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倒换电极的电渗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14039 阅读:4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倒换电极的电渗析装置,包括电渗析器;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上的电极,所述电极连接直流电源;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上的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分支为第一浓水管和第一淡水管;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上的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分支为第二浓水管和第二淡水管;所述第一浓水管、第一淡水管、第二浓水管和第二淡水管上均设置排水阀门;所述电极与直流电源之间设置有用于自动倒换所述电极极向的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电渗析装置电极的自动更换,同时能够实现排废、通断浓水断水工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锅炉进水的品质,减少了维修次数。(*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渗析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倒换电极的电渗析装置
技术介绍
电渗析(简称ED)是以溶液中的离子选择性地透过离子交换膜为特征的,一种新兴的高效膜分离技术,它是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使水中阴、阳离子定向迁移,并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即阳膜具有选择透过阴离子而阻挡阳离子通过),使原水在通过电渗析器时,一部分水被淡化,另一部分则被浓缩,从而达到了分离溶质和溶剂的目的。由于电渗析除盐率比较任意、能量消耗低,且对环境无污染,在保证锅炉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方面得到青睐。传统的电渗析装置包括与直流电源1相连的电极2、以及安装于浓水出管手动阀门和淡水出管上的手动阀门,这种结构的电渗析装置需要人工定时倒换电极的极向,同时配合手动阀门完成排水动作,操作繁琐,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由于在人工操作过程中有一部分水未经过处理进入锅炉,降低了水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倒换电极的电渗析装置,其能够定时自动倒换电极极向,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提升了水的品质,从而消除上述
技术介绍
中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倒换电极的电渗析装置,包括电渗析器,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上的电极,所述电极连接直流电源;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上的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分支为第一浓水管和第一淡水管;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上的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分支为第二浓水管和第二淡水管;所述第一浓水管、第一淡水管、第二浓水管和第二淡水管上均设置排水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与直流电源之间设置有用于自动倒换所述电极极向的控制器,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的两个电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水阀门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继电器与所述 PLC控制器电连接。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浓水管、第一淡水管、第二浓水管和第二淡水管上还分别设置有手动排水阀门。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出水管未分支部分接通第一排废管,所述第二出水管未分支部分接通第二排废管,所述第一排废管和第二排废管上均设置有排废阀门。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排废阀门为电磁阀,所述电磁阀通过继电器与所述 PLC控制器电连接。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排废管和第二排废管上还分别设置有手动排废阀门。另外,作为常规设计,所述电渗析器还设置有进水管和极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水源,所述极水管用于排出极水。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电极与直流电源之间设置有用于自动倒换所述电极极向的控制器, 该控制器采用PLC控制器,将程序通过编程送入PLC控制器,程序投入运行后PLC控制器就按照预先送入的程序控制现场的执行机构按一定规律运行。PLC控制器通用性强,可靠性高,功能强,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它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可达5-10万小时,甚至更高。 PLC控制器还具有完善的自珍判断能力,检查故障迅速方便,因而便于维修,接线方便,只需将输入信号的设备与PLC控制器得输入端子连接即可,另外它的编程简单体积小,重量轻, 功耗低,经济适用。利用PLC控制器很好的完成了对电渗析器电极极向的自动倒换,避免了人工定时倒换电极,降低了劳动强度。本技术在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在未分支部分分别接通第一排废管和第二排废管,这两条管道用于排出在电极极向倒换时品质较差的废水,提升了锅炉进水的品质。本技术中,第一浓水管、第一淡水管、第二浓水管和第二淡水管设置的排水阀门为电磁阀,同时第一排废管和第二排废管设置的排废阀门也为电磁阀,电磁阀的开关均受PLC控制器的控制,这种结构下,电渗析装置可以在倒换电极极向的同时,自动完成排废、通断浓水淡水的工作。本技术中,第一浓水管、第一淡水管、第二浓水管和第二淡水管还设置有手动排水阀门,同时第一排废管和第二排废管也设置有手动排废阀门,手动排水阀门和手动排废阀门作为备用阀门,平时全开,紧急情况下备用,提高了安全系数。本技术实现了电渗析装置电极的自动更换,同时能够实现排废、通断浓水断水工作,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升了锅炉进水的品质,减少了维修次数。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渗析器,2.电极,3.直流电源,4.第一出水管,5.第一浓水管, 6.第一淡水管,7.第二出水管,8.第二浓水管,9.第二淡水管,10. PLC控制器,11.第一电磁阀,12.第二电磁阀,13.第三电磁阀,14.第四电磁阀,15.继电器,16.第一排废管,17.第二排废管,18.第五电磁阀,19.第六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附图所示,一种自动倒换电极的电渗析装置,包括电渗析器1,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1上的电极2,所述电极2连接直流电源3 ;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1上的第一出水管4, 所述第一出水管4分支为第一浓水管5和第一淡水管6 ;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1上的第二出水管7,所述第二出水管7分支为第二浓水管8和第二淡水管9 ;所述第一浓水管5、第一淡水管6、第二浓水管8和第二淡水管9上均设置阀门;所述电极2与直流电源3之间设置有用于自动倒换所述电极2极向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10,所述直流电源3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1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的两个电极分别与所述PLC控制器10的输出端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阀门为电磁阀,即第一浓水管5上安装的为第一电磁阀11,第一淡水管6上安装的为第二电磁阀12,第二浓水管8上安装的为第三电磁阀13,第二淡水管9 上安装的为第四电磁阀14,上述电磁阀均利用继电器15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0 ;另外,所述第一浓水管5、第一淡水管6、第二浓水管8和第二淡水管9上还分别设置有手动阀门。为了提高水质,所述第一出水管4未分支部分接通第一排废管16,第二出水管7在未分支部分接通第二排废管17,所述第一排废管16上设置的排废阀门为第五电磁阀18,第二排废管17上设置的排废阀门为第六电磁阀19,第五电磁阀18和第六电磁阀19同样利用继电器15连接所述PLC控制器10,同样的,所述第一排废管16和第二排废管17上还分别设置有手动排废阀门。另外,作为常规设计,所述电渗析器1还设置有进水管20和极水管21,所述进水管 20连通水源,所述极水管21用于排出极水。本技术工作过程如下(1)正向运行启动时,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4均处于关闭状态,第五电磁阀18和第六电磁阀19立即通电进行排污,将未进行处理的水排掉,时间为30秒。(2)正向正常运行时,PLC控制器在停止运行前,第一电磁阀11和第四电磁阀14 迅速通电打开,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3、第五电磁阀18和第六电磁阀19均处于关闭状态,运行时间为半小时。(3)反向运行启动,排污,第一电磁阀11、第二电磁阀12、第三电磁阀13和第四电磁阀14均处于关闭状态,第四电磁阀18和第五电磁阀19立即通电进行排污,时间30秒。(2)反向运行,第二电磁阀1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倒换电极的电渗析装置,包括电渗析器;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上的两个电极,所述的两个电极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上的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分支为第一浓水管和第一淡水管;设置于所述电渗析器上的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分支为第二浓水管和第二淡水管;所述第一浓水管、第一淡水管、第二浓水管和第二淡水管上均设置排水阀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与直流电源之间设置有用于自动倒换所述电极极向的控制器,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的两个电极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汇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