧片构成的间隙,其另一种结构是,它是用高硬度带钢构成的簧片,在末端簧片的端头设有沿辐射方向弯折的定位片,并且在首端簧片上形成沿与定位片大致相同的辐射方向弯折的定位芯部,同时,相对于由末端簧片和中间簧片形成的间隙,增大地形成由中间簧片和首端簧片构成的间隙。而且,本专利技术可靠实现了盘簧特性中的可靠卷绕(座椅靠背在顺利放倒至后方位置)和回复原状(座椅靠背顺利回复到前方位置),此外,避免了接触时的摩擦剐蹭、摩擦噪音的发生,还希望实现金属疲劳减轻等。此外,本专利技术作为其它结构采用了在盘卷头处为不等节距而在盘卷尾处为等节距的结构,实现了卷绕载荷、复位载荷以及复位速度的稳定化。此外,通过需要接触面积的减小和节距卷结构来解决涉及弹簧和/或斜倚座椅复位速度的问题。专利技术效果权利要求1涉及车辆用盘簧,在弹簧用簧片表面的卷绕方向两端部上,形成突出于该表面且突出面呈现曲面的凸条,该簧片被制造(卷绕)成蜗卷状,该盘簧的构成蜗卷状外端部的末端簧片、从该末端簧片起延伸的中间簧片和从该中间簧片起延伸的首端簧片被卷绕成节距卷结构,在该末端簧片的端头设有沿辐射方向弯折的定位片,并且在该首端簧片上形成定位卷芯部,同时,相对于由该末端簧片和该中间簧片构成的间隙,缩小地形成由该中间簧片和该首端簧片构成的间隙,形成该节距卷结构。因此,权利要求1提供一种如此构造的盘簧,在用高硬度带钢构成的簧片中,在簧片所述末端簧片的端头设有沿辐射方向弯折的定位片,并且在所述首端簧片上形成定位卷芯部,与此同时,相对于由该末端簧片和该中间簧片构成的间隙,缩小地形成由该中间簧片和该首端簧片构成的间隙,形成其结构最适合斜倚调整机构的节距卷结构。而且,权利要求 1的专利技术想要可靠地实现盘簧特性中的可靠卷绕和回复原状并且避免接触时的摩擦剐蹭和摩擦噪音产生以及金属疲劳的减轻。权利要求2是如此构造的盘簧,在权利要求1的盘簧中,在该簧片表面的卷绕方向两端部上,形成突出于该表面且突出面呈现曲面的凸条,簧片内表面的中心部位被制成凹形,从而簧片材料容易朝该凸条移动。因此,权利要求2想要实现权利要求1的目的以及可靠制造出最适合达到该目的的且具有形成节距卷结构的构造的盘簧等。权利要求3是如此构造的盘簧,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簧中,该定位片被定位在构成容纳该盘簧的盘簧盒的下盒体上,该定位卷芯部设置在与车辆座椅的解锁手柄联动的连杆上。因此,权利要求3想要实现权利要求1的目的并且提供能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节距卷结构的盘簧的斜倚调整机构等。权利要求4是一种如此构造的车辆用盘簧,在弹簧用簧片表面的卷绕方向两端部上,形成突出于该表面且突出面呈现平面的凸条,该簧片被制造(卷绕)成蜗卷状,该盘簧的、构成蜗卷状外端部的末端簧片、从该末端簧片起延伸的中间簧片和从该中间簧片起延伸的首端簧片被卷绕成节距卷结构,在该末端簧片的端头上设有沿辐射方向弯折的定位片,在该首端簧片上形成在与该定位片大致相同的辐射方向上弯折的定位芯部,同时,相对于由该末端簧片和该中间簧片构成的间隙,增大地形成由该中间簧片和该首端簧片构成的间隙,形成该节距卷结构。因此,权利要求4提供一种如此构造的盘簧,在由高硬度带钢构成的簧片中,在簧片的末端簧片的端头设有沿辐射方向弯折的定位片,并且在首端簧片上形成在与定位片大致相同的辐射方向上弯折的定位芯部,与此同时,相对于由末端簧片和中间簧片构成的间隙,增大地形成由中间簧片和首端簧片构成的间隙,形成其构造最适合斜倚调整机构的节距卷结构。而且,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期望可靠地实现盘簧特性中的可靠卷绕和回复原状、避免接触时的摩擦剐蹭和摩擦噪音的发生以及实现金属疲劳的减轻。权利要求5是如此构造的盘簧,在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簧中,通过在突出于该表面的成对凸条之间在卷绕方向上设置的切槽,在该表面上设置比该凸条低的凹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盘簧,在弹簧用簧片表面的卷绕方向两端部上,形成突出于该表面且突出面呈现曲面的凸条,该簧片被制造(卷绕)成蜗卷状,该盘簧的构成蜗卷状外端部的末端簧片、从该末端簧片起延伸的中间簧片和从该中间簧片起延伸的首端簧片被卷绕成节距卷结构,在该末端簧片的端头设有沿辐射方向弯折的定位片,并且在该首端簧片上形成定位卷芯部,同时,相对于由该末端簧片和该中间簧片构成的间隙,缩小地形成由该中间簧片和该首端簧片构成的间隙,形成该节距卷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伸雄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泰克尼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