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高压放电灯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139723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一种制造方法以防止用于投影仪的高压放电灯中发光管的失透。所述方法用于制造高压放电灯,高压放电灯使用由熔融石英制成并包括钨电极的发光管作为光源,并且其在灯为了实际使用而点亮时水平安装。所述方法包括在出厂高压放电灯之前以其光学轴线水平设置对发光管进行初次点亮的步骤。在初次点亮步骤中绕发光管的光学轴线的旋转角度相对于灯实际使用时绕发光管的光学轴线的旋转角度偏移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1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用 于投影仪的高压放电灯中的发光管失透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图1图示了一种制造用于投影仪的高压放电灯的一般方法。在步骤S100,制备发光管。在该发光管制备步骤中,由熔融石英所制成的发光管的 发光部分被填充以氩、卤素、汞等并被密封。密封部分形成在发光部分的两端。由钨所制成 的电极被设置在发光部分中,并且将钼箔附着到电极。此外,如果有必要,通过激光刻字对 密封部分雕刻批号。在步骤S110,执行初次点亮数分钟至数小时。该初次点亮步骤是出于老化、筛选等 目的。在步骤S120,将导线附连到发光管,如果有必要,将触发线路附连到发光管。在步骤S130,将发光管附连到反射体。该附连步骤包括将发光管安装到反射体的 步骤,相对于反射体定位发光管的步骤,以及将二者固定附连的步骤。在定位步骤中,通常 执行的操作是将处于点亮状态中的发光管定位在相对于反射体的最优位置。在步骤S140,在有必要时,执行检测点亮。这里,所检查的是亮度等是否达到规 范,光学轴线是否不偏移,等等。在步骤S140之后,这样完成的高压放电灯在步骤S200被集成到投影仪主体中。由 此,投影仪得以完成。作为投影仪的使用模式,存在台式和吊顶式。作为吊顶式,可以使用简单地颠倒放 置的台式的投影仪,并且仅对图像进行翻转既可。按照惯例,台式的使用已经很常见。然而,近年来,吊顶式被渐多地用于教学。出 于该原因,经常以根据初次点亮和实际使用点亮将投影仪颠倒放置的方式来使用投影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反复制造和测试了样机。结果,我们发现在灯中出现失透的 时间在台式和吊顶式之间存在差异。作为分析的结果,假设失透具有以下机制。注意,在此描述中,“点亮”意味着在水平方向进行点亮。(1)发光管电极制备期间所形成的表面改质层或碎屑(burr)被留在电极表面上。(2)在发光管的初次点亮开始之后的大约数秒之内,电极表面上的碎屑等与发光 管中的汞一起散开并且附着到其内壁上。(3)在汞随着发光管温度的增加的蒸发过程中,在发光管的上部和下部之间出现 温度差异。特别地,上部温度高,而下部温度低。(4)在初次点亮开始之后的大约数十秒内,内壁较热的上部的汞和钨残留被去除。(5)在初次点亮开始之后的大约数十秒内,整个发光管的温度增加,内壁下部上的 汞也会蒸发,但是钨残留则未被去除。(6)在初次点亮完成之后,汞附着到电极及其附近,而留在内壁下部上的钨残留则保持附着到内壁下部。(7)如果对于实际使用将发光管在与初次点亮相同的方向中进行点亮,则几乎不 会出现失透。其间,如果以发光管颠倒来执行实际使用的点亮,则其上剩有钨残留的原来最 低的部分被放置在最高的部分。结果,钨残留附着部分在发光管被点亮时位于温度最高的 部分。(8)因此,通过作为核心的钨残留附着部分,失透随着纯石英变为方石英而出现。在台式的正常使用中,上下方向在初次点亮和实际使用点亮之间是一致的。钨附 着部分位于下部(低温部分)。因此,很少出现失透的问题。然而,吊顶式的引入妨碍了在该类型的投影仪或高压放电灯制造时指定用于实际 使用的上下方向。出于该原因,即使通过单一制造方法所制造的高压放电灯被用于台式和 吊顶式,也需要防止失透的措施。例如,作为一种用于解决该失透问题的方法,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包括电子镇 流器和旋转电机的技术。如果有必要,电机旋转发光管或高压放电灯(例如,电机对于诸如 开灯或关灯之类的每种情况以预定的角度旋转组件)。因此,发光管的特定部分不被固定到 最上面的部分,也就是温度最高的部分。以这种方式,要作为发光管上部的部分在每种情况时发生变化,以避免钨残留附 着部分固定在高温部分。因此,防止了失透的发生。现有技术文献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开2007-48736
技术实现思路
