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9513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属于电气控制器件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与拉绳开关数量对应且彼此结构相同又相互并联的检测回路和继电器;检测回路含有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三级三极管和直流电源;三级三极管的发射极均连接直流电源负极并与对应拉绳开关的触点串联,输入级三极管基极、中间级三极管集电极和输出级三极管集电极均连接直流电源正极,输入级三极管集电极连接中间级三极管基极;中间级三极管和输出级三极管共发射极并联,中间级三极管发射极并联有第一发光二极管,继电器线圈回路串联有开关三极管,检测回路各输出级三极管集电极彼此串联后接入开关三极管基极。该装置方便检测拉绳开关状态和控制设备停车;也不会因短路而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拉绳开关进行检测和控制的装置,属于电气控制器件

技术介绍
拉绳开关是一种现场常用的紧急开关,通常安装在皮带输送机等通廊的旁边,通过绳索把多个拉绳开关串在一起,在出现紧急问题或需要对现场设备进行处理时,只需要拉动绳索,就可以带动开关机构动作,使开关的触点动作并控制现场设备停车。现有拉绳开关通常的电气结构有两种1、所有拉绳开关的常闭触点4全部串联或并联起来,集中驱动一个继电器J(继电器J 一般放在控制室中),由这个继电器J动作来控制设备(如图1所示);该方法的优点是节省大量的电缆,其缺点是当某一个拉绳开关的触点4开、闭不好,就需要对所有的拉绳开关进行检查,查找故障非常困难。2、每个拉绳开关的触点4驱动一个继电器(Jl、J2…),然后把所有继电器的触点进行串联或者并联起来 (如图2所示),再驱动一个继电器J来控制设备;该方法的优点是当某个现场的拉绳开关出现故障时,相对应的继电器就会有所反应,故障查找排除简单,其缺点是所有拉绳开关的控制点全部要送入控制室通过继电器转换,占用空间大,浪费大量的电缆。上述两种现有拉绳开关共同的致命缺点是拉绳开关的触点都是接入强电,而拉绳开关使用场所的环境较恶劣,经常出现电缆磨损而短路的现象,一旦短路,不仅难以排查,而且会造成整个拉绳开关控制装置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方便对拉绳开关进行检测和控制、结构简单、 电缆用量小、成本低廉且电缆短路后不会受到损坏的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 包括与拉绳开关数量对应且彼此结构相同又相互并联的检测回路和继电器;所述检测回路含有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三级三极管和直流电源;所述三级三极管的发射极均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并与对应拉绳开关的触点串联,所述输入级三极管的基极、中间级三极管的集电极和输出级三极管的集电极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输入级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中间级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中间级三极管和输出级三极管共发射极并联,所述中间级三极管的发射极并联有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回路串联有开关三极管,所述检测回路的各输出级三极管的集电极彼此并联后接入开关三极管的基极。本专利技术的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的有益效果是设计与现场拉绳开关对应的单独直流供电检测回路,将现场每个拉绳开关的触点(常闭或常开)接入每个检测回路的输入端并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使拉绳开关的触点始终处于低电位状态,通过检测回路对现场拉绳开关的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产生不同的高低电位,以实现快速方便地对现场每个拉绳开关状态进行检测,同时利用一个继电器实现控制设备停车信号的输出,减少电缆用量;而且即使检测回路出现磨损短路,也不会损坏本专利技术的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总之,本专利技术为现有拉绳开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不因短路而损坏的检测控制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的进一步技术问题是实现对现场拉绳开关电缆短路的检测。为解决上述进一步技术问题,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是还包括与所述检测回路并联的短路检测回路,所述短路检测回路含有与所述检测回路相同的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三级三极管,所述短路检测回路的输入级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短路检测回路的输入级三极管的基极、中间级三极管的集电极和输出级三极管的集电极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短路检测回路的中间级三极管和输出级三极管的发射极均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所述短路检测回路的输出级三极管的集电极并联有第二发光二极管。