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9174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铰链组件适于枢接一第一组件与一第二组件,其包含一第一连结单元、一第二连结单元、一阻尼套件及一外观件。其中第一连结单元具有一轴杆,第二连结单元具有一连结端,连结端枢接于轴杆。而阻尼套件配置于轴杆并于第一连结单元与第二连结单元相互枢转时,于第一连结单元与第二连结单元之间产生一阻尼。另外,外观件耦接于第二连结单元并包覆阻尼套件。由于阻尼套件位于外观件内,且外观件以可拆卸的关系耦接于第二连结单元,因此可缩小铰链组件体积并降低返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铰链组件,特别涉及一种运用于笔记型计算机的铰链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市面上所见的电子产品有许多是使用折叠式的设计方式,而折叠式的产品亦是现代市场需求的趋势之一。以笔记型计算机为例,一般是将显示器及主机本体借由一铰链(hinge)结构使两者相互连结。使用者在使用笔记型计算机时,只要将显示器相对主机本体展开后即可使用;若使用者不使用笔记型计算机时,可将显示器与主机本体对折收合,以减少笔记型计算机所占的立体空间,便于使用者收藏及携带。铰链的设计主要在于提供显示器与主机本体之间相互连接且可相对展开的功能, 而一般铰链会搭配有一阻尼套件。阻尼套件可缓冲显示器与主机本体两者间相对展开的动作,甚至可提供止动的效果,即显示器与主机本体两者相对展开到特定位置时,若非施加大于一特定外力,则无法随意变更两者的相对位置。现有笔记型计算机的铰链组件具有一铰链以及一阻尼套件。铰链用以耦接显示器以及主机本体,而阻尼套件提供铰链在做一旋转动作时具有缓冲及止动的效果。由于铰链组件组上笔记型计算机时会有组装公差,因此会有干涉到笔记型计算机部分一外观件的风险,所以铰链组件往往于设计时需要预留较多的间隙来对应组装公差。鉴于上述问题,现有的改善方式为将部分外观件直接与铰链组件结合,即铰链组件包含了外观件,因此不需额外预留组装公差的空间,进而可使笔记型计算机整体体积较小。由于现有的铰链组件的外观件是以一体成型的方式与铰链连结,并且外观件一般是由锌合金压铸形成。如此一来,当外观件表面遭到刮伤时,往往因外观的要求而使得整组铰链组件都要报废更换,因而提高返工的费用。再者,现有的铰链组件由于具有阻尼套件, 往往使得整组铰链组件的体积过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铰链组件,借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返工费用过高以及铰链组件的体积过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适于枢接一第一组件与一第二组件,其包含一第一连结单元、一第二连结单元、一阻尼套件及一外观件。其中第一连结单元具有一轴杆, 第二连结单元具有一连结端,连结端以相对该轴杆旋转的关系枢接于轴杆。而阻尼套件套设至轴杆并于第一连结单元与第二连结单元相互枢转时,于第一连结单元与第二连结单元之间产生一阻尼。另外,外观件以可拆卸的关系耦接于第二连结单元并包覆轴杆及阻尼套件。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其中阻尼套件为一旋转式定位阻尼套件。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其中第一连结单元还具有一第一固定端,第一固定端具有至少一螺孔,第一固定端借由一锁固件穿设螺孔与第一组件结合。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其中第一固定端的外型为一板体。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其中第二连结单元还具有一第二固定端,第二固定端具有至少一螺孔,第二固定端借由一锁固件与第二组件结合。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其中第二固定端的外型为一杆体。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其中第二连结单元具有一通孔,外观件还具有一容置槽,通孔连通容置槽,且轴杆及阻尼套件位于容置槽内。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其中形成通孔的一孔壁面与第二连结单元的一表面连接处为一圆角。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还包含至少一螺丝,第二连结单元具有至少一螺纹孔,外观件具有至少一螺孔对应螺纹孔,第二连结单元借由螺丝穿锁至螺孔与螺纹孔而与外观件结合。