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焕专利>正文

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89910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包括盒体,盒体上设有一夹体和一能被按压入盒体的按压柄,在盒体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盒体和按压柄内侧相连;在按压柄内侧连接有一连杆,该连杆由靠近按压柄的第一绝缘段、与第一绝缘段相邻的导电段以及第二绝缘段组成;在盒体内固定有一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连杆依次穿过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在盒体内还设有发声装置以及为该发声装置供电的电源,第一导电环、发声装置、电源以及第二导电环依次通过导线电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集中精神,防止打瞌睡。(*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驾驶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通公具。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都是通过操纵汽车方向盘来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因此在驾驶时都要求驾驶员将方向盘握紧,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但是由于驾驶员的精神状态、疲劳等因素,尤其是在高速路上或直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精神不集中、打瞌睡等情况,继而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等。在直行过程中,驾驶员一般都至少会用左手握紧方向盘,而当驾驶员出现精神不集中或打瞌睡时,手就会不自觉地慢慢松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提醒驾驶员集中精神,安全驾驶,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很多的瞌睡提醒装置。例如有挂在驾驶员耳朵上的头戴式报警器,当驾驶员因磕睡而低头时会发出报警,以提醒驾驶员。但由于驾驶员磕睡时不一定低头,而低头时又不一定是磕睡状态,因此,该头戴式报警器很容易发生误报而影响司机的正常驾驶。也有采用检测驾驶员眨眼或心跳频率是否发生异常而进行报警的装置;还有依靠观测汽车与道路标志线相对位置是否偏离而进行报警的装置。以上装置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灵敏度不高和容易误报。例如检测驾驶员眨眼或心跳频率装置要与驾驶员身体的敏感器官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对驾驶员产生干扰;例如通过观测汽车与道路标志线相对位置的装置,由于路面状态又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实现正确的磕睡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能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集中精神,防止打瞌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包括盒体,盒体上设有一夹体和一能被按压入盒体的按压柄,所述夹体与按压柄位于盒体上不同的侧面,在盒体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盒体和按压柄内侧相连;在按压柄内侧连接有一连杆,该连杆由靠近按压柄的第一绝缘段、与第一绝缘段相邻的导电段以及第二绝缘段组成;在盒体内固定有一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连杆依次穿过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初始状态时,第一导电环与连杆的导电段接触,第二导电环与连杆第二绝缘段接触;按压柄被按压进通孔时,第一导电环与连杆的第一绝缘段接触,第二导电环与连杆的导电段接触;按压柄处于初始状态与被按压进通孔之间时,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均与连杆的导电段接触;在盒体内还设有发声装置以及为该发声装置供电的电源,第一导电环、发声装置、 电源以及第二导电环依次通过导线电连。使用时通过夹体将其固定在方向盘的握柄左侧手握部,驾驶时,驾驶员手握在方向盘上的同时握住该装置,当握紧或放开时,由第一导电环、发声装置、电源以及第二导电环构成的回路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发声装置不工作;当驾驶员精神不集中或打瞌睡时,握住该装置的手会慢慢松开,这时按压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开始回复,此时,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均与连杆的导电段接触,使由第一导电环、发声装置、电源以及第二导电环构成的回路处于闭合状态,发声装置工作,从而提醒驾驶员集中精神,安全驾驶。作为优选,所述复位弹簧为两条,且设置在按压柄的两端处。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的内径均与连杆的直径一致。使连杆与两导电环始终保持接触状态,在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均位于连杆的导电段时,更易于将两导电环导通。