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9816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鲤鱼钳,包括第一体、第二体及贯穿于第一体及第二体的枢轴;第一体及第二体分别设有呈L形的线材切断区,各线材切断包括定位面及支撑面,当二定位面夹住并正要切断线材时,于线材的轴心点形成切断中心点,切断中心点与枢轴的轴心点的连线形成一直线。二线材切断区的二定位面相对于直线而言呈对称设置;且直线通过二握柄部之间的中段区域,藉此,二定位面施加于线材左右两侧的力量平均,能够达到平整地切断线材的目的,十分实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具,尤其是一种鲤鱼钳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鲤鱼钳,如图5及图6所示,其设有第一体81、第二体82及枢轴 83,第一体81及第二体82分别设有呈L形的线材切断区811、821,各线材切断区811、821 包括一定位面8111、8211及一支撑面8112、8212。现有技术的鲤鱼钳的缺点为1.左右施力不均当鲤鱼钳张开适当的角度,二定位面8111、8211夹住并正要切断线材X时,此时于线材X的轴心点形成切断中心点P2,切断中心点P2与枢轴83的轴心点 Pl的连线形成一直线M,二定位面8111、8211相对于该直线M而言呈非对称设置,且该直线 M没有通过二握柄部813、823之间的中段区域,而是偏向第二体82的握柄部823。因此,在正要切断线材X时,二定位面8111、8211无法良好地与线材X的左右两侧接触,施加于线材 X左右两侧的力量无法平均,导致无法平整地切断线材X。2.线材容易晃动二支撑面8112、8212之间具有高低段差,当正要切断线材X时, 只有第一体81的支撑面8112支撑线材X,线材X容易晃动,导致不能平整地切断线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鲤鱼钳有关于左右施力不均及线材容易晃动的不足与限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鲤鱼钳,其二定位面夹住并正要切断线材时,于线材的轴心点形成切断中心点,切断中心点与枢轴的轴心点的连线形成一直线。二线材切断区的二定位面相对于直线而言呈对称设置;且直线通过二握柄部之间的中段区域,藉此,二定位面施加于线材左右两侧的力量平均,能够达到平整地切断线材的目的,十分实用。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鲤鱼钳,包括—第一体,其呈长条状并设有一交迭部、一夹持部、一握柄部及一呈贯穿状的窗口 ;该夹持部及该握柄部分别连接于该交迭部的两相对侧;该交迭部与该夹持部的邻接处形成一呈L形的线材切断区;该夹持部包括一第一齿区及一邻近该线材切断区并呈凹陷状的第二齿区;该窗口位于该交迭部并沿着该第一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而呈长形;一第二体,其呈长条状并与该第一体呈可相对枢转状态并设有一交迭部、一夹持部及一握柄部;该第二体的夹持部及该第二体的握柄部分别连接于该第二体的交迭部的两相对侧;该第二体的交迭部抵靠于该第一体的交迭部;该第二体的交迭部与该第二体的夹持部的邻接处形成一呈L形的线材切断区;该二线材切断区相向设置并各包括一定位面及一支撑面;该二定位面相向设置;该第二体的夹持部设有一第一齿区及一邻近该第二体的线材切断区且呈凹陷状的第二齿区;以及一枢轴,其贯穿该二交迭部,该枢轴贯穿该窗口并在该窗口内呈可滑动状态,该枢轴位于该窗口内最靠近该第二体的握柄部的一侧;其中,该二定位面夹住并正要切断一线材时,此时于该线材的轴心点形成一切断中心点,该切断中心点与该枢轴的轴心点的连线形成一直线,该ニ定位面相对于该直线而言呈对称设置;该直线通过该ニ握柄部之间的中 段区域。所述的鲤鱼钳,其中,该ニ支撑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所述的鲤鱼钳,其中,各第二齿区设有复数个第二齿;该第二体的第二齿区的第二 齿的数量少于该第一体的第二齿区的第二齿的数量。本技术所提供的鲤鱼钳,可以获得的具体效益及功效增进至少包括1.左右施力平均由于ニ定位面相对于直线而言呈对称设置;且直线通过ニ握柄 部之间的中段区域,所以,在正要切断吋,ニ定位面施加于线材左右两侧的力量平均,能够 达到平整地切断线材的目的,十分实用。2.良好地支撑线材由于ニ支撑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所以ニ支撑面没有段差、 能够良好地支撑线材,达到平整切断的功效。3.良好的夹持效果因为第二体的第二齿的齿数不同于第一体的第二齿的齿数, 所以在夹持不同形状的エ件吋,都可以有良好的夹持效果,十分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呈张开状态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呈闭合状态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图1的局部后视图。