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墅庚专利>正文

改进的新型耐腐蚀旋转补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4550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新型耐腐蚀旋转补偿器,属于热网管道补偿装置的技术领域。内管内端插入变径延伸管的变径端内,沿外环面设置有内管凸外环;变径延伸管变径端的端头一体延伸设置连接管箍,端口内侧凸设置变径延伸管承台,变径延伸管承台环套在内管内端的外环面;外套管环套在内管上,一端插入变径延伸管变径端内并位于连接管箍和变径延伸管承台之间并与该连接管箍螺纹连接;外套管内环面设有外套管内承台。采用本技术方案具有摩擦系数包括扭距和压损都较小,且耐腐蚀,承压强,密封可靠,介质流向不受限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新型耐腐蚀旋转补偿器,属于热网管道补偿装置的
,具体说属于石油、化工、轻工、冶金等行业中使用的热力管道补偿装置结构的

技术介绍
热力管道因传输介质温度的变化,必然引起管道的热胀冷缩,管道伸缩变形是以不利于管道安全运行的轴向推力或轴向位移形式出现。常规情况下,热力管道中都设有管道补偿装置以吸收或补偿管道变形。现有技术的管道补偿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传统的自然U形弯式、2.球形补偿器、3.套筒式补偿器、4.波纹补偿器、5.旋转补偿器。其中 传统的自然U形弯式的补偿方式安全性较好,但压力损失、肓板推力和土建投资都比较大; 球形补偿器一般造价较高,同时在运行时压损也比较大;普通套筒式补偿器的密封性能不稳定,泄漏现象较普遍,在防腐环节方面也较薄弱;波纹补偿器的肓板推力和土建投资也比较大,特别是管道运行时始终处在较大的应力状态,也就是说使用波纹补偿器的热网管道始终存在着安全隐患;旋转补偿器虽然在长输架空管道中优势较明显,并具有补偿量大、布置灵活等特点;但也存在不是一是造成了流体介质运动中在该部位会产生涡流,这样就增加了流体介质的压力损失;而且介质流向也受到局限,三是由于旋转补偿器的结构是径向工作原理,在应用时必须要有两个成对为一组并采用Π型布置形式才能发挥其功效,在每一组安装点还必须配套四个弯头;另外为了避免Π型弯头处受到具大的水击,在每一组 Π型形式安装的低点还必须加装疏水阀,进一步增加了管网的造价和压力损失,尤其是在直埋热网管道中根本无法普遍应用;另一个关健点上述无论是球形补偿器、套筒式补偿器、 波纹补偿器、旋转补偿器都是采用单一的密封形式,所以在流体介质与承压能力等方面均受到一定局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新型耐腐蚀旋转补偿器;以实现解决现有几种类型补偿器的不足;达到减小管道应力,增强密封性能,提高承压能力,具备防腐功效,能实现大补偿量,适用范围更广的特点;同时起到节省投资,降低运行成本,使管网运行达到既安全可靠, 又节能减排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新型耐腐蚀旋转补偿器,包括外连接法兰Α、内管、螺母Α、浮动预紧件Α、双头螺栓、外套管法兰、螺母B、外套管内承台、内管凸外环、连接管箍、密封件Α、外连接法兰B、耐腐包覆层Α、钢球、密封压套法兰、密封件C、浮动预紧件B、耐腐包覆层B、密封件 B、外套管、变径延伸管承台、变径延伸管与耐腐包覆层C ;所述的内管内端插入该变径延伸管的变径端内,其外端的外环固定连接一端面环设有呈均勻分布通孔的外连接法兰A ;该内管沿外环面一体环设置有内管凸外环;所述的变径延伸管非变径端的外环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一端面环设有呈均勻分布通孔的外连接法兰B,其变径端的端头一体延伸设置内侧带有内丝口螺纹的连接管箍,其变径端端口内侧凸设置环形变径延伸管承台,该变径延伸管承台环套在该内管内端的外环所述的外套管环套在内管上,一端沿外环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一端面环设有呈均勻分布通孔的外套管法兰,另一端插入变径延伸管变径端内并位于该连接管箍和变径延伸管承台之间;所述的外套管内环面的中部凸设有外套管内承台;该外套管另一端的外环设有外丝口螺纹与该连接管箍螺纹连接;所述的密封件A环扣在内管外环并位于内管凸外环和变径延伸管承台之间;所述的密封件B环扣在内管外环并位于内管凸外环和外套管内承台之间;所述的密封件C环扣在内管外环并位于外套管内承台和密封压套法兰之间;所述的密封压套法兰截面为L形环状结构,套设于内管的外环且位于外套管法兰和外连接法兰A之间;其内环面设有一环形凹槽,至少二十个钢球均勻分布于该环形凹槽内并与内管的外环呈滚动环扣状;该密封压套法兰L形长端面沿端面环设有与外套管法兰端面相对应的通孔,其L形短边的端头紧抵密封件C ;所述的密封压套法兰和外套管法兰通过双头螺栓依次穿过两者端面设有的相对应的通孔并由螺母A和螺母B紧扣固定;所述的螺母A与密封压套法兰两者端面间设有浮动预紧件A ;所述的螺母B与外套管法兰两者端面间设有浮动预紧件B ;所述的内管内外环面延伸至外连接法兰A的外端面设有连续的耐腐包覆层A ;所述的外套管内环面及端头设有耐腐包覆层B ;所述的变径延伸管内环面延伸至外连接法兰 B的外端面设有连续的耐腐包覆层C。该内管凸外环截面形状为矩形;该变径延伸管承台截面形状为矩形;该外套管内承台截面形状为矩形;该密封压套法兰L形短边的端头截面形状为矩形。该变径延伸管变径端的内外径大于非变径端的内外径;非变径端的内径与内管内径相同;该变径延伸管承台的外径与内管凸外环的外径相同,该变径延伸管承台的内径与外套管内承台的内径相同。该密封件A顶抵位于由内管凸外环一侧端面、内管外环面、变径延伸管承台端面和外套管内环面共同围成的空间内;该密封件B顶抵位于由内管凸外环另一侧端面、内管外环面、外套管内承台一侧端面和外套管内环面共同围成的空间内;该密封件C顶抵位于由外套管内承台另一侧端面、外套管内环面、内管外环面与密封压套法兰L形短边的端头共同围成的空间内。该外套管法兰端面设有至少四个通孔。该外连接法兰A与内管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该外套管外环带有外丝口螺纹的一端顺直拧入连接管箍的内丝口螺纹使两者紧扣连接。该螺母A与浮动预紧件A为一体结构;该螺母B与浮动预紧件B为一体结构。该浮动预紧件A为蝶簧、盘式弹簧和浮动预紧垫片;该浮动预紧件B为蝶簧、盘式弹簧和浮动预紧垫片。该耐腐包覆层A从密封件C与密封压套法兰L形短边的端头结合处开始沿内管的外环、内管凸外环的外环和两个端面,一直延伸至内管的内端面和内环面至连通外连接法兰A的外端面设置;该耐腐包覆层B从外套管位于外套管法兰端口处开始沿内侧到外套管内承台的外环和两个端面,一直延伸至外套管内端面设置;该耐腐包覆层C从变径延伸管内端口处开始沿内侧到变径延伸管承台的端面和环面,一直延伸至变径延伸管及连通外连接法兰B的外端面设置。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内管靠内端外环上设有固定为一体结构的内管凸外环,外端的外环设有通过螺纹套扣固定的外连接法兰A ;外连接法兰A端面设有(至少四个)供螺栓穿过的通孔;外套管一端外环设有外套管法兰,另一端外环设有外丝口螺纹,位于中部内侧设有呈凸状的外套管内承台;外套管法兰端面设有至少四个供螺栓穿过的通孔;变径延伸管外端(非变径端)的外环设有固定为一体结构的外连接法兰B,内端(变径端)的端头设有固定为一体结构内侧带有内丝口螺纹的连接管箍,位于变径段中部内侧设有呈凸状环形的变径延伸管承台,变径延伸管外端的外环和内径与内管外端的内、外径相同,变径延伸管承台的外径与内管凸外环的外径相同,内径与外套管内承台的内径相同;外连接法兰B端面设有(至少四个)供螺栓穿过的通孔;外套管外环带有外丝口螺纹的一端