这样,当本专利技术的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在使用中出现接地短路时,通过第二发光二极管即可获知。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短路检测回路还含有保护继电器,所述保护继电器的线圈回路串联有保护三极管,所述短路检测回路的输出级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保护三极管的基极。这样,不仅可以获知本专利技术的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在使用中是否出现接地短路,而且可以输出信号显示并控制设备停车。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是所述继电器和保护继电器的线圈回路中还分别串联有用于吸合和分断线圈的手动按钮。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快速重新启动设备运行。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是所述输入级三极管的基极、中间级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输出级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串联有电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拉绳开关之一的电气结构原理图。图2是现有拉绳开关之二的电气结构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的电气结构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的电气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与拉绳开关数量对应且彼此结构相同又相互并联的检测回路和继电器J,为方便说明,图中只画了两个检测回路。每个检测回路均含有输入级1、中间级2、输出级3三级三极管T1、T2、T3和直流电源UC,直流电源UC的电压一般取5V,三级三极管Tl、Τ2、Τ3均为NPN三极管;其中,输入级1、中间级2、 输出级3三级三极管Τ1、Τ2、Τ3的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UC的负极并与对应拉绳开关的触点 4串联,输入级1三极管Tl的基极、中间级2三极管Τ2的集电极和输出级3三极管Τ3的集电极连接直流电源UC的正极,输入级1三极管Tl的集电极连接中间级2三极管Τ2的基极,中间级2三极管Τ2和输出级3三极管Τ3共发射极并联,中间级2三极管Τ2的发射极并联有第一发光二极管D。继电器J的线圈回路串联有开关三极管Τ4,每个检测回路的各输出级3三极管Τ3的集电极彼此并联后接入开关三极管Τ4的基极。输入级1三极管Tl的基极串联有电阻R1,中间级2三极管Τ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串联有电阻R2和R3,输出级3三极管T3的集电极串联有电阻Rc。继电器J的线圈回路中还串联有用于吸合和分断线圈的手动按钮SB。使用时的两种情况如下一、当现场设备工作正常时,拉绳开关处于正常位置,拉绳开关的常闭触点4闭合处于低电位,则输入级1三极管Tl的输入端为低电平(约0. 3V),输入级1三极管Tl的发射结导通,此时中间级2三极管T2的基极电位就下降为IV (0. 3V+0. 7V,0. 7V系受中间级2 三极管T2发射极的电压钳制)左右,因此中间级2三极管T2和输出级3三极管T3截止, 第一发光二极管D也不发光,输出级3三极管T3的输出端(即三极管T3集电极)L1、L2的电位是直流电源Uc经Rc隔离后的电位,即高电位。同理,所有检测回路的各输出级2三极管T3的输出端电位均是高电位,这样开关三极管T4的基极就处于高电位状态并导通,与开关三极管T4集电极串联的继电器J线圈导通,并把导通信号送入设备控制系统,保持设备正常运行。二、当现场设备出现异常时,拉绳开关被拉动,拉绳开关的常闭触点4断开,这样就使输入级1三极管Tl的输入端处于悬空状态,直流电源UC的电压经输入级1三极管Tl 的集电极加到中间级2三极管T2的基极,则中间级2三极管T2饱和导通,经电阻R3的钳制,输出级3三极管T3的基极电位为高电位,输出级3三极管T3和第一发光二极管D导通, 第一发光二极管D发光,输出级3三极管T3的输出端(即三极管T3集电极)L1、L2电位被钳制在低电位(0. 7V),此时检测回路只要有一个输出端为低电位,其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绳开关检测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拉绳开关数量对应且彼此结构相同又相互并联的检测回路和继电器;所述检测回路含有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三级三极管和直流电源;所述三级三极管的发射极均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并与对应拉绳开关的触点串联,所述输入级三极管的基极、中间级三极管的集电极和输出级三极管的集电极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所述输入级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中间级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中间级三极管和输出级三极管共发射极并联,所述中间级三极管的发射极并联有第一发光二极管,所述继电器的线圈回路串联有开关三极管,所述检测回路的各输出级三极管的集电极彼此并联后接入开关三极管的基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益龙吉明鹏沈立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