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滤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908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板式滤水装置,包括在二基板间夹置一可朝单一方向汇集滤水的导流基板,及在二基板顶底部呈水密组接一供导引生水的顶盖及一供排送水的底盖,以及数个夹设于上述五个组件间并供过滤水的过滤单元。该基板与该顶、底盖具有各相对应位于一上、下环槽内的一环形通道单元,该导流基板具有在一上、下环槽内形成一与该环形通道单元相通的弧形通道单元,借以达到过滤效果更佳,以及可延长过滤单元的使用寿命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滤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板式滤水装置。(2)
技术介绍
一般对于污水处理装置的设计配置,常会在逆渗透膜(Reverse Osmosis,简称RO)前搭配一超过滤单元(Ultrafiltration,简称UF),来作为污水前处理使用,以避免逆渗透膜容易堵塞。而以目前常见的超过滤单元而言,可大致分为螺旋包叠式(spiral wound type)、中空管式(tubular type)及毛细管式(capillarytube type)等三种型态,其中,如图1所示,针对螺旋包叠式的过滤单元7,是在具有细微筛孔的滤膜703内侧贴设一网状支撑层704,再将两组件以包卷方式黏固于具有多个穿孔(图未示出)的一轴管705外周,然后穿置入一管壳706内,最后在管壳706两端分别固设一端盖707而成,然而,由于滤膜703是包卷黏固于轴管705上,无法直接拆解作清洗,通常是以特殊的化学药剂才能将附着于滤膜703上的脏污清除(溶解中和),相当不经济。而即使强制将滤膜703拆解开作清洗处理后,也必须将滤膜703与支撑层704重新包卷于轴管705上,其技术性相当高,非熟练的作业人员无法胜任,所以此法也不符经济效益。参阅图2、3,针对中空管式的膜组8而言,则是将过滤用的滤膜直接制成中空管状的一膜管801(一组中空管式膜组约由十数个或是数十个中空膜管汇集而成),再置入较大径的一壳管802内。这样,当未过滤的原水经一进水口803泵送入膜管801内时,水分子则透出膜管801外,再由壳管802与膜管801间的一空隙804流出,最后由一出水口805释出,而浓缩废水及杂质由另一出口806排出,部份则仍留存于膜管801内。相反地,当欲逆洗时,则封闭该出水口805,利用入水的水压由进水口803直接冲洗附着在膜管801内壁的杂质,再由另一出口806排出(浓缩污水也随之排出)外界。参阅图4,再相对于中空管式的膜组8而言,毛细管式的膜组9则是将膜制成更细的中空管(一组毛细管式的膜组约由数百个或是数千个毛细管901汇集而成),再束集呈一体后置入一管壳902内部。综上所述,由于螺旋包叠式的膜组7无法逆洗,所以使用寿命不佳,一旦阻塞后只能视为废弃物直接丢弃,造成许多环保问题,而中空管式及毛细管式两以往的膜组8、9虽可逆洗,但制作成本高,且因中空管、毛细管的面积小,因此制成的长度相当长,造成逆洗时,其压损大,且因单管截面积有限,而无法忍受较大的污水浊度(易阻塞),所以,此类型的膜组只适用于浮悬度低的状态。(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极佳的过滤效果,以及可延长过滤单元使用寿命,并能承受较大污浊度的板式滤水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板式滤水装置包括多个基板、至少一导流基板、一顶盖、一底盖及多个过滤单元。每一基板呈上、下相互层叠,且每一基板并包括一位于顶面的上环槽、一位于底面下环槽、一沿中央贯穿的中央孔,以及至少一贯穿位于该上、下环槽间的环形通道单元。该导流基板是层叠组合于二基板间,并包括一顶面、一底面、一沿中央贯穿的中央孔,该顶、底面具有一与该基板的上、下环槽相对齐的上、下环槽,及一与该基板的环形通道单元相对应,并可连通上、下环槽的弧形通道单元。该顶盖是叠组于最上方的基板顶面,并包括一位于底面下环槽,该下环槽与该基板的上环槽对齐,一贯穿该顶盖且与该基板中央孔连通的中央孔,及至少一与该基板的上环槽相对应的侧开孔。该底盖是叠组于最下方的基板顶面,并包括一位于顶面的上环槽,该上环槽与该基板下环槽对齐,一贯穿该底盖且与该基板中央孔连通的中央孔,及至少一与该基板下环槽相对应的侧开孔。该顶盖、基板、导流基板与底盖的每相邻的板体间可界定出一环形容纳空间。及该过滤单元是分别安置在该容纳空间内,每一过滤单元包括二被紧密地安置在容纳空间的环形滤膜、一呈三明治夹置在该滤膜间的导流网,及一内周缘与各中央孔连通且允许水流入各中央孔,且该二滤膜间内侧面形成有一与中央孔连通的流道。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4)附图说明图1是一组合剖面图,示出一以往螺旋式包叠式逆渗透透膜的断面状态。