本专利技术所揭露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其中外观件的材质为锌合金。根据上述本实施例所揭露的铰链组件,其中外观件为独立组件,意即外观件以可拆卸的关系锁附至第二连结单元。当外观件的表面受到外物刮伤而影响其外观时,只需将表面刮伤的外观件由第二连结单元上拆卸下来,替换一个新的外观件即可完成返工。因此, 当外观件有外观瑕疵时,本实施例所揭露的铰链组件不需要将整组铰链组件一起报废更换,因此本实施例所揭露的铰链组件的外观件的设计可降低返工的费用。另外,由于本实施例所揭露的铰链组件的阻尼套件位于外观件的容置槽内,因此可以缩小铰链组件的整体体积,以利现今产品小型化趋势的发展。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的结构爆炸图;以及图3为根据图2的阻尼套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100铰链组件110第一连结单元112 轴杆114第一固定端118 第一螺孔120第二连结单元122连结端1221 贯穿孔IM第二固定端125 通孔1251 圆角126螺纹孔127插销孔128第二螺孔130外观件132螺孔134容置槽140阻尼套件142第一磨擦块1421凹槽1422抵顶面1423第一贯穿孔143凸柱144第二磨擦块1441凸块1442第二贯穿孔146弹性片组1461第三贯穿孔148螺帽150螺丝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请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铰链组件100适于枢接一第一组件与一第二组件,使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两者间具有互相开合的动作的功效。铰链组件100包含一第一连结单元110、一第二连结单元120、一阻尼套件140以及一外观件130。请一并参照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铰链组件100结构爆炸图。其中第一连结单元110具有一轴杆112,而第二连结单元120具有一连结端122,且连结端122的外型可以是一板体,但并不以此为限。连结端122具有一贯穿孔1221贯穿连结端122,轴杆112穿设贯穿孔1221,使连结端122以可相对轴杆112旋转的关系枢接于轴杆112。而阻尼套件140套设至轴杆112并于第一连结单元110与第二连结单元120相互枢转时,于第一连结单元110与第二连结单元120之间产生一阻尼。就本实施例的阻尼套件140可以是一旋转式定位阻尼套件,意即阻尼套件140可缓冲第一连结单元110与第二连结单元120两者相对旋转的动作。除此之外,阻尼套件140 甚至可提供止动的效果,即第一连结单元110与第二连结单元120两者相对旋转到特定位置时,不会轻易受到外力而随意变更两者的相对位置。至于阻尼套件140达到上述功效的结构设计的详细说明,请一并参照图3,图3为根据图2的阻尼套件140的结构示意图。阻尼套件140包含一第一磨擦块142、一第二磨擦块144、一弹性片组146及一螺帽148依序组配至轴杆112。另外轴杆112可以为一椭圆型柱体,但并非以此为限。其中第一磨擦块142并具有一第一贯穿孔1423,第一贯穿孔1423 可为一圆形孔并匹配于轴杆112。第一磨擦块142借由第一贯穿孔1423套设至轴杆112, 并且第一磨擦块142以可相对轴杆112旋转的关系套设于轴杆112。另外第一磨擦块142具有一凸柱143,凸柱143面向第二连结单元120。第二连结单元120的连结端122并具有一插销孔127,凸柱143穿设于插销孔127内,使第一磨擦块142可与第二连结单元120同部于轴杆112上旋转。第一磨擦块142并具有一抵顶面1422,抵顶面1422可以具有两个凹槽1421,第二磨擦块144具有一凸块1441面向抵顶面1422并对应凹槽1421。第二磨擦块144具有一第二贯穿孔14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铰链组件,适于枢接一第一组件与一第二组件,其特征在于,该铰链组件包含:一第一连结单元,具有一轴杆;一第二连结单元,具有一连结端,该连结端枢接于该轴杆;一阻尼套件,配置于该轴杆并于该第一连结单元与该第二连结单元相互枢转时,于该第一连结单元与该第二连结单元之间产生一阻尼;以及一外观件,包覆该轴杆及该阻尼套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家震
申请(专利权)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