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900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板、进风口、蒸发器、电路部分、贯流风叶、底座及出风口,所述电路部分包括控制盒组件、贯流风叶电机及摆叶电机,所述蒸发器设有管路焊点集中端,所述蒸发器的焊点全部集中在该管路焊点集中端,所述管路焊点集中端与电路部分分别位于空调室内机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管路焊点集中端与电路部分分别设于空调室内机两端,当空调使用R290等可燃性制冷剂时,如果焊接处发生制冷剂泄露,可以有效地阻延可燃性制冷剂与电路部分的接触,防止发生燃烧或局部区域的爆炸,从而有效提高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特别是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空调是一种具有调节室内温度、湿度、风速等主要功能的家用电器。空调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等四部分组成。对于热泵型家用空调,系统在冷凝器与节流装置之间还有可以调节冷媒流动方向的四通换向阀。空调是通过内部的制冷剂的相变换热原理实现室内温度的调节的,制冷剂蒸发时吸热,冷凝时放热。空调系统主要的制冷剂种类繁多,主要有CFCs(如R12)、HCFCs(如R22)与 HFCs (如R410a)等。由于CFCs类制冷剂对臭氧层有较强的破坏作用,全球已经禁止CFCs 类制冷剂的生产与使用;R22的ODP值约为0. 055且GWP值高达1700,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限制甚至禁止使用;以R410a为代表的HFCs类制冷剂具有较好的性能指标,但其系统压力较高,而且GWP值也高达1760,已被《京都议定书》列为六种需要减排的温室气体之一。为了减少传统制冷剂的大量使用对环境的破坏与影响,越来越多的替代制冷剂被用于空调系统。其中HCs类制冷剂(如R290)由于环境友好、来源广泛、工质性能佳、润滑油适应性强、易于获得,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R161、R32、HF01234yf等也是非常有潜力的替代制冷剂。但上述制冷剂的共同缺陷是具有可燃性,如果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制冷剂泄露,泄露的可燃性制冷剂如果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空调控制电路、电源插头等引起), 在一定区域内、一定浓度条件下,可能会引发燃烧或者局部爆炸。因此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器需要解决使用安全性这一关键问题。现有专利主要从减小制冷剂充注量、增加报警装置及强制排风等方面提高系统安全性,但从空调自身结构尤其是空调室内机结构方面进行安全性改善的较少。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空调室内机,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如果发生制冷剂泄露,能够有效降低发生燃烧或局部区域的爆炸的可能性,从而有效提高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系统的安全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面板、进风口、蒸发器、电路部分、贯流风叶、底座(9)及出风口,所述电路部分包括控制盒组件、贯流风叶电机及摆叶电机,所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以及管路焊点集中端,所述蒸发器的管路焊点全部集中在管路焊点集中端,所述管路焊点集中端与电路部分分别位于空调室内机两端。优选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管路焊点集中端置于空调室内机右端,即蒸发器本体的右侧;电路部分置于空调室内机左端,即蒸发器本体的左侧。优选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管路焊点集中端置于空调室内机左端,即蒸发器本体的左侧;电路部分置于空调室内机右端,即蒸发器本体的右侧。优选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空调使用可燃性制冷剂。优选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空调使用R290制冷剂。优选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蒸发器设有支承隔板,所述支承隔板将管路焊点集中端与电路部分隔开。优选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空调室内机靠近管路焊点集中端的底座、侧壁面或下壁面开有至少一个通气圆孔或条缝。优选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还设置有排风风叶,所述排风风叶位于管路焊点集中端一侧,所述贯流风叶电机驱动贯流风叶的同时驱动排风风叶。优选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排风风叶设置在所述贯流风叶的转轴延伸端, 所述转轴延伸端穿过支承隔板。优选的,在上述空调室内机中,所述排风风叶为离心风叶、轴流风叶或贯流风叶。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将管路焊点集中端与电路部分分别设于空调室内机两端,如此设置,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使用R290等可燃性制冷剂时,如果蒸发器管路焊接处或空调室内机接头处发生制冷剂泄露,本技术可以有效地阻延可燃性制冷剂与电路部分的接触,防止发生燃烧或局部区域的爆炸,从而有效提高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系统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图4为图2中空调室内机中的蒸发器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2中空调室内机中的第一支承隔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2中空调室内机中的第二支承隔板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空调室内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面板Γ、进风口 2'、 蒸发器3'、管路焊点集中端4'、电路部分、贯流风叶7'、支承隔板8'、底座9'、连接管10'以及出风口 1Γ。所述电路部分包括控制盒组件5'、贯流风叶电机6'及摆叶电机 12'。该空调室内机中的管路焊点集中端4'与电路部分均位于空调室内机的同一侧,如此设置,当所述空调室内机使用R290等可燃性制冷剂时,如果蒸发器管路焊接处或空调室内机接头处发生制冷剂泄露,这样可燃性制冷剂就可能与电路部分接触,进而发生燃烧或局部区域的爆炸,影响使用可燃性制冷剂的空调系统的安全性。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面板1、进风口 2、蒸发器3、管路焊点集中端4、电路部分、贯流风叶7、支承隔板8、底座9、连接管10、出风口 11 以及通气孔(长槽)13。所述电路部分包括控制盒组件5、贯流风叶电机6及摆叶电机12。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所示,所述蒸发器3的结构可以为两折、三折或多折式。所述蒸发器3管路由多根长U型管组成。所述蒸发器3包括蒸发器本体31以及上述管路焊点集中端4,所述管路焊点集中端4与电路部分分别置于空调室内机两端。所述管路焊点集中端4与电路部分分别位于蒸发器3本体的两侧。所述管路焊点集中端4置于空调室内机右端,即蒸发器本体的右侧;电路部分置于空调室内机左端,即蒸发器本体的左侧。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所述支承隔板8向上支承蒸发器3。所述支承隔板8包括分别设于蒸发器3两端以支承蒸发器3的第一支承隔板81及第二支承隔板82。所述第一支承隔板81及第二支承隔板82通过卡钩、螺钉或限位孔等方式支承或固定蒸发器3。所述第一支承隔板81支承在蒸发器3的右端,所述第二支承隔板82支承在蒸发器3的左端。 所述第一支承隔板81及第二支承隔板82将管路焊点集中端4与电路部分隔开,即使蒸发器3管路焊点发生可燃性制冷剂泄露,第一支承隔板81及第二支承隔板82可以阻延泄露的制冷剂从管路焊点集中端向电路部分扩散。支承隔板8与蒸发器3之间为机械式固定, 会存在一定的细小的孔隙,但对隔离的效果无影响。为满足支承隔板8与底座9配合的密闭性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面板(1)、进风口(2)、蒸发器(3)、电路部分、贯流风叶(7)、底座(9)及出风口(11),所述电路部分包括控制盒组件(5)、贯流风叶电机及摆叶电机,所述蒸发器(3)包括蒸发器本体以及管路焊点集中端(4),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3)的管路焊点全部集中在管路焊点集中端(4),所述管路焊点集中端(4)与电路部分分别位于空调室内机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书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