图2是一组合立体图,示出一以往中空管式的逆渗透膜。图3是沿图2的线3-3的一剖面图。图4是一组合剖面图,示出一以往毛细管式逆渗透膜的断面状态。图5是一组合立体图,示出本专利技术板式滤水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示出数个基板、一导流基板、一顶盖、一底盖及多个过滤单元的拆解状态。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示出该基板的放大图。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示出该导流基板的放大图。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剖面图。图10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图,示出一滤水装置过滤时的水流状态。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图,示出该滤水装置清洗时的水流状态。(5)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5、6,本专利技术的板式滤水装置100的较佳实施例包括数个层叠组结的基板10、至少一安置在二基板10间的导流基板20、分别与该基板10的一顶面101、一底面102构成水密的一顶盖30及一底盖40,以及多个安置在该基板10、该导流基板20及该顶、底盖30、40的对接面的过滤单元50。参阅图6、7、9,每一基板10由内而外包括一位于中央的中央孔11、一位于一顶面101的上环槽12、一位于一底面102下环槽13、二位在该中央孔11与上、下环槽12、13间的凸接环121、131、一以该中央孔11为中心且分别位于该凸接环121、131外周缘的环形内通道单元14,及一分别位于该上、下环槽12、13外缘的环形外通道单元15。该基板10还包括在该凸接环121、131的环面上各环设有一凹陷的浅沟122、132,该浅沟122、132上皆设置有一止水垫圈123、133,该止水垫圈123、133恰压抵在该过滤单元50邻近一中央孔51的一内周侧52上。该基板10的中央孔11的孔壁与该浅沟122、132间又等间隔凹设有数个缺槽111,该上、下环槽12、13其等缺槽111的一槽底112的一顶面113的位阶是低于凸接环121、131,但却高于该浅沟122、132的位置,可使该上、下环槽12、13与该环形内通道单元14相连通。此外,该基板10还包括在顶、底面101、102位于环形内通道单元14外围外周侧上各凹设有一凹槽16,该凹槽16上各设置有一止水环161。另外,该基板10的顶、底面101、102在该环形内、外通道单元14、15的一内孔壁141、151与一外孔壁142、152间等距衔接有多个肋条143、153,使两两肋条143、153间各形成一长条通孔144、154,且该肋条143、153顶面略低于凸接环121、131,供夹压定位在该过滤单元50的一外周侧53上。该基板10还包括数个位于顶面101并邻近该凹槽16外围的定位柱124,及数个位于基板10底面102与该定位柱124相对应的定位孔134,使各基板10相互可层叠定位。该基板10的上、下环槽12、13的一底壁125、135上分别凸设有多个导流凸粒126、136,且该导流凸粒126、136布设恰呈螺旋排列。参阅图6、8、9,该导流基板20由内而外包括一位于中央的中央孔21、一位于一顶面201的上环槽22、一位于一底面202下环槽23、二位在该中央孔21与上、下环槽22、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数个基板,呈上、下相互层叠,每一基板包括一位于顶面的上环槽、一位于底面下环槽、一沿中央贯穿的中央孔,以及至少一贯穿位于该上、下环槽间的环形通道单元;至少一导流基板,层叠组合于二基板间,包 括一顶面、一底面、一沿中央贯穿的中央孔,该顶、底面具有一与该基板的上、下环槽相对齐的上、下环槽,及一与该基板的环形通道单元相对应,并可连通上、下环槽的弧形通道单元;一顶盖,叠组于最上方的基板顶面,并包括一位于底面下环槽,该下环槽与该 基板的上环槽对齐,一贯穿该顶盖且与该基板中央孔连通的中央孔,及至少一与该基板的上环槽相对应的侧开孔;一底盖,叠组于最下方的基板顶面,并包括一位于顶面的上环槽,该上环槽与该基板下环槽对齐,一贯穿该底盖且与该基板中央孔连通的中央孔,及至 少一与该基板下环槽相对应的侧开孔;该顶盖、基板、导流基板与底盖的每相邻的板体间可界定出一环形容纳空间;及多个过滤单元,分别安置在该容纳空间内,每一过滤单元包括二被紧密地安置在容纳空间的环形滤膜、一呈三明治夹置在该滤膜间的导流 网,及一内周缘与各中央孔连通且允许水流入各中央孔,且该二滤膜间内侧面形成有一与中央孔连通的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兴中
申请(专利权)人:金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