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型避雷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3414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感应型避雷针,其包括处于顶部的金属接闪体和处于底部的金属构件,金属接闪体与金属构件之间采用绝缘支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等离子消雷器和雷云排斥、不消耗雷云雷击能量的缺点,减少绕击的安全隐患,扩大保护范围,保护可靠性高;利用空气间隙感应或击穿电弧消耗强大的电势能,降低大功率雷电能量消耗体组件上消耗的雷电作用能量;大功率能量消耗组件增加了避雷针系统的泄放途径的电阻,使避雷针不会发生大电流雷云击闪的情况,消除保护范围内直接雷击可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外侧设置绝缘支架组件,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广泛应用于对设备、人、建筑物体、空旷环境等场合对直接雷击进行保护的一种新型避雷针。
技术介绍
直接雷击的危害是一直伴随人类的进化过程之中,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雷击死人是人们对雷电的最原始认识,人们对雷电危害的认识和了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其保护方法也产生于这个过程中,并在这个过程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富兰克林认为“如果将一根金属棒安置在建筑物顶部,并且以金属细线连接到地面,那么所有接近建筑物的闪电都会被引导至地面,而不至于损坏建筑物。”富兰克林专利技术避雷针防雷的方法是一种导雷入地的方法。现代的全金属针尖式避雷针就是利用了富兰克林的尖端放电的原理,但引用这个原理的防雷方法,直接雷击总是伴随雷雨天气而光临,这种方法对现代复杂的电子信息系统,其保护的效果很多是弊大于利,对人员集中的高山、开阔地场合根本不能用于对人的保护。消雷作为一种理想的防雷保护措施,在10年前的一段时间里被大量的推广,以法国爱劳公司和国内专家(解广韵)为代表的第一代多短针消雷针,其中心理论是用多针分流的方法,消除击闪的形成条件,但这种方法还是以雷电中和论为基础,是一种基础理论错误的措施,这种措施采用的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应型避雷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处于顶部的金属接闪体和处于底部的金属构件,金属接闪体与金属构件之间采用绝缘支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林
申请(专利权)人:桐庐峰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