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以分散体混合的两种溶液在液液萃取分离池中分离成两种溶液相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27620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将以分散体混合的两种溶液在液液萃取分离池(1)中分离成两种溶液相的方法和装置。装置包括第一引导壁(4),其被布置在离池(1)的位于输入端(2)一侧的端壁(15)一定距离处,以便以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角(α)沿着池的整个宽度延伸。第一引导壁包括底边(5),其位于离池底部一定距离(H1...H2)处,使得在底边(5)与池底部(3)之间留有从中间向池侧变宽的间隙缺口(6)。第二引导壁(7)基本上与第一引导壁(4)平行并置于离第一引导壁(4)一定距离(L1)处,使得在第一引导壁(4)和第二引导壁(7)之间形成以倾角(α)斜向上延伸的上升通道(8)。第二引导壁(7)包括紧紧压靠住池的底部(3)的底边(13)、多个竖槽(9)和倾斜板(11),竖槽(9)被布置为竖槽的水平线(10),所述线以离底边(13)一定距离沿着第二引导壁的宽度延伸,倾斜板(11)在竖槽的线(10)的顶部部分附近被附接至第二引导壁(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权利要求1的前序中所定义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权利要求11的前序中所定义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从专利公布FI101200B、FI 101199B、FI 112039B、FI 112328B 和FI 113244B中,已知多种方法和装置来将以分散体混合的两种溶液在液液萃取分离池中分离成两种溶液相。第一溶液和重于第一溶液的第二溶液可以从所述溶液的分散体中被分离出。池装置一般包括侧壁和底部,侧壁和底部内界定了分离空间。池具有输入端和排出端,分散体通过输入端输入池中,而第一和第二溶液被布置为通过排出端相互分离地排出。在输入端和排出端之间,池被设置有分离器构件,在其间形成连续的分离步骤,其中较轻的第一溶液(一般为有机相)被分离入上层溶液相中,而第二溶液在上层溶液相下面被分离入下层溶液相(一般为水溶液)中。池的排出端设置有溢流槽,其相对于流动方向横向放置,并且接收分离入上相中的第一溶液作为来自池的溢流,溶液从溢流槽排出。在流动方向,在溢流槽之后并邻近其设置有用于接收第二溶液作为来自池的底流的收集槽。上升管从收集槽延伸至池,第二溶液可以通过上升管升至收集槽,第二溶液相从收集槽排出。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进一步改进已知的方法和装置,并使它们更有效,使得以分散体混合的两种溶液的单位面积分离量增加并加速分离过程,当测量到两种分离后的溶液的残余液滴减少和分离溶液相中的传质反应达到接近其平衡的状态时,分离速度就加快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引入一种方法和装置,其允许在输入端自由选择所供给分散体的来流方向。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引入一种方法和装置,其防止池底部上分离出的溶液相流回至产生分散体的混合器设备。而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引入一种方法和装置,其能够在混合器空间变得过小时在输入端产生连续的延迟。专利技术概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所陈述的内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1所陈述的内容。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该方法中,所供给的分散体在池输入端处被分成两路横向行进流, 以便沿池的整个宽度分布分散体。沿池的整个宽度分布的分散体被防止直接在池的长度方向上行进,且允许分散体仅在池的底部附近沿池的长度方向行进。被强制置于池的底部上的分散体的流被引导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在行进方向倾斜的角度从池的底部附近斜向上上升,且分散体在上升过程中被压缩至预定的压缩度。在上升过程中被压缩至预定压缩度的分散体被分成多个相邻的子流,子流被布置成沿池的宽度的一条或几条线,且基本上在池的长度方向上行进。子流的竖直分量被减弱,且子流基本上在池的长度方向上被引至分离器部件本身,其中溶液从分散体中逐步被分离成两种连续的溶液相。同时,防止分离出的溶液相在池的底部流回至输入端。根据本专利技术,该装置包括第一引导壁,其被布置在离池的位于输入端一侧的端壁一定距离处,以便以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角沿着池的整个宽度延伸。第一引导壁包括被布置成离池的底部一定距离的底边,使得在底边和池的底部之间留有从中间向池侧变宽的间隙缺口。第二引导壁基本上与第一引导壁平行并位于离第一引导壁一定距离处,使得在第一引导壁和第二引导壁之间形成以倾角斜向上延伸的上升通道(uptake shaft)。第二引导壁包括紧紧压靠住池的底部的底边、多个竖槽和倾斜板,竖槽被布置为竖槽的水平线,所述线在距底边一定距离处沿着第二引导壁的宽度延伸,倾斜板在竖槽的线的顶部部分附近被附接至第二引导壁。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是通过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产生的具有受控流动的强分散体层,通过实施分离空间的几乎被分散体填充的输入端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且其中以液滴压缩和分离的分散体在横向和竖直方向流动,以使已经在混合器空间内开始的传质反应接近其平衡。