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双接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6293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双接口,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使用操作方便,使用过程能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的硬双接口。所述硬双接口包括含有混药通道的硬双接口本体,硬双接口本体具有一个内侧面和一个外侧面,混药通道的输入口位于硬双接口本体的内侧面上,输出口位于硬双接口本体的外侧面上,并凸出该外侧面,还包括含有导流槽的易折柄,易折柄沿混药通道轴向设置在混药通道输出口的末端,并将该输出口末端封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硬双接口,属于医疗器械制造

技术介绍
在使用西林瓶盛装的粉针剂、冻干粉针剂或水针剂时,需要通过注射器将输液软袋中的药水或注射用水抽出注入西林瓶内,重复上述工作,直到西林瓶内有足够的药液;然后再将西林瓶反复摇动直到瓶内的药剂混合均匀,再用注射器将西林瓶内药液抽出注入输液软袋中,如此反复,直到瓶内的药液被抽完为止。上述的混药操作过程比较费时、费力、费耗材如注射器,且极易造成药液的二次污染。专利号为ZL200520052561.2的专利,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焊接在输液软袋上的混药接口,这种混药接口的优点在于:在混药时,不需要反复的从输液软袋中抽取药水,而是将西林瓶置于混药接口的混药卡体上,折断易折柄,使西林瓶通过针筒体与输液软袋连通,然后轻压输液软袋,将药水注入西林瓶中,混合均匀后再将西林瓶置于高处,反复挤压输液软袋即可,操作简单,节约耗材。但是,这种混药接口也有许多不足,其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所述混药接口的易折柄位于输液软袋内,在使用时,折断易折柄后,折柄段极易掉入输液软袋中,同时易折柄在折断时,会产生塑料微粒污染输液软袋中的药液,并且在折断的过程中,由于易折柄使用的PP塑料的韧性,致使折断力较大,折断操作时极容易将输液软袋戳穿,使输液软袋无法使用;2、固定西林瓶的混药卡体的密封是采用将支撑板粘贴到保护膜上,再通过粘合剂粘接在混药卡体的敞开端实现的,这样,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保护膜很容易掉落,造成混药卡体内的针筒体污染,同时,粘合剂本身也会造成混药卡体的污染。又由于该技术的针筒体采用的是聚丙烯材料,使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难以达到顺利刺穿西林瓶盖的效果,而且该针筒体和混合嘴是组装结构,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容易松动或掉落,造成漏液和污染。另外,所述混药接口的连接底座的设计为表面部分光滑、座底两端菱角锋锐的船型结构,这样的结构在与输液软袋的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焊接温度较高,容易造成软袋的“过焊”,严重影响密封性能,造成漏液,且锋锐的棱角在药物的储存、运输过程中极易损伤输液软袋本身,同样容易带来漏液和原材料的浪费。为了克服上述易折柄被折断后容易掉入输液袋内,或折断时容易刺破输液袋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根据混药嘴与硬双接口通过密封胶管连接的结构特点,也有将易折柄设置在密封胶管内的针筒体末端的结构,这种结构的缺点主要是,在使用过程中,易折柄位于输液软袋的下部,这样液体会进入混药通道,即使没有折断易折柄打开混药通道,易折柄也会始终浸泡在液体,增加二次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操作方便,使用过程能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的硬双接口。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硬双接口,包括含有混药通道的硬双接口本体,硬双接口本体具有一个内侧面和一个外侧面,混药通道的输入口位于硬双接口本体的内侧面上,输出口位于硬双接口本体的外侧面上,并凸出该外侧面,还包括含有导流槽的易折柄,易折柄沿混药通道轴向设置在混药通道输出口的末端,并将该输出口末端封闭。进一步的是,易折柄由设置在混药通道末端的折柄段构成,折柄段与硬双接口本体一体成型。进一步的是,易折柄由设置在混药通道末端的折柄段构成,折柄段与混药通道的输出口末端焊接连接。上述方案的优选方式是,折柄段在其横截面上的投影呈十字型,其最大外径与凸出硬双接口本体外侧面的混药通道的外径相适配,导流槽由在十字型易折柄周向上的沿径向的内凹部分构成。进一步的是,折柄段在其横截面上的投影呈三角形,其最大外径与凸出硬双接口本体外侧面的混药通道的外径相适配,导流槽由沿三角形易折柄周向上的切去部分构成。