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天辉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疖肿的外用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22518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疖肿的外用中药。该中药以紫花地丁、野菊花、大青叶、金银花、茶叶、蒲公英、甘草、生地黄、玄参、龙葵、苦参、马鞭草、大黄、酢浆草、梅花冰片、乌梅和苦瓜叶为活性成分,按一定的重量份数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疖肿的外用中药
技术介绍
疖肿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疖肿可能由细菌感染、空气或食物过敏、生活压力、卫生不食、生病、抵抗力差、某些药物、吃过多垃圾食物、伤口感染、 血液中毒或甲状腺毛病等因素引起,它既痛且不雅观,有时还会留下疤痕,偶尔甚至有危险性。目前,临床没有针对疖肿的特效药,中医认为疖肿是由于热毒侵袭,蕴结皮肤,经络阻隔,结聚而生,治以脱毒排脓,内服常以牛黄解毒丸,龙胆泻肝丸,局部使用金黄膏和紫金锭外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疗效显著的治疗疖肿的外用中药。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疖肿的外用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活性原料制成紫花地丁 9 15份、野菊花6 12份、大青叶6 12份、金银花9 15份、茶叶 3 9份、蒲公英9 15份、甘草6 10份、生地黄6 12份、玄参9 15份、龙葵9 15份、苦参3 9份、马鞭草6 12份、大黄3 9份、酢浆草6 12份、梅花冰片0. 1 0. 3份、乌梅3 9份、苦瓜叶6 12份。其优选的各活性原料的重量配比为紫花地丁 12份、野菊花9份、大青叶9份、金银花12份、茶叶6份、蒲公英12份、 甘草8份、生地黄9份、玄参12份、龙葵12份、苦参6份、马鞭草9份、大黄6份、酢浆草9 份、梅花冰片0. 2份、乌梅6份、苦瓜叶9份。本专利技术所述中药为膏剂。将各种原料清洗干净后,打粉混合,制成膏剂,外敷使用。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各活性原料的药用性能为紫花地丁清热解毒,燥湿凉血。主治疔疮痈疽,丹毒,痄腮,乳痈,肠痈,瘰疬,湿热泻痢,黄疸,目赤肿痛,毒蛇咬伤;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主治疔疮,痈疽,丹毒,湿疹,皮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头痛,眩晕;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衄血;黄疸,泻痢;丹毒,喉痹,口疮,痄腮;金银花清热解毒。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茶叶清头目,除烦渴,消食,化痰,利尿,解毒。主治痰喘,癫痫,小便不利,泄泻,厚重,疮疡疖肿,水火烫伤;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乳痈,肺痈,肠痈,痄腮,瘰疬,疔毒疮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烧烫伤;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生用治咽喉肿痛,痈疮肿毒,小儿胎毒,及药物、事物中毒;生地黄又名干地黄,清血热,易阴血,通血脉。主治温病发热,黄疸,消渴,骨蒸劳热,经闭,产后腹痛,痹痿,跌打损伤;玄参凉血,滋阴降火,解毒。主治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寐,津伤便秘,目涩昏花, 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疔疮,痈肿,丹毒,跌打扭伤,咳嗽,水肿;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 阴痒,疥癣,皮肤瘙痒,湿毒疮疡;马鞭草清热解毒,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截疟。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龈肿痛,血瘀经闭,癥瘕痈疮,肿毒,跌打损伤;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癥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酢浆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主治湿热泄泻,痢疾,黄疸,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湿疹,疥癣,痔疮,麻疹;梅花冰片开窍醒神,散热止痛,明目去翳。主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目赤翳膜,喉痹,口疮,痈肿;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止血,生津,安蛔。主治久咳不止,久泻久痢,尿血便血, 崩漏,虚热烦渴,蛔厥腹痛,疮痈胬肉;苦瓜叶清热解毒。