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澄清用的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980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过滤装置(1),特别适用于自动的废水净化和水处理,该过滤装置可旋转地布置在一个容器(2)中并被待过滤的液体包围。过滤装置(1)由许多相隔一定距离的滤芯(4)组成,这些滤芯组成分段式的过滤组件(3)并构成一个旋转式过滤器。单个滤芯(4)由滤板组成,通过这些滤板排出滤液,并在其两侧装有过滤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避免在过滤过程中过滤器上附着固体。这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旋转式过滤器设置一个空腔(14),该空腔一方面通过吸入孔(12)与容器(2)连通,另一方面又通过一块支承盘(6)封闭过滤段,而且该空腔(14)与一个导流元件有效连通。作为导流元件用一个泵叶轮(15)。泵叶轮(15)最好通过该旋转式过滤器进行传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澄清尤其是废水净化和水处理用的过滤装置。这类过滤装置由许多相隔一定距离的滤芯组成,这些滤芯组成过滤组件并呈圆形或多角形布置在一个装有过滤液体的容器中而可旋转。滤芯由滤板组成,滤板两侧装有过滤器并具有沟槽,以便排走滤液。在过滤组件开始旋转运动时,在仍处于静态的滤液中的过滤面积上产生一个流动阻力,这个流动阻力在开始时由于在过滤装置和液体之间的高的相对速度而可阻止被滤除的固体沉积在过滤面积上。但该起始流动阻力是随过滤装置的旋转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的,这是因为过滤液体越来越循环和过滤装置与液体之间的相对速度变小的缘故。因此,随着过滤时间的不断增加,便会在过滤器上形成所谓的固体覆盖层而使过滤装置的效率变差。为了消除过滤器上的这种阻碍过滤的覆盖层,文献DE 195 37578提出了一种反流冲洗装置,该装置由若干抽吸闸板组成,这些抽吸闸板在滤板两侧紧贴在过滤器上并径向由外向里延伸。单个抽吸闸板连接在立管上并通过另外的管道系统与一个吸入泵连接。通过打开装在立管中的滑阀使净化的液体从滤板的内腔压入抽吸闸板中,从而清除过滤面积附着的固体层。在清除不彻底时,还可通过连接的吸入泵来加强反流冲洗。在这个清除过程中,抽吸闸板对过滤器引起机械磨损,从而降低其使用寿命。除了反流冲洗装置外,过滤器还配置了一个强化清除装置,该装置由一组一直垂直延伸到空心轴的喷管组成,其喷嘴由一台高压泵供给已净化的液体。其缺点是,用于清洗过滤器用的已净化的液体通过富集固体重新回流到容器中并重新进行过滤过程,这样就导致了过滤器效率的降低。反流冲洗装置和强化清除装置的机械和控制技术的费用是相当可观的。不连续的清除会导致这样的后果,即在净化阶段的过滤过程中总是在过滤器上又形成被滤除的固体的新的覆盖层,这些覆盖层对过滤过程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在避免先有技术的缺点的情况下,提出一种澄清污水的过滤装置,用该过滤装置可达到过滤器的自动的、连续的无磨损的清除,并由此防止了在过滤过程中在过滤器上形成阻碍过滤的、对过滤过程产生负面影响的固体沉积(覆盖层)。根据本专利技术,这个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圆形或多角形布置的过滤组件形成一个空腔,该空腔一方面通过一个吸入孔与容器连通,另一方面又通过一块支承板进行封闭,而且该空腔还与一个导流元件有效连接。这样,通过相邻滤芯之间的未澄清的液体的涡流产生一个稳定的流动阻力,并由此引起过滤器的自动的、连续的和无磨损的清除而不产生机械的作用。所以避免了由于在过滤器上的固体沉积而形成的阻碍过滤的覆盖层,从而提高了过滤效率。在清除过程中,只用容器中的未澄清的液体,所以已澄清的液体不再流回到过滤器回路中,从而比常规的过滤装置提高了过滤器效率。本专利技术无须大量的技术费用就可实现,而且容易维护。过滤组件最好排列在棒上并一方面通过一根与该支承盘固定连接的传动轴支承在一个支座内,另一方面又通过具有吸入孔的支承法兰支承在一个支座中。该导流元件优选设计为泵叶轮,并通过与过滤组件连接的支承盘而与一根传动轴连接。这样,用该过滤装置同时产生一个泵作用,在过滤过程中,这个泵作用引起过滤液体猛烈流过相隔一定距离的滤芯而同时达到清除效果。通过组成一体的泵叶轮而省去了单独的传动,并由此降低了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特征,在支承法兰的吸入孔中设置了一个轴流叶片,该轴流叶片与一台单独的电动机连接。