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阀电磁铁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87835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阀电磁铁芯,在电磁铁芯芯套内壁上加工有至少3道纳污槽,纳污槽深度为电磁铁芯芯套壁厚的1/4~1/3。由于在容易被粘稠物滞住的电磁铁芯芯套与中心轴之间设置了纳污槽,粘稠物在芯套与中心轴的挤压下将被收集到纳污槽内,从而可有效解决电磁铁芯被滞住导致的电磁阀失效问题,减少维修工作量和备件消耗,降低事故处理时间和费用开支,使电磁阀的使用周期延长近两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液压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压元器件所用电磁阀的电磁铁-I-H心。
技术介绍
目前,液压技术和器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因此生产现场应用的液压元器件种类亦十分繁多,尤其是液压系统中的电磁阀的使用更为普遍。然而使用实践中发现, 凡使用水乙二醇作为介质的液压系统中,经常出现电磁阀的电磁铁芯被滞住而导致电磁阀失效的情况,不仅增加了维修的工作量和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加大了电磁阀的消耗及事故处理时间,影响电磁阀的使用寿命。电磁阀失效的具体原因是作为电磁阀的核心元件电磁铁芯是由芯套和芯轴两部分组成的,且芯套沿着中心轴往复运动。由于长期处于高温下工作的水乙二醇会变质并产生一种粘稠物质,这种粘稠物粘附在电磁铁芯的表面,造成电磁铁芯运动的阻力增大而无法正常工作所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易行,能有效收集粘附在电磁铁芯表面的粘稠物,避免电磁铁芯被滞住造成的电磁阀失效现象,从而减少备件消耗和费用支出,延长使用寿命的电磁阀电磁铁芯。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解决方案一种电磁阀电磁铁芯,其特征是,在电磁铁芯芯套内壁上加工有至少3道纳污槽。所述纳污槽深度为电磁铁芯芯套壁厚的1/4 1/3。由于本技术在容易被粘稠物滞住的电磁铁芯芯套与中心轴之间设置了多道纳污槽,生成的粘稠物在芯套与中心轴的挤压下将被收集到纳污槽内,并可定期对纳污槽进行清洗,从而有效解决了电磁铁芯被滞住导致的电磁阀失效问题,减少了维修工作量和备件消耗,降低了事故处理时间和费用开支,使电磁阀的使用周期可延长近两倍。附图说明附图为电磁阀电磁铁芯结构示意图。图中芯套1、纳污槽2、芯轴3。具体实施方式由电磁阀电磁铁芯结构示意图可见,电磁阀电磁铁芯系由芯套1和芯轴3两部分所组成。圆筒形的芯套1 一侧安装有芯轴3,另一侧活动连接在电磁阀中心轴上。本技术是在芯套1连接电磁阀中心轴的一侧内壁上加工有10道可以收集粘稠物的纳污槽 2。纳污槽2的深度需根据芯套1的壁厚确定,为避免影响到芯套1的强度,本技术将纳污槽2的槽深选择为芯套1壁厚的1/3。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阀电磁铁芯,其特征是,在电磁铁芯芯套内壁上加工有至少3道纳污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电磁铁芯,其特征是,所述纳污槽深度为电磁铁芯芯套壁厚的1/4 1/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阀电磁铁芯,在电磁铁芯芯套内壁上加工有至少3道纳污槽,纳污槽深度为电磁铁芯芯套壁厚的1/4~1/3。由于在容易被粘稠物滞住的电磁铁芯芯套与中心轴之间设置了纳污槽,粘稠物在芯套与中心轴的挤压下将被收集到纳污槽内,从而可有效解决电磁铁芯被滞住导致的电磁阀失效问题,减少维修工作量和备件消耗,降低事故处理时间和费用开支,使电磁阀的使用周期延长近两倍。文档编号F16K31/06GK202132578SQ20112019208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8日专利技术者富广伟, 张勇, 张栋, 田冶, 董喜荣, 赵志 申请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阀电磁铁芯,其特征是,在电磁铁芯芯套内壁上加工有至少3道纳污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喜荣张勇赵志富广伟田冶张栋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