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姬亮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无线电动模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6969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无线电动模型车,它涉及一种模型车。它的车轮轴(1)上套接有前轮(2)和第四带轮(3),车轮轴(1)内端与第四带轮(3)和前轮臂(5)相连,第一转轴(6)一端与前轮臂(5)相连,第一转轴(6)另一端与第一摇臂(7)相连,第一摇臂(7)、摇臂(8)、第一连杆(9)依次相连,摇臂(8)上方与第一减速箱(11)相连,第一减速箱(11)与第一电机(51)相连,第一摇臂(7)、第一连杆(9)外侧均设置有松紧轮(10),松紧轮(10)上方设置有第一带轮(12),第一带轮(12)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16),第二转轴(16)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5)。它的机动性能好,结构紧凑,通过能力强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型车,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无线电动模型车。技术背景目前市面上的各种电动遥控模型车的通过性能受到结构限制,只能在比较平坦的地方行驶,性能较强的越野模型车通过障碍物主要靠强大的功率,这样对车的功率要求大, 而且对车体本身有很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无线电动模型车,它的机动性能好,结构紧凑, 通过能力强大。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车轮轴1、前轮2、第四带轮3、第一皮带4、前轮臂5、第一转轴6、第一摇臂7、第六摇臂8、第一连杆9、松紧轮10、第一减速箱11、第一带轮12、第五齿轮13、仿真探头14、第一齿轮15、第二转轴16、第二齿轮17、第一冠齿18、第二电机19、中轮22、后轮32、第二减速箱48、第一电机 51、第三减速箱53、起降电机M、接收机55、第三带轮60、第二皮带61、第三齿轮62、第二带轮63、第四齿轮64、天线65、第二冠齿67和第三冠齿68,车轮轴1上套接有前轮2和第四带轮3,车轮轴1内端与第四带轮3和前轮臂5相连,第一转轴6 —端与前轮臂5相连,第一转轴6另一端与第一摇臂7相连,第一摇臂7、第六摇臂8、第一连杆9依次相连,第六摇臂8 与第二摇臂39上下并连,第二摇臂39与第一减速箱11相连,第一减速箱11与第一电机51 相连,第一摇臂7、第一连杆9外侧均设置有松紧轮10,松紧轮10上方设置有第一带轮12, 第一带轮12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16,第二转轴16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7相啮合,第二齿轮17通过第五齿轮13与第一冠齿18相啮合,第一冠齿18与第二电机19的电机轴相连,第二电机19与第二减速箱48相连,第二电机19 一侧设置有第三减速箱53,第三减速箱53与起降电机M相连,起降电机M右侧设置有接收机55,且第二齿轮17与第三冠齿68相啮合,第三冠齿68外部上方设置有仿真探头14,第三冠齿68通过第一冠齿连轴58与第二冠齿67相连,第二冠齿67上方设置有天线65,且第二冠齿67通过第六齿轮66与第三齿轮62相啮合,第三齿轮62与第四齿轮64相啮合,第四齿轮64设置在第一转轴6上,第一转轴6两端设置有第二带轮63,第二带轮63通过第二皮带61与第三带轮60相连,第三带轮60设置在后轮32上,后轮32通过第二杆四和第一杆25与中轮 22相连。本技术的机动性能好,结构简单,通过能力强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车体转向结构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车子起降结构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轮子起降装置及变位起降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中轮2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7,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车轮轴1、前轮2、第四带轮3、第一皮带4、前轮臂5、第一转轴6、第一摇臂7、第六摇臂8、第一连杆9、松紧轮10、第一减速箱11、第一带轮12、第五齿轮13、仿真探头14、第一齿轮15、第二转轴16、第二齿轮 17、第一冠齿18、第二电机19、中轮22、后轮32、第二减速箱48、第一电机51、第三减速箱 53、起降电机M、接收机55、第三带轮60、第二皮带61、第三齿轮62、第二带轮63、第四齿轮 64、天线65、第二冠齿67和第三冠齿68,车轮轴1上套接有前轮2和第四带轮3,车轮轴1 内端与第四带轮3和前轮臂5相连,第一转轴6 —端与前轮臂5相连,第一转轴6另一端与第一摇臂7相连,第一摇臂7、第六摇臂8、第一连杆9依次相连,第六摇臂8与第二摇臂39 上下并连,第二摇臂39与第一减速箱11相连,第一减速箱11与第一电机51相连,第一摇臂7、第一连杆9外侧均设置有松紧轮10,松紧轮10上方设置有第一带轮12,第一带轮12 