图5是现有技术鲤鱼钳呈张开状态的正视图。图6是图5的局部后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 第一体11交迭部111线材切断区1111定位面1112支撑面12夹持部121第一齿区122第二齿区1221第二齿13握柄部14窗ロ141圆孔142直孔20 第二体21交迭部211线材切断区2111定位面2112支撑面22夹持部221第一齿区222第二齿区2221第二齿23握柄部30枢轴31平坦部81第一体811线材切断区81ll定位面81l2支撑面82第二体821线材切断区8211 定位面83 枢轴Pl轴心点H中段区域8212支撑面P2切断中心点M直线X 线材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详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兹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鲤鱼钳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所示,是处于张开的状态, 包括一第一体10、一第二体20与一枢轴30等元件,其中如图1、图3及图4所示,该第一体10为一金属制的长条体,该第一体10设有一呈板状的交迭部11、一夹持部12、一呈长条状的握柄部13及一呈贯穿状的窗口 14 ;该夹持部 12及该握柄部13分别一体连接于该交迭部11的两相对侧;该第一体10的交迭部11与该第一体10的夹持部12的邻接处形成一呈L形的线材切断区111 ;该夹持部12包括一第一齿区121及一大致呈凹弧状的第二齿区122,该第一齿区 121设有复数个第一齿,该第二齿区122设有复数个第二齿1221 ;请进一步参看图2,该窗口 14位于该交迭部11并沿着该第一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而呈长形;较佳地,该窗口 14包括二大致呈圆形的圆孔141以及一位于该二圆孔141之间且与该二圆孔141相通的直孔142,该直孔142的宽度小于各圆孔141的直径;将该二圆孔141分别定义为一第一圆孔及一第二圆孔,该第一圆孔靠近图1的左侧而该第二圆孔靠近图1的右侧。 如图1、图3至图4所示,该第二体20为一金属制的长条体,该第二体20与该第一体10呈可相对枢转状态,该第二体20设有一呈板状的交迭部21、一夹持部22及一呈长条状的握柄部23 ;该第二体20的夹持部22及该第二体20的握柄部23分别一体连接于该第二体20的交迭部21的两相对侧;该第二体20的交迭部21抵靠于该第一体10的交迭部11 ;该第二体20的交迭部 21与该第二体20的夹持部22的邻接处形成一呈L形的线材切断区211 ;如图1至图3所示,该二线材切断区111、211相向设置;各线材切断区111、211包括一定位面1111、2111及一支撑面 1112、2112 ;在本技术呈张开状态至适当角度时(约25 30度)、且该枢轴30位于该第一圆孔时,如图1所示,其中,该二定位面1111、2111夹住并正要切断一线材X时,此时于该线材X的轴心点形成一切断中心点P2,该切断中心点P2与该枢轴30的轴心点Pl的连线形成一直线M,该二定位面1111、2111相对于该直线M而言呈对称设置;该直线M通过该二握柄部13、23之间的中段区域H;进一步说明中段区域H,中段区域H包括中央位置以及邻近中央位置的范围,本技术将二握柄部13、23的自由端之间的距离五等分,则将五等分的最中间的区域定义为中段区域H;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鲤鱼钳,呈张开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体,其呈长条状并设有一交迭部、一夹持部、一握柄部及一呈贯穿状的窗口;该夹持部及该握柄部分别连接于该交迭部的两相对侧;该交迭部与该夹持部的邻接处形成一呈L形的线材切断区;该夹持部包括一第一齿区及一邻近该线材切断区并呈凹陷状的第二齿区;该窗口位于该交迭部并沿着该第一体的宽度方向延伸而呈长形;一第二体,其呈长条状并与该第一体呈可相对枢转状态并设有一交迭部、一夹持部及一握柄部;该第二体的夹持部及该第二体的握柄部分别连接于该第二体的交迭部的两相对侧;该第二体的交迭部抵靠于该第一体的交迭部;该第二体的交迭部与该第二体的夹持部的邻接处形成一呈L形的线材切断区;该二线材切断区相向设置并各包括一定位面及一支撑面;该二定位面相向设置;该第二体的夹持部设有一第一齿区及一邻近该第二体的线材切断区且呈凹陷状的第二齿区;以及一枢轴,其贯穿该二交迭部,该枢轴贯穿该窗口并在该窗口内呈可滑动状态,该枢轴位于该窗口内最靠近该第二体的握柄部的一侧;其中,该二定位面夹住并正要切断一线材时,此时于该线材的轴心点形成一切断中心点,该切断中心点与该枢轴的轴心点的连线形成一直线,该二定位面相对于该直线而言呈对称设置;该直线通过该二握柄部之间的中段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角田裕治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角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