在本方法的实施方案中,分散体在输入端的中部或中部附近被输入到池中。在本方法的实施方案中,分散体在下述方向被输入池中水平方向、从顶部垂直向下、相对于水平方向斜向下和/或相对于水平方向斜向上。本专利技术可以是公布FI 101200 B 中介绍的我们的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选择,其中分散体在输入端的输入被实施为以低梯度角度引导向上,但某些情况下也可表示推荐的解决方案。例如,当以错误方式实施时,分散体的输入可能增强分离空间的底流,结果有害量的来自另一溶液相的残余液滴保留在从分离空间排出的水溶液中。根据公布FI 101200 B中描述的方法,引入分离空间的分散体被向上引导,以避免对分离空间的底流的任何增强。根据本专利技术,分离空间本身向上引导在其输入端引入的分散体,在此情况下分散体的来流方向和入口点在竖直方向可以自由选择。甚至可以将入流直接向下指向分离空间的输入端的中部,但是此方位通常被斜向下引导。我们指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分离空间的输入端也优选地能够收集向上上升的分散体的流,比如公布FI 101200 B中所述的上升通道的流。本专利技术允许自由选择分散体供给的来流方向和高度。特别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适用于被更新的老的萃取设施,其中在输入端的分散体供给被向下或水平引导。在本方法的实施方案中,所供给的分散体在池的输入端处通过以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角设置的第一引导壁而被分成横向行进流;在所述第一引导壁的底边与池的底部之间留下了从中间向池侧变宽的间隙缺口,且分散体被迫使在池的底部附近行进通过所述间隙缺口。在本方法的实施方案中,行进通过间隙缺口的分散体的流在池的底部附近由第二引导壁引导以便以一定倾角斜向上上升。第二引导壁基本上与第一引导壁平行并位于离第一引导壁一定距离处,使得在第一引导壁和第二引导壁之间形成以一定倾角斜向上延伸的上升通道,在所述上升通道中分散体向上上升并被压缩。在本方法的实施方案中,沿着上升通道上升的压缩的分散体通过设置在第二引导壁内的多个竖槽而被分成基本上在池的长度方向上行进的多个子流,所述竖槽被布置为沿着第二引导壁的宽度的竖槽的水平线,离第二引导壁的底边一定距离,使得当分散体到达竖槽的线时具有预定的压缩度。在本方法的实施方案中,通过竖槽排出的子流的竖直分量减弱,并且子流通过倾斜板而被引导以基本上在池的长度方向上行进,倾斜板在竖槽的线的顶部部分的附近被附接至第二引导壁。在本方法的实施方案中,在竖槽的线处,分散体的流通过平行定位且被布置在彼此附近的多个叠置且倾斜的板而被均衡。在本方法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引导壁包括竖槽的两条或多条叠置的线。在本方法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布置第二引导壁的底边紧紧压靠住池的底部来防止从子流分离出的溶液相在池的底部上流回至输入端。在本装置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引导壁包括竖槽的两条或多条叠置的线。在本装置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引导壁被设置有许多平行的、叠置且相邻布置的倾斜板,其置于竖槽的线处。在本装置的实施方案中,池输入端一侧的端壁与第一引导壁之间留下的空间的横截面积选择成,使得分散体的横向流速在0. 1. . . 0. 6m/s的范围内。在本装置的实施方案中,间隙缺口的高度选择成,使得经由间隙缺口至上升通道的分散体的流速V2是0. 2. . . 0. 4m/s。在本装置的实施方案中,间隙缺口在中间区域的高度是50. . . 200mm,间隙缺口在侧面的高度是100. . . 300mm,并且此高度从中间向侧面均勻增加。在本装置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引导壁和第二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将以分散体混合的两种溶液在液液萃取分离池(1)中分离成两种溶液相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所述分散体在所述池的输入端(2)处被输入所述池中,其特征在于:所供给的分散体在所述池的输入端(2)处被分成两路横向行进流,以便沿所述池的整个宽度分布所述分散体的流,沿所述池(1)的宽度分布的所述分散体被防止直接在所述池的长度方向上行进,且允许所述分散体仅在所述池的底部(3)附近沿所述池的所述长度方向行进,被强制置于所述池的底部上的所述分散体的流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在行进方向斜向上倾斜的角竖直分量被减弱,且所述子流基本上在所述池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被引至分离器部件本身,其中所述溶液从所述分散体中逐步被分离成两种连续的溶液相,以及防止了从所述子流分离出的所述溶液相在所述池的底部流回至所述输入端。度(α)从所述池的底部附近上升,且所述分散体在上升过程中被压缩至预定的压缩度,在上升过程中被压缩至预定的压缩度的所述分散体被分成多个相邻的子流,所述子流以沿所述池的宽度的一条或多条线进行分布,且基本上在所述池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行进,所述子流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B·内曼
申请(专利权)人:奥图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