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热风管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103876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高炉热风管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横跨在下渣沟上方的钢结构框架,该钢结构框架从上往下分别由肩胸部、腰臀部及支脚部所构成,其中,所述钢结构框架的腰臀部中设有冷却水箱,并且该冷却水箱位于下渣沟的正上方。该支撑结构首先能够防止钢结构框架变形,其次在设置保护层之后还能防止高温蒸汽对钢结构框架的侵蚀和冲刷,并且起到一定隔热作用,因此具备在恶劣环境下的持久性,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并能维持热风管的长久运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高炉,具体涉及高炉热风管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高炉热风管位于高炉的炉腹部位,靠近高炉底部的出渣口和出铁口,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尤其对于高炉出铁口下渣沟处用于支撑热风管的钢结构框架,由于其长时间受下渣沟中高温蒸汽的冲刷和侵蚀,容易发生变形和跨塌,进而造成热风管坍塌,最终导致高炉全线停产。因此,必须提高该钢结构框架的耐高温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高炉热风管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横跨在下渣沟上方的钢结构框架,该钢结构框架从上往下分别由肩胸部、腰臀部及支脚部所构成,其中,所述钢结构框架的腰臀部中设有冷却水箱,并且该冷却水箱位于下渣沟的正上方。由于钢结构框架横跨在下渣沟上方,因此其腰臀部是受下渣沟中高温蒸汽的冲刷和侵蚀最为直接和剧烈的部位。本技术选择在腰臀部中设冷却水箱,并使该冷却水箱处于下渣沟的正上方,相当于使该冷却水箱成为一道吸热的屏障对从下渣沟处向上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因此能够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防止钢结构框架发生变形。在此基础上,本技术还建议在钢结构框架的受热部位的表面设由耐火材料制成的保护层,特别是建议在钢结构框架的肩胸部与腰腹部之间设有沿钢结构框架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层保护层。这些保护层既能够起到隔热的作用,又可以避免钢结构框架的表面受到侵蚀,从而加强了支撑结构的耐高温和抗侵蚀的效果。在钢结构框架的肩胸部与腰腹部之间设多层保护层后,结合冷却水箱的降温作用,进一步的提高了该支撑结构的安全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支撑结构首先能够防止钢结构框架变形,其次在设置保护层之后还能防止高温蒸汽对钢结构框架的侵蚀和冲刷,并且起到一定隔热作用, 因此具备在恶劣环境下的持久性,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并能维持热风管的长久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高炉热风管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1中虚线向上箭头表示下渣沟中高温蒸汽的流动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钢结构框架2从上往下分别由肩胸部201、腰臀部202及支脚部203所构成,该钢结构框架2通过其支脚部203横跨在下渣沟5上方,因此腰臀部202直接受到下渣沟5中高温蒸汽的冲刷和侵蚀。为此,本技术在钢结构框架2的腰腹部202中设冷却水箱4,并使该冷却水箱4位于下渣沟5的正上方,这样,相当于使该冷却水箱4成为一道吸热的屏障对从下渣沟5处向上散发的热量(图中虚线箭头所示)进行吸收,因此能够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防止钢结构框架2发生变形。 在此基础上,该钢结构框架2的整个外表面、支脚部203的内侧面,以及肩胸部201 和腰腹部202之间的钢板表面均设有由耐火材料制成的保护层3,特别是,肩胸部201与腰腹部202之间形成沿钢结构框架2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层保护层3。这样,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该钢结构框架2的耐热能力和防侵蚀能力。耐火材料可以在目前热工领域常用的材料中进行选择。建造本技术的支撑结构时,可以通过一般的建筑模板在钢结构框架 2的表面上浇注耐火材料,待其固化后即形成保护层3。权利要求1.高炉热风管的支撑结构,包括横跨在下渣沟(5)上方的钢结构框架O),该钢结构框架(2)从上往下分别由肩胸部001)、腰臀部(20 及支脚部(20 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结构框架O)的腰腹部O02)中设有冷却水箱G),该冷却水箱(4)位于下渣沟(5) 的正上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热风管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框架O)的受热部位的表面设有由耐火材料制成的保护层(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炉热风管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框架O)的肩胸部(201)与腰腹部(202)之间设有沿钢结构框架(2)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多层保护层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性更高的高炉热风管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包括横跨在下渣沟上方的钢结构框架,该钢结构框架从上往下分别由肩胸部、腰臀部及支脚部所构成,其中,所述钢结构框架的腰臀部中设有冷却水箱,并且该冷却水箱位于下渣沟的正上方。该支撑结构首先能够防止钢结构框架变形,其次在设置保护层之后还能防止高温蒸汽对钢结构框架的侵蚀和冲刷,并且起到一定隔热作用,因此具备在恶劣环境下的持久性,具有更高的安全系数,并能维持热风管的长久运行。文档编号C21B9/12GK202139249SQ20112015886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刘德安, 徐刚跃 申请人:四川德胜集团钢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炉热风管的支撑结构,包括横跨在下渣沟(5)上方的钢结构框架(2),该钢结构框架(2)从上往下分别由肩胸部(201)、腰臀部(202)及支脚部(203)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框架(2)的腰腹部(202)中设有冷却水箱(4),该冷却水箱(4)位于下渣沟(5)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安徐刚跃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德胜集团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