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1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防止失透的效果。在钨残留在初次点亮期间附着到具体点之后,通 过在实际点亮期间进行旋转而改变点的位置是否能够充分获得防止失透的效果是存在疑 问的。特别地,在初次点亮中的钨残留附着点通过实际点亮中的旋转而位于最上部的期间, 预计会相当程度地促成失透的出现。第二个问题存在于实际使用模式中。当使用该文献中的技术时,必须在投影仪中 安装诸如电机之类的组件。电机及其驱动单元的安装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投影仪成本、大小 和重量的增加。特别地,在考虑吊顶式的情况下,体积小且重量轻的投影仪是所希望的。电 机等的安装是与此需求相违背的。第三个问题是该文献中的技术的多样性。即使将在该文献中的技术应用于投影仪 时,并没有向拥有未配备旋转电机的现有投影仪的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第四个问题是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文献中的技术采用了电力接收侧(灯)相 对于电力提供侧(电子镇流器)进行旋转的配置。必须要防止线路通过旋转而绞在一起或 者对电接触点进行切实保证。因此,在保证线路和接触点的可靠性方面存在问题。特别地, 需要向高压放电灯施加高压脉冲以便进行启动。而且从装置安全的观点来看,应当尽可能 避免包括旋转系统的配置(接触点或线路移动的配置)。针对这一背景,首先,有必要建立一种用于切实防止失透的方法。接着,需要采取防止失透而不会增加投影仪的成本、大小和重量的措施。此外,最好通过对高压放电灯而不是投影仪主体进行修改来解决失透问题。这是 因为吊顶式的失透问题仅可以通过以经改变的灯替代现有投影仪中原有的灯来解决。此外,还需要保证点亮高压放电灯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如果不是在高压放电灯的“使用期间”而是“制造期间”采取措施,以上所描 述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得以解决。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一种,高压放电灯使用由熔融石 英所制成并且包括钨电极的发光管作为光源,并且其在灯为了实际使用而点亮时水平安 装,制造方法包括步骤㈧制备发光管;⑶初次点亮发光管;和(C)将发光管附连到具有 预定竖直轴线的反射体,以实际使用,其中步骤(A)包括在发光管的密封部分形成第一标 记,步骤(B)包括在发光管的光学轴线设置为水平时,并且第一标记固定在处于垂直于光 学轴线的平面上且位于光学轴线的横向方向中的位置时,执行点亮,其中横向方向为关于 竖直方向成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135°的角,并且步骤(C)包括步骤(cl)将发光管以 第一标记位于竖直轴线上的方式安装到反射体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是一种,高压放电灯使用由熔融 石英所制成并且包括钨电极的发光管作为光源,并且其在灯为了实际使用而点亮时水平安 装,制造方法包括步骤㈧制备发光管;⑶初次点亮发光管;和(C)将发光管附连到具有 预定水平轴线的反射体,以实际使用,其中步骤(A)包括在发光管的密封部分形成第一标 记,步骤(B)包括在发光管的光学轴线水平设置时,并且第一标记固定在处于垂直于光学 轴线的平面上且位于光学轴线的上下方向中的位置时,执行点亮,其中上下方向为关于竖 直方向成士45°的角,并且步骤(C)包括步骤(cl)将发光管以第一标记位于水平轴线上的 方式安装到反射体上。在第一和第二方面的任意一个中,反射体的、用于实际使用的、水平轴线和竖直轴 线之一可以通过第二标记指示,并且步骤(cl)可以包括以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位于包括 光学轴线的单一平面上的方式将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制造高压放电灯的方法,所述高压放电灯使用由熔融石英所制成并且包括钨电极的发光管作为光源,并且其在灯为了实际使用而点亮时水平安装,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步骤:  (A)制备所述发光管;  (B)初次点亮所述发光管;和  (C)将所述发光管附连到具有预定竖直轴线的反射体,以实际使用,其中  步骤(A)包括在所述发光管的密封部分形成第一标记,  步骤(B)包括在所述发光管的光学轴线设置为水平时,并且所述第一标记固定在处于垂直于所述光学轴线的平面上且位于所述光学轴线的横向方向中的位置时,执行点亮,其中所述横向方向关于所述竖直方向成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135°的角,并且  步骤(C)包括步骤(c1)将所述发光管以所述第一标记位于所述竖直轴线上的方式安装到所述反射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泽敏雄
申请(专利权)人:岩崎电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