顺直拧入连接管箍的内丝口通过螺纹紧扣连接并延伸构成变径延伸管;内管凸外环一端面和内管靠内端的外环与变径延伸管承台端面和外套管内端头的内壁共同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密封件A,内管凸外环另一端面和内管的外环与外套管内承台的内端面与外套管的内壁共同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密封件B;密封件C设置于外套管靠外套管法兰端的内壁和内管中部的外环之间的腔内,内端面紧抵外套管内承台的外端面;呈L形的密封压套法兰设置于外套管法兰的外端,其L形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新型耐腐蚀旋转补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连接法兰A(1)、内管(2)、螺母A(3)、浮动预紧件A(4)、双头螺栓(5)、外套管法兰(6)、螺母B(7)、外套管内承台(8)、内管凸外环(9)、连接管箍(10)、密封件A(11)、外连接法兰B(12)、耐腐包覆层A(13)、钢球(14)、密封压套法兰(15)、密封件C(16)、浮动预紧件B(17)、耐腐包覆层B(18)、密封件B(19)、外套管(20)、变径延伸管承台(21)、变径延伸管(22)与耐腐包覆层C(23);所述的内管(2)内端插入该变径延伸管(22)的变径端内,其外端的外环固定连接一端面环设有呈均匀分布通孔的外连接法兰A(1);该内管(2)沿外环面一体环设置有内管凸外环(9);所述的变径延伸管(22)非变径端的外环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一端面环设有呈均匀分布通孔的外连接法兰B(12),其变径端的端头一体延伸设置内侧带有内丝口螺纹的连接管箍(10),其变径端端口内侧凸设置环形变径延伸管承台(21),该变径延伸管承台(21)环套在该内管(2)内端的外环面;所述的外套管(20)环套在内管(2)上,一端沿外环固定连接或一体设置一端面环设有呈均匀分布通孔的外套管法兰(6),另一端插入变径延伸管(22)变径端内并位于该连接管箍(10)和变径延伸管承台(21)之间;所述的外套管(20)内环面的中部凸设有外套管内承台(8);该外套管(20)另一端的外环设有外丝口螺纹与该连接管箍(10)螺纹连接;所述的密封件A(11)环扣在内管(2)外环并位于内管凸外环(9)和变径延伸管承台(21)之间;所述的密封件B(19)环扣在内管(2)外环并位于内管凸外环(9)和外套管内承台(8)之间;所述的密封件C(16)环扣在内管(2)外环并位于外套管内承台(8)和密封压套法兰(15)之间;所述的密封压套法兰(15)截面为L形环状结构,套设于内管(2)的外环且位于外套管法兰(6)和外连接法兰A(1)之间;其内环面设有一环形凹槽,至少二十个钢球(14)均匀分布于该环形凹槽内并与内管(2)的外环呈滚动环扣状;该密封压套法兰(15)L形长端沿端面环设有与外套管法兰(6)端面相对应的通孔,其L形短边的端头紧抵密封件C(16);所述的密封压套法兰(15)和外套管法兰(6)通过双头螺栓(5)依次穿过两者端面设有的相对应的通孔并由螺母A(3)和螺母B(7)紧扣固定;所述的螺母A(3)与密封压套法兰(15)两者端面间设有浮动预紧件A(4);所述的螺母B(7)与外套管法兰(6)两者端面间设有浮动预紧件B(17);所述的内管(2)内外环面延伸至外连接法兰A(1)的外端面设有连续的耐腐包覆层A(13);所述的外套管(20)内环面及端头设有耐腐包覆层B(18);所述的变径延伸管(22)内环面延伸至外连接法兰B(12)的外端面设有连续的耐腐包覆层C(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墅庚于幸徐峰陈振兴高轶陈达远
申请(专利权)人:陈墅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