这样就可调节该流通元件的转速而与过滤装置的转速无关,并由此可控制过滤面积上的过滤液体的流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特征,通过该支承法兰嵌入一个流动通道并将它固定在一个支承座中,其中该流动通道一方面通过一个吸入孔与容器连通,另一方面通过一个缝隙状的孔与空腔连通。这样就可达到滤芯之间的更高的流速并进一步增加清除效果。最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最后一个特征,流动通道的吸入孔与一根管道连通,该管道用一个在过滤装置下方的吸入孔汇入容器,并在管道内装一台液压泵。本专利技术在下面用一个实施例来详细进行说明。附图表示附图说明图1带泵叶轮的过滤装置的示意图2带一个单独传动的轴流叶片的一个实施方案;图3内有流动通道的实施方案和导流元件的可能布置方案;图4带有流动通道和集成了一台泵的实施方案;图5沿图3剖面线I-I剖开的一个断面。过滤装置1可旋转地布置在一个含有过滤液体的容器2中。多个过滤组件3呈圆形布置。过滤组件3由各个滤芯4按一个最好4至8毫米的距离组成。而滤芯4则由熟知的、在图中未示出的滤板组成,通过这些滤板排出滤液且其两侧装有过滤器。滤芯4之间的间隔用间隔垫圈5来保证。过滤组件3一方面由一个支承盘6,另一方面由一个支承法兰7界定并用棒8和螺母9固定。支承盘6与一根传动轴10固定连接并可旋转地支承在一个支座11中。支承法兰7具有一个吸入孔12并吸入一个支座13中。由过滤组件3形成的空腔14通过吸入孔12与含有过滤液体的容器2连通。在空腔14中,布置了一个设计为泵叶轮15的导流元件,该元件通过支承盘6与传动轴10连接。单个滤芯4连接在抽吸管道16上,这些抽吸管道与固定在支承盘6上的通道板17连接并汇入前端管道18中,而后者则在支承盘6的前侧相应于过滤组件3的数目呈星形延伸并固定在传动轴10上。管道18通过连接通道19和一个布置在传动轴10上的滑环20连接,在该滑环上连接了另一根管道21,该管道21通到一台真空泵22。过滤装置1通过传动轴10与一个链式传动23连接(图1)。在图2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支承法兰7的吸入孔12内布置了一个轴流叶片24,该轴流叶片通过一台电动机25单独驱动。根据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在吸入孔12中推入一个带一吸入孔27的流动通道26,该流动通道固定在一个支座28上。此时空腔14通过一个缝隙状的孔29与吸入孔27连通。泵叶轮15和电动机驱动的轴流叶片24都可通过流动通道26进行工作。图4表示另一个实施方案,此时流动通道26通过一条管道30与一台泵31连接并通过一个吸入孔32流入容器2的下部。过滤装置按下述工作方式进行工作在过滤装置1的旋转运动过程中,过滤液体通过真空泵22从容器2吸出并通过滤芯4的过滤器、再经抽吸管16、通道板17、管道18、连接通道19、滑环20和管道21排出。过滤液体通过入口33在容器2中保持恒定。通过设置的导流元件经吸入孔12、27、32使过滤液体在相隔一定距离的滤芯之间产生一定的流动,所以通过过滤器吸入的固体不会附着在过滤器上并被液体流不断带走。从而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达到自动的、连续的清除效果而对过滤器不产生磨损作用。与常规的过滤装置比较,除了投资相当小外,还明显降低了能耗和提高了过滤装置的效率。通过避免反流冲洗和用澄清的水进行强化清除,提高了过滤器效率。权利要求1.污水澄清尤其是废水净化用的过滤装置(1),由许多相隔一定距离的滤芯(4)组成,这些滤芯组成过滤组件(3)并呈圆形或多角形布置在一个装有未澄清液体的容器(2)中而可旋转,其特征为,圆形或多角形布置的过滤组件(3)形成一个空腔(14),该空腔一方面通过一个吸入孔(12)与容器(2)连通,另一方面又通过一块支承盘(6)封闭,而且空腔(14)与一个导流元件有效连接。2.按权利要求1的过滤装置,其特征为,过滤组件(3)排列在棒(8)上并一方面通过一根与支承盘(6)固定连接的传动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污水澄清尤其是废水净化用的过滤装置(1),由许多相隔一定距离的滤芯(4)组成,这些滤芯组成过滤组件(3)并呈圆形或多角形布置在一个装有未澄清液体的容器(2)中而可旋转,其特征为,圆形或多角形布置的过滤组件(3)形成一个空腔(14),该空腔一方面通过一个吸入孔(12)与容器(2)连通,另一方面又通过一块支承盘(6)封闭,而且空腔(14)与一个导流元件有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哈姆斯M格里戈
申请(专利权)人:汉斯休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