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102751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其由锥形棒和设置在锥形棒大端的手柄组成,沿锥形棒轴向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凹槽,锥形棒从小端至大端开设有的环形凹槽直径依次增大,锥形棒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的部分的中心设有径向贯穿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操作,工艺质量标准高,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工期。(*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变电站设备安装施工用具
,涉及一种变电设备控制、保护所使用的二次电缆接线施工用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变电站智能化、自动化建设推广应用的不断深入,变电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设备操作快速安全,可靠性高。变电设备自动化的使用原理是利用微机继电保护、 控制装置通过铠装二次电缆引线与断路器的自动装置连通,通过在后台工作计算机传输信号实现远程操控分、合闸。为了提高分、合闸动作的可靠性,除了继电保护装置灵敏度合格、 设备传动符合要求以外,铠装二次电缆与端子排的接点处二次回路压降不能超标,确保二次回路压降不超标的前提是二次接线工艺要按照标准压接,每一根二次电缆引线在端子排的压接必须按照压接螺栓外径制作一个线圈,将线圈套在压接螺栓上压紧固定,以增加二次电缆引线导体接触面,提高二次电缆的通流系数,减小二次回路压降。目前,在二次电缆接线施工过程中,二次电缆引线头都是用尖嘴钳弯成压接圈,由于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尖嘴钳弯成的压接圈工艺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而且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的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其由锥形棒和设置在锥形棒大端的手柄组成,沿锥形棒轴向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凹槽,锥形棒从小端至大端开设有的环形凹槽直径依次增大,锥形棒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的部分的中心设有径向贯穿的通孔。所述的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其锥形棒上的若干个环形凹槽沿锥形棒轴向间距均勻分布。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优越性该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新颖,制作成本低,能够使二次电缆引线头弯成的压接圈形状相同,易操作,速度快,工艺质量标准高,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工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中1 一手柄;2 —环形凹槽;3 —通孔;4 一锥形棒;5 —二次电缆引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该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其由锥形棒4和设置在锥形棒大端的手柄1组成,沿锥形棒轴向开设有若干个间距均勻分布的环形凹槽2,锥形棒从小端至大端开设有的环形凹槽直径依次增大,锥形棒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的部分的中心设有径向贯穿的通孔3。上述的锥形棒材质可采用为精钢,由于35 110KV变电站所使用的铜芯铠装二次电缆的截面大致分为1. 5mm2、2. 5mm2、4mm2、8mm2,因此,根据导线截面在锥形棒上用车床加工出1. 5mm2,2. 5mm2、4mm2、8mm2的四个环形凹槽。使用时,施工人员将二次电缆引线5的线头插入锥形棒4上的径向贯穿的通孔3 中,二次电缆引线沿与所述通孔3相应的环形凹槽2环绕一周形成线圈,再剪掉通孔中多余的线头,即可进行压接。权利要求1.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其特征是其由锥形棒(4)和设置在锥形棒大端的手柄(1)组成,沿锥形棒轴向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凹槽(2),锥形棒从小端至大端开设有的环形凹槽直径依次增大,锥形棒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的部分的中心设有径向贯穿的通孔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其特征是其锥形棒(4)上的若干个环形凹槽(2)沿锥形棒轴向间距均勻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其由锥形棒和设置在锥形棒大端的手柄组成,沿锥形棒轴向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凹槽,锥形棒从小端至大端开设有的环形凹槽直径依次增大,锥形棒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的部分的中心设有径向贯穿的通孔。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操作,工艺质量标准高,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工期。文档编号B21F1/06GK202142792SQ20112020116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5日专利技术者屈应良, 李卫冬 申请人:宜阳县电业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二次电缆引线弯线装置,其特征是:其由锥形棒(4)和设置在锥形棒大端的手柄(1)组成,沿锥形棒轴向开设有若干个环形凹槽(2),锥形棒从小端至大端开设有的环形凹槽直径依次增大,锥形棒上开设有环形凹槽的部分的中心设有径向贯穿的通孔(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冬屈应良
申请(专利权)人:宜阳县电业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