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清漂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9085 阅读:3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全自动清漂船,包括船体,船体的前端设有收集卸载装置,船体内的中部安装有垃圾储存装置,船体后部的甲板上设有操控台,船体后部的外部设有螺旋桨驱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垃圾卸载便捷、作业范围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自动清漂船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一些自动化清理水面漂浮垃圾的清漂船,这些清漂船的主要特点是有一个明轮或螺旋桨驱动的船体,船体的前方装有收集输送带,船体中部上方装有储存输送带,船体后部上方装有卸载输送带。此类清漂船通过收集输送带收集漂浮垃圾输送到中间储存输送带上,储存输送带垃圾堆满后通过后面的卸载输送带卸载。此类清漂船的缺点是一 由于船体前中后有三个输送带,所以它的总尺度比较大,不便于运输,操作也够不灵活;二 由于卸载垃圾是从后面输送带卸载,操作人员需要通过观后镜观察停靠卸载位置,操作灵活性较差。三由于此类清漂船尺度、功率较大,主要用于较大河道、湖泊、水库的清漂作业, 不适用公园、景区、城市河道的清漂、清草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垃圾卸载便捷、作业范围广的全自动清漂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全自动清漂船,包括船体,船体的前端设有收集卸载装置,船体内的中部安装有垃圾储存装置,船体后部的甲板上设有操控台, 船体后部的外部设有螺旋桨驱动系统。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收集卸载装置包括第一传输装置、前输送带支架、第一定位液压油缸,前输送带支架置于船体上,前输送带支架与第一传输装置通过轴承连接,且第一传输装置可绕轴承转动,第一定位液压油缸的一端与船体内壁铰接,第一定位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第一传输装置下端的液压油缸连接支架铰接,第一传输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网带,第一传输装置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轴和第一液压马达,第一传输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从动轴,第一液压马达带动第一驱动轴转动,第一驱动轴带动第一输送网带转动。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垃圾储存装置包括安装在船体船舱底部的滑动轨道, 还包括第二传输装置,滑动轨道与第二传输装置之间设有四个储存舱支架,每个储存舱支架的下部设有可在滑动轨道上滑动的滑动轮,位于前端的一个储存舱支架上铰接有第二定位液压油缸,第二定位液压油缸的另一端与船体前端内部铰接,第二传输装置包括第二输送网带,第二传输装置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驱动轴和第二液压马达,第二传输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从动轴,第二液压马达带动第二驱动轴转动,第二驱动轴带动第二输送网带转动,第二输送网带的两侧分别设有储存舱墙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收集和卸载输送带合二为一,减少了一个伸出船尾的卸载输送带,因此船型可以做得更小以适用于公园、景区等水体的清漂、清草作业;2、收集、卸载从前部输送带完成,作业效率更高,操作更灵活;3、卸载作业从前部输送带完成,避免了从后部输送带卸载时船体向后靠的动作,安全性及操作灵活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专利技术的收集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专利技术的卸载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专利技术的收集卸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专利技术的垃圾储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中标号1-船体、2-收集卸载装置、3-垃圾储存装置、4-操控台、5-螺旋桨驱动系统、6-第一定位液压油缸、7-第一输送网带、8-第一传输装置、9-液压油缸连接支架、10-前输送带支架、11-轴承、12-第一驱动轴、13-第一从动轴、14-第一液压马达、15-滑动轨道、 16-第二传输装置、17-储存舱支架、18-滑动轮、19-第二定位液压油缸、20-第二输送网带、 21-第二驱动轴、22-第二液压马达、23-第二从动轴、24-储存舱墙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如图1至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全自动清漂船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船体1,船体1的前端设有收集卸载装置2,船体1内的中部安装有垃圾储存装置3,船体1后部的甲板上设有操控台4,船体1后部的外部设有螺旋桨驱动系统5。收集卸载装置2包括第一传输装置 8、前输送带支架10、第一定位液压油缸6,前输送带支架10置于船体1上,前输送带支架10 与第一传输装置8通过轴承11连接,且第一传输装置8可绕轴承11转动,第一定位液压油缸6的一端与船体1内壁铰接,第一定位液压油缸6的另一端与第一传输装置8下端的液压油缸连接支架9铰接,第一传输装置8包括第一输送网带7,第一传输装置8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轴12和第一液压马达14,第一传输装置8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从动轴13,第一液压马达14带动第一驱动轴12转动,第一驱动轴12带动第一输送网带7转动。通过第一定位液压油缸6伸缩,第一传输装置8的高度及角度可以调整。图2中收集卸载装置2所处的位置为全自动清漂船在收集的工作状态,图3中收集卸载装置2所处的位置为全自动清漂船在卸载的工作状态。垃圾储存装置3包括安装在船体1船舱底部的滑动轨道15,还包括第二传输装置 16,滑动轨道15与第二传输装置16之间设有四个储存舱支架17,每个储存舱支架17的下部设有可在滑动轨道15上滑动的滑动轮18,位于前端的一个储存舱支架17上铰接有第二定位液压油缸19,第二定位液压油缸19的另一端与船体1前端内部铰接,第二传输装置16 包括第二输送网带20,第二传输装置16的一端铰接有第二驱动轴21和第二液压马达22, 第二传输装置16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从动轴23,第二液压马达22带动第二驱动轴21转动,第二驱动轴21带动第二输送网带20转动,第二输送网带20的两侧分别设有储存舱墙板对。通过第二定位液压油缸19伸缩,垃圾储存装置3可以调整前后位置,图2中垃圾储存装置3的所处位置为清漂船在收集的工作状态,图3中垃圾储存装置3的所处位置为清漂船在卸载的工作状态。全自动清漂船在收集作业状态时,垃圾储存装置3的前端位于收集卸载装置2后端下方,收集的垃圾落在垃圾储存装置3上面,垃圾储存装置3向后转动可以将堆满的垃圾向后移动。当垃圾储存装置3上全部堆满垃圾后,第二定位液压油缸19推动第二输送网带20向后移动,留出空间以便垃圾储存装置3后端降到船舱底部,然后垃圾储存装置3的第二定位液压油缸19向前拉动,使垃圾储存装置3的前端位于收集卸载装置2后端的上方,此时清漂船处于卸载工作状态,向前转动垃圾储存装置3,第二传输装置16的垃圾落到收集卸载装置2后端上面,反向转动收集卸载装置2,船舱内的垃圾就可以卸载出去。当卸载完成后,垃圾储存装置3向后移动,留出空间以便收集卸载装置2后端升起,然后将垃圾储存装置3向前移使其前端位于收集卸载装置2后端的下方,此时清漂船又回到垃圾收集作业状态。如此反复,清漂船可以不断地收集、卸载水面漂浮物、水草等。本专利技术收集和卸载输送带合二为一,减少了一个伸出船尾的卸载输送带,因此船型可以做得更小以适用于公园、景区等水体的清漂、清草作业;收集、卸载从前部输送带完成,作业效率更高,操作更灵活;卸载作业从前部输送带完成,避免了从后部输送带卸载时船体向后靠的动作,安全性及操作灵活性更高。本专利技术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垃圾卸载便捷、作业范围广的优点。权利要求1.一种全自动清漂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前端设有收集卸载装置(2),所述船体(1)内的中部安装有垃圾储存装置(3),所述船体(1)后部的甲板上设有操控台(4),所述船体(1)后部的外部设有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清漂船,包括船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的前端设有收集卸载装置(2),所述船体(1)内的中部安装有垃圾储存装置(3),所述船体(1)后部的甲板上设有操控台(4),所述船体(1)后部的外部设有螺旋桨驱动系统(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波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海丰水面环保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