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16,第二转轴16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7相啮合,第二齿轮17通过第五齿轮13与第一冠齿18相啮合,第一冠齿18与第二电机19的电机轴相连,第二电机19与第二减速箱48相连,第二电机19 一侧设置有第三减速箱53,第三减速箱53与起降电机M相连,起降电机M右侧设置有接收机55,且第二齿轮17与第三冠齿68相啮合,第三冠齿68外部上方设置有仿真探头14,第三冠齿68通过第一冠齿连轴 58与第二冠齿67相连,第二冠齿67上方设置有天线65,且第二冠齿67通过第六齿轮66 与第三齿轮62相啮合,第三齿轮62与第四齿轮64相啮合,第四齿轮64设置在第一转轴6 上,第一转轴6两端设置有第二带轮63,第二带轮63通过第二皮带61与第三带轮60相连, 第三带轮60设置在后轮32上,后轮32通过第二杆四和第一杆25与中轮22相连。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前后运动由发射机发射信号,天线65接收,传输信号到接收机55,电池组57使电机49驱动第一冠齿18,带动第一齿轮15和第二齿轮17,使得车体第二转轴16转动,同时第二转轴16两端第一带轮12转动,第二齿轮17转动时,同时第一冠齿连轴58、第二冠齿67和第三冠齿68转动并驱动第三齿轮62和第四齿轮64转动,第一带轮12和第二带轮63与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61连接,并分别带动车轮上第一带轮12和第四带轮3,第二带轮63和第三带轮60,这样便实现车的前后运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轮转动由电机51驱动第一减速箱11分别使第二摇臂39、第六摇臂8旋转,第二摇臂39带动第一连杆9、使第一摇臂7旋转,摇臂8转动,使连杆42运动,带动第三摇臂47旋转,第一摇臂7旋转使前轮2转动,第三摇臂47旋转牵动拉线44,拉线44拉动摇臂43使中轮22转动,自动复位弹簧49使得拉线44松懈时,中轮22自动复位转向,实现中轮22双向转动,第一皮带4和第二皮带61横截面均呈圆形,松紧轮10由三个小带轮构成,下面两个小带轮夹顶第一皮带4,上面一个带轮张开第一皮带4,其作用为在车体前后运动转弯时,可使前轮上的第一皮带4不脱离第四带轮3,这样前轮2便实现了自由转弯驱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轮的升降起降电机M驱动减速箱53使第五齿轮34转动,并带动不完全齿轮35转动,不完全齿轮35的三分之二齿与曲柄摇臂齿轮36啮合时刚好使得曲柄摇臂齿轮36转一圈,这样曲柄摇臂齿轮36带动第三连杆37使得第四摇臂27、第五摇臂38同时绕01点做往复运动,第四摇臂27带动第一滑块M在第一杆25上滑动,这样使得第一杆25和第二杆四均绕02点转动,也使第二滑块31带动后轮32在第二杆四上滑动 (起降过程中中轮的滑动会使拉线松软,从而使得中轮方向自动改变,所以装了第一折叠臂 45和第二折叠臂46,拉线从折叠臂上管中穿过,中轮滑动时,折叠臂折叠,但拉线通过管中总长度不变,所以中轮方向不变)。曲柄摇臂齿轮36转一圈即不完全齿轮35转动三分之二圈,中后两轮分别起降一次,第四连杆30可使中轮抬起过程中,后轮32绕03点转动从而使后轮轴离车体高度变化不大,保证了轮子抬起过程中车体依然水平,第四摇臂27对中轮22也有此作用,不完全齿轮35的三分之二齿转完时,凸牙33会挑动杠杆20绕04点转动,杠杆20带动前轮臂5使前轮2起降。本具体实施方式的车轮变位起降原理电机M带动齿轮箱使第六齿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无线电动模型车,其特征在于它包含车轮轴(1)、前轮(2)、第四带轮(3)、第一皮带(4)、前轮臂(5)、第一转轴(6)、第一摇臂(7)、第六摇臂(8)、第一连杆(9)、松紧轮(10)、第一减速箱(11)、第一带轮(12)、第五齿轮(13)、仿真探头(14)、第一齿轮(15)、第二转轴(16)、第二齿轮(17)、第一冠齿(18)、第二电机(19)、中轮(22)、后轮(32)、第二减速箱(48)、第一电机(51)、第三减速箱(53)、起降电机(54)、接收机(55)、)相啮合,第二齿轮(17)通过第五齿轮(13)与第一冠齿(18)相啮合,第一冠齿(18)与第二电机(19)的电机轴相连。第一电机(51)相连,第一摇臂(7)、第一连杆(9)外侧均设置有松紧轮(10),松紧轮(10)上方设置有第一带轮(12),第一带轮(12)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16),第二转轴(16)上设置有第一齿轮(15),第一齿轮(15)与第二齿轮(17第一转轴(6)一端与前轮臂(5)相连,第一转轴(6)另一端与第一摇臂(7)相连,第一摇臂(7)、第六摇臂(8)、第一连杆(9)依次相连,第六摇臂(8)与第二摇臂(39)上下并连,第二摇臂(39)与第一减速箱(11)相连,第一减速箱(11)与第三带轮(60)、第二皮带(61)、第三齿轮(62)、第二带轮(63)、第四齿轮(64)、天线(65)、第二冠齿(67)和第三冠齿(68),车轮轴(1)上套接有前轮(2)和第四带轮(3),车轮轴(1)内端与第四带轮(3)和前轮臂(5)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亮
申请(专利权)人:姬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