作为优选,夹体与按压柄位于盒体相邻的两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通过夹体将其固定在方向盘的握柄左侧手握部,能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集中精神,防止打瞌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将盒体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图2,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包括盒体1,盒体1上设有一夹体 2和一能被按压入盒体1的按压柄3,所述夹体2与按压柄3位于盒体1上不同的侧面,在盒体1内设有复位弹簧4,所述复位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盒体1和按压柄3内侧相连;在按压柄3内侧连接有一连杆,该连杆均靠近按压柄3的第一绝缘段51、与第一绝缘段51相邻的导电段52以及第二绝缘段53组成;在盒体1内固定有一第一导电环6和第二导电环7,连杆依次穿过第一导电环6和第二导电环7 ;初始状态时,第一导电环6与连杆的导电段52接触,第二导电环7与连杆第二绝缘段53接触;按压柄3被按压进通孔时,第一导电环6与连杆的第一绝缘段51接触,第二导电环7与连杆的导电段52接触;按压柄3处于初始状态与被按压进通孔之间时,第一导电环6与第二导电环7均与连杆的导电段52接触;在盒体1内还设有发声装置8以及为该发声装置8供电的电源9,第一导电环6、 发声装置8、电源9以及第二导电环7依次通过导线电连。作为优选,所述复位弹簧为两条,且设置在按压柄的两端处。使用时通过夹体将其固定在方向盘的握柄左侧手握部,驾驶时,驾驶员手握在方向盘上的同时握住该装置,当握紧或放开时,由第一导电环、发声装置、电源以及第二导电环构成的回路处于断开状态,此时发声装置不工作;当驾驶员精神不集中或打瞌睡时,握住该装置的手会慢慢松开,这时按压柄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开始回复,此时,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均与连杆的导电段接触,使由第一导电环、发声装置、电源以及第二导电环构成的回路处于闭合状态,发声装置工作,从而提醒驾驶员集中精神,安全驾驶。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的内径均与连杆的直径一致。使连杆与两导电环始终保持接触状态,在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均位于连杆的导电段时,更易于将两导电环导通。所述夹体与按压柄位于盒体相邻的两侧。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用时通过夹体将其固定在方向盘的握柄左侧手握部,能有效地提醒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集中精神,防止打瞌睡。权利要求1.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盒体上设有一夹体和一能被按压入盒体的按压柄,所述夹体与按压柄位于盒体上不同的侧面,在盒体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盒体和按压柄内侧相连;在按压柄内侧连接有一连杆,该连杆由靠近按压柄的第一绝缘段、与第一绝缘段相邻的导电段以及第二绝缘段组成;在盒体内固定有一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连杆依次穿过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初始状态时,第一导电环与连杆的导电段接触,第二导电环与连杆第二绝缘段接触;按压柄被按压进通孔时,第一导电环与连杆的第一绝缘段接触,第二导电环与连杆的导电段接触;按压柄处于初始状态与被按压进通孔之间时,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均与连杆的导电段接触;在盒体内还设有发声装置以及为该发声装置供电的电源,第一导电环、发声装置、电源以及第二导电环依次通过导线电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为两条, 且设置在按压柄的两端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的内径均与连杆的直径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夹体与按压柄位于盒体相邻的两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包括盒体,盒体上设有一夹体和一能被按压入盒体的按压柄,在盒体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盒体和按压柄内侧相连;在按压柄内侧连接有一连杆,该连杆由靠近按压柄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驾驶员防瞌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盒体上设有一夹体和一能被按压入盒体的按压柄,所述夹体与按压柄位于盒体上不同的侧面,在盒体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盒体和按压柄内侧相连;在按压柄内侧连接有一连杆,该连杆由靠近按压柄的第一绝缘段、与第一绝缘段相邻的导电段以及第二绝缘段组成;在盒体内固定有一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连杆依次穿过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初始状态时,第一导电环与连杆的导电段接触,第二导电环与连杆第二绝缘段接触;按压柄被按压进通孔时,第一导电环与连杆的第一绝缘段接触,第二导电环与连杆的导电段接触;按压柄处于初始状态与被按压进通孔之间时,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均与连杆的导电段接触;在盒体内还设有发声装置以及为该发声装置供电的电源,第一导电环、发声装置、电源以及第二导电环依次通过导线电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换
申请(专利权)人:孙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