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3577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在抑制大型化的同时能够抑制显示面板、扩散板发生损伤的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20)具备扩散板(25)和支撑部件(31),支撑部件(31)配置在扩散板的下方,包括支撑扩散板的支撑面(31a)。扩散板的重心(G1)配置于在扩散板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比扩散板的下面(25d)和支撑部件的支撑面的接触位置(端部(P1))靠与液晶显示面板(12)相反的一侧(箭头C方向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特别涉及具备扩散板的背光 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具备包括扩散板的背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图12和图13是表示具备 包括扩散板的现有的一个例子的背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的构造的截面图。显示装置101如图12所示包括显示面板102、覆盖显示面板102的周缘部的外框 103以及配置在显示面板102的背面侧的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110。该背光源装置110包括背光源框架111、反射片112、多个光源113以及扩散来自 光源113的光的扩散板114。背光源框架111包括背面部Illa和固定于背面部Illa的上面部Illb和下面部 111c。在该上面部Illb和下面部111c,分别固定有抵接扩散板114的光入射面11 的抵 接部件115和116。另外,在背光源框架111的下面部111c,固定有支撑部件117,所述支撑部件117 配置在扩散板114的下方并具有支撑扩散板114的支撑面117a。该支撑部件117的支撑 面117a形成为在竖置配置显示装置101(扩散板114)的状态(图12的状态)下与扩散板 114的下面整个面接触。另外,扩散板114配置成在竖置配置显示装置101 (扩散板114)的状态下与显示 面板102平行并且在上下方向延伸。另外,目前已知与上述显示装置101同样的、具备包括配置在扩散板的下方的支 撑部件的背光源装置的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彩色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 板)、覆盖彩色液晶显示面板的周缘部的外部框架(外框)以及配置在彩色液晶显示面板的 背面侧的直下型的背光源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装置包括背光源壳体部、配置在背光源壳体部的内部的 反射片、支撑反射片的反射板(支撑部件)、多个发光二极管(光源)、配置在发光二极管的 前方(彩色液晶显示面板侧)的扩散导光板和扩散板以及配置在扩散板的前方(彩色液晶 显示面板侧)的光学片。扩散板配置成在竖置配置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下与彩色液晶显示面板平行并且 在上下方向延伸。反射板具有在竖置配置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下配置在扩散导光板和扩散板的下 方并且支撑扩散导光板和扩散板的两个支撑面。该两个支撑面形成为在竖置配置液晶显示装置的状态下与扩散导光板和扩散板 的下面整个面分别接触。另外,在反射板的两个支撑面之间形成有倾斜面。该倾斜面是为了控制光的反射3方向而设置的。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6-3012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显示装置中利用的显示面板、扩散板有时会由于运送时的振动、自重而发 生挠曲。因此,在具备现有的一个例子的背光源装置Iio的显示装置101中,如图13所示, 有时有如下问题在显示面板102向后侧(扩散板114侧)挠曲并且扩散板114向前侧(显 示面板102侧)挠曲的情况下,显示面板102和扩散板114会发生接触,显示面板102和扩 散板114发生损伤。此外,在为了抑制显示面板102和扩散板114的接触而增大显示面板 102和扩散板114之间的距离的情况下,有背光源装置110(显示装置101)大型化的问题。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与具备现有的一个例子的背光源装置110的显示装置 101同样,彩色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和扩散板有时会由于运送时的振动、自重而发生 挠曲。并且,有时有如下问题在彩色液晶显示面板向后侧(扩散板侧)挠曲并且扩散板向 前侧(彩色液晶显示面板侧)挠曲的情况下,彩色液晶显示面板和扩散板会隔着光学片而 接触,彩色液晶显示面板、扩散板以及光学片发生损伤。本专利技术是为解泱上述问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抑制大型化的同时 能够抑制显示面板、扩散板发生损伤的背光源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机。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的背光源装置具备光源;扩散板,其扩散 来自光源的光;支撑部件,其配置在扩散板的下方,包括支撑扩散板的支撑面,扩散板包括 光入射面,其入射来自光源的光;光出射面,其将入射的光向显示面板侧出射;以及上面和 下面,其在与光入射面和光出射面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支撑部件的支撑面与扩散 板的下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扩散板的重心配置于在扩散板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比扩散板 的下面和支撑部件的支撑面的接触位置靠与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在该第1方案的背光源装置中,如上所述,通过将扩散板的重心配置于在扩散板 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比扩散板的下面和支撑部件的支撑面的接触位置靠与显示面板相反 的一侧,扩散板产生倒向与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的力。由此,能够抑制扩散板向显示面板侧 挠曲或者移动,因此即使在由于运送时的振动、自重而显示面板向扩散板侧挠曲的情况下, 也能够抑制显示面板和扩散板的接触。其结果,能够抑制显示面板、扩散板发生损伤。另外,能够抑制显示面板和扩散板的接触,因此无需为了抑制显示面板和扩散板 的接触而增大显示面板和扩散板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抑制背光源装置大型化。在上述第1方案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还具备上部抵接部件,其包括与扩散板的 光入射面的上部抵接的第1抵接面;和下部抵接部件,其包括与扩散板的光入射面的下部 抵接的第2抵接面,上部抵接部件的第1抵接面配置在比下部抵接部件的第2抵接面靠与 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将扩散板的上部配置在比扩散板的下部靠与显 示面板相反的一侧。即,能够将扩散板配置成越往与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越向上侧倾斜。由 此,能够容易地将扩散板的重心配置于在扩散板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比扩散板的下面和支 撑部件的支撑面的接触位置靠与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其结果能够容易地抑制显示面板、扩散板发生损伤。在具备上述上部抵接部件和下部抵接部件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扩散板的上面的 光出射面侧的端部配置于在扩散板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比扩散板的下面的光入射面侧的 端部靠与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根据这种结构,扩散板的重心通常配置在连结扩散板的上 面的光出射面侧的端部和扩散板的下面的光入射面侧的端部而成的线上,因此能够更容易 地将扩散板的重心配置于在扩散板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比扩散板的下面和支撑部件的支 撑面的接触位置靠与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在具备上述上部抵接部件和下部抵接部件的背光源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使支 撑部件的支撑面在扩散板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与扩散板的下面的光入射面侧的端部接触。在上述第1方案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支撑部件的支撑面越往显示面板侧越向上 侧倾斜,并且在扩散板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与扩散板的下面的一部分接触。根据这种结构, 能够使支撑部件的支撑面与扩散板的下面的显示面板侧的部分接触。由此,能够容易地将 扩散板的重心配置于在扩散板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比扩散板的下面和支撑部件的支撑面 的接触位置靠与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其结果,能够容易地抑制显示面板、扩散板发生损 伤。在上述支撑部件的支撑面越往显示面板侧越向上侧倾斜的背光源装置中,优选支 撑部件的支撑面在扩散板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与扩散板的下面的光出射面侧的端部接触。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更容易地将扩散板的重心配置于在扩散板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比扩散 板的下面和支撑部件的支撑面的接触位置靠与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装置,具备:  光源;  扩散板:其扩散来自上述光源的光;以及  支撑部件,其配置在上述扩散板的下方,包括支撑上述扩散板的支撑面,  上述扩散板包括:  光入射面,其入射来自上述光源的光;  光出射面,其将入射的光向显示面板侧出射;以及  上面和下面,其在与上述光入射面和上述光出射面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  上述支撑部件的支撑面与上述扩散板的下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  上述扩散板的重心配置于在上述扩散板未发生挠曲的状态下比上述扩散板的下面和上述支撑部件的支撑面的接触位置靠与上述显示面板相反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笠井信宏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