主治疮痈肿毒,梅毒,痢疾。配方中,大青叶、金银花、大黄、苦瓜叶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积泻火、祛瘀止痛;加配紫花地丁、生地黄、玄参、苦参,主要用于燥湿凉血、滋阴降火、祛风杀虫;又配野菊花、茶叶、梅花冰片、乌梅,用于开窍醒神、除烦利尿、疏风平肝;再配蒲公英、龙葵、马鞭草、酢浆草,用于消痈散结、活血消肿、凉血散瘀;最后加用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缓解药物的毒性和药性。本专利技术以托毒排脓、收涩敛疮为治则,多种药材组合协同,主要用于消痈散结、凉血散瘀、滋阴降火,有效加快药物的吸收,改善末梢血液微循环,纠正组织缺氧,修复损伤细胞,对疖肿有显著的疗效。临床观察(1)临床资料本专利技术人于2004年至今,对264例疖肿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2)治疗方法取适量膏剂涂抹于患处,每次吸收后均涂抹,连涂7 15天。(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疖肿症状全部消失;显效疖肿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有效疖肿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无效主要理化检测指标与治疗前无变化。(4)临床结果临床治愈213 例(80. 68% ),显效 34 例(12. 88% ),有效 14 例(5. 30% ),无效 3 例(1.14%),总有效率为98. 86% ο本专利技术配制简单,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时减轻病状。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取紫花地丁 9g、野菊花6g、大青叶6g、金银花9g、茶叶3g、蒲公英9g、甘草6g、生地黄6g、玄参9g、龙葵9g、苦参3g、马鞭草6g、大黄3g、酢浆草6g、梅花冰片0. lg、乌梅3g、苦瓜叶6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膏剂,外敷使用。用法用量取适量膏剂涂抹于患处,每次吸收后均涂抹,连涂7 15天。实施例2 取紫花地丁 15g、野菊花12g、大青叶12g、金银花15g、茶叶9g、蒲公英15g、甘草 10g、生地黄12g、玄参15g、龙葵15g、苦参9g、马鞭草12g、大黄9g、酢浆草12g、梅花冰片 0. 3g、乌梅9g、苦瓜叶12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膏剂,外敷使用。用法用量取适量膏剂涂抹于患处,每次吸收后均涂抹,连涂7 15天。实施例3 取紫花地丁 12g、野菊花9g、大青叶9g、金银花12g、茶叶6g、蒲公英12g、甘草Sg、 生地黄9g、玄参12g、龙葵12g、苦参6g、马鞭草9g、大黄6g、酢浆草9g、梅花冰片0. 2g、乌梅 6g、苦瓜叶9g,将上述原料清洗干净,打粉混合,制成膏剂,外敷使用。用法用量取适量膏剂涂抹于患处,每次吸收后均涂抹,连涂7 15天。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疖肿的外用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活性原料制成紫花地丁 9 15份、野菊花6 12份、大青叶6 12份、金银花9 15份、茶叶3 9份、蒲公英9 15份、甘草6 10份、生地黄6 12份、玄参9 15份、龙葵9 15份、 苦参3 9份、马鞭草6 12份、大黄3 9份、酢浆草6 12份、梅花冰片0. 1 0. 3份、 乌梅3 9份、苦瓜叶6 12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疖肿的外用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活性原料制成紫花地丁 12份、野菊花9份、大青叶9份、金银花12份、茶叶6份、蒲公英12份、甘草 8份、生地黄9份、玄参12份、龙葵12份、苦参6份、马鞭草9份、大黄6份、酢浆草9份、梅花冰片0. 2份、乌梅6份、苦瓜叶9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疖肿的外用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膏剂。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疖肿的外用中药。该中药以紫花地丁、野菊花、大青叶、金银花、茶叶、蒲公英、甘草、生地黄、玄参、龙葵、苦参、马鞭草、大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疖肿的外用中药,其特征为,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活性原料制成:紫花地丁9~15份、野菊花6~12份、大青叶6~12份、金银花9~15份、茶叶3~9份、蒲公英9~15份、甘草6~10份、生地黄6~12份、玄参9~15份、龙葵9~15份、苦参3~9份、马鞭草6~12份、大黄3~9份、酢浆草6~12份、梅花冰片0.1~0.3份、乌梅3~9份、苦瓜叶6~12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辉
申请(专利权)人:王天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