进一步的是,易折柄由与硬双接口本体相同的医药用聚丙烯塑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硬双接口本体的混药通道的输出末端设置一含有导流通道的易折柄,将所述混药通道的输出末端封闭,这样在将硬双接口本体的内侧面朝向输液软袋内、外侧面朝输液软袋外部组装到输液软袋上后,在没有折断易折柄前,易折柄便不会始终处于输液液体中,从而避免了在输液软袋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易折柄始终处于输液液体中而造成液体的二次污染;同时,由于易折柄设置到硬双接口外侧面的混药通道的末端,从而使易折柄不再处于组装完成后的输液软袋中,这样在折断操作时便十分方便,也不用当心折断易折柄时会刺破外面的输液软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硬双接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将本技术的硬双接口组装到输液软袋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A-A的一种剖视图;图4为图1中的A-A另一种剖视图。图中标记为:输液软袋1、硬双接口本体20、混药通道22、内侧面23、外侧面24、易折柄4、折柄段42、导流槽43。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和图3所示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使用操作方便,使用过程能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的硬双接口。所述硬双接口包括含有混药通道22的硬双接口本体20,硬双接口本体20具有一个内侧面23和一个外侧面24,混药通道22的输入口位于硬双接口本体20的内侧面23上,输出口位于硬双接口本体20的外侧面24上,并凸出该外侧面24,还包括含有导流槽43的易折柄4,易折柄4沿混药通道22轴向设置在混药通道22输出口的末端,并将该输出口末端封闭。采用上述在硬双接口本体20的混药通道22的输出末端设置一含有导流通道43的易折柄4,将所述混药通道22的输出末端封闭,这样在将硬双接口本体20的内侧面朝向输液软袋1内、外侧面朝输液软袋1外部组装到输液软袋1上后,在没有折断易折柄4前,易折柄4便不会始终处于输液液体中,从而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易折柄4始终处于输液液体中而造成液体的二次污染;同时,由于易折柄4设置到硬双接口本体外侧面24的混药通道22的末端,从而使易折柄4不再处于组装完成后的输液软袋1中,这样在折断易折柄4的操作时便十分方便,也不用当心折断易折柄4时会刺破外面的输液软袋1。为了使易折柄4的结构更简单,制作更方便,制作时使用的材料更少,制作成本更低,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易折柄4由设置在混药通道22末端的折柄段42构成,折柄段42与硬双接口本体20一体成型,或者折柄段42与混药通道22的输出口末端焊接连接。折柄段42在其横截面上的投影呈十字型,其最大外径与凸出硬双接口本体外侧面24的混药通道22的外径相适配,导流槽43由在十字型易折柄周向上的沿径向的内凹部分构成;或者折柄段42在其横截面上的投影呈三角形,其最大外径与凸出硬双接口本体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双接口,包括含有混药通道(22)的硬双接口本体(20),硬双接口本体(20)具有一个内侧面(23)和一个外侧面(24),混药通道(22)的输入口位于硬双接口本体(20)的内侧面(23)上,输出口位于硬双接口本体(20)的外侧面(24)上,并凸出该外侧面(2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含有导流槽(43)的易折柄(4),易折柄(4)沿混药通道(22)轴向设置在混药通道(22)输出口的末端,并将该输出口末端封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双接口,包括含有混药通道(22)的硬双接口本体(20),硬双接口本体(20)
具有一个内侧面(23)和一个外侧面(24),混药通道(22)的输入口位于硬双接口本体(20)
的内侧面(23)上,输出口位于硬双接口本体(20)的外侧面(24)上,并凸出该外侧面(24),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含有导流槽(43)的易折柄(4),易折柄(4)沿混药通道(22)轴向设
置在混药通道(22)输出口的末端,并将该输出口末端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双接口,其特征在于:易折柄(4)由设置在混药通道
(22)末端的折柄段(42)构成,折柄段(42)与硬双接口本体(20)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硬双接口,其特征在于:易折柄(4)由设置在混药通道
(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