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可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7078417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温湿度可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即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旁通管间隔设于空气处理末端内并自入口至出口依次排列,第一控制阀、液压泵、低温冷源、高温冷源串联连接,第一控制阀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输入端,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和旁通管一端,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和旁通管另一端连接高温冷源的输入端。本空气调节系统结构简单,可对空气温湿度实现独立控制,有效节省了能源消耗,达到实现快速调节室内舒适环境的目的。(*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湿度可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空气调节系统广泛应用于人类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通常适宜的环境指标包含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而常规的空调系统一般仅调节空气温度,对空气湿度不能单独调节,因此对于要求较高的舒适性空调系统或工业空调系统往往需要采用外加热源,如电加热器或蒸汽加热等来实现湿度的独立控制。这往往导致空调系统中冷热源抵消,能源消耗大。近年来提出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将空气温度和湿度采用不同的调节系统进行分别处理,实现独立控制,如采用高温冷水机组制取的冷水送至显热处理末端控制温度,但没有空气除湿功能,采用低温冷水机组制取的冷水送至新风机组进行除湿;该系统具有节能高效的特点,但是该系统由于利用两套不同的设备实现空气温湿度独立控制,导致系统复杂,同时由于两套系统完全独立,尤其是显热处理末端不能除湿,导致空调系统开启时,湿负荷较大,不能充分利用两套系统协同工作,导致空调房间不能快速实现除湿降温,从而无法快速实现室内适宜的舒适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湿度可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 本空气调节系统结构简单,可对空气温湿度实现独立控制,有效节省了能源消耗,达到实现快速调节室内舒适环境的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温湿度可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末端、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旁通管、低温冷源、高温冷源、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 第三控制阀和液压泵,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旁通管间隔设于所述空气处理末端内并自入口至出口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控制阀、液压泵、低温冷源、高温冷源依次串联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和所述旁通管一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和旁通管另一端连接所述高温冷源的输入端。进一步,上述低温冷源、高温冷源、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旁通管内的换热介质是水或防冻液。进一步,本空气调节系统还包括若干中间冷源,所述若干中间冷源串接于所述低温冷源与高温冷源之间。进一步,上述低温冷源输出端与高温冷源输入端的温差大于5°C。进一步、上述低温冷源和高温冷源分别是低温冷水机和高温冷水机。进一步、上述空气处理末端是风机盘管或空气处理箱。由于本技术温湿度可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第一3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旁通管间隔设于空气处理末端内并自入口至出口依次排列,第一控制阀、液压泵、低温冷源、高温冷源串联连接,第一控制阀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输入端,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和旁通管一端,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和旁通管另一端连接高温冷源的输入端。本空气调节系统结构简单,可对空气温湿度实现独立控制,有效节省了能源消耗,达到实现快速调节室内舒适环境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温湿度可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空气调节系统空气处理的焓湿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温湿度可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末端1、 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旁通管4、低温冷源5、高温冷源6、第一控制阀8、第二控制阀 9、第三控制阀10和液压泵7,所述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旁通管4间隔设于所述空气处理末端1内并自入口至出口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控制阀8、液压泵7、低温冷源5、高温冷源6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8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0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0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输入端和所述旁通管4 一端, 所述第二换热器3的输出端和旁通管4另一端连接所述高温冷源6的输入端。本系统工作时,需处理的高温高湿空气自空气处理末端1入口进入先与第一换热器2换热后被降温除湿,变为低温低湿空气,第一换热器2内的换热介质经换热后通过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0分别输入第二换热器3和旁通管4中,低温低湿空气在空气处理末端1内再与第二换热器3和旁通管4换热成为满足控制要求的温湿度空气后自空气处理末端1出口输出,低温低湿空气的温度可以通过第一控制阀8调节第一换热器2的换热介质流量实现调节,空气处理末端1出口的空气温湿度可以通过第二控制阀9和第三控制阀10调节第二换热器 3和旁通管4中的换热介质流量比实现调节。低温冷源5和高温冷源6提供空气温度和湿度调节的能源,液压泵7用于本系统中换热介质的传输。进一步,上述低温冷源5、高温冷源6、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旁通管4内的换热介质是水或防冻液。进一步,本空气调节系统还包括若干中间冷源11,所述若干中间冷源11串接于所述低温冷源5与高温冷源6之间。若干中间冷源11的设置有利于提高空气与第一换热器 2、第二换热器3和旁通管4的换热,加大低温冷源5输出端与高温冷源6输入端之间的温差。进一步,上述低温冷源5输出端与高温冷源6输入端的温差大于5°C。低温冷源输出端与高温冷源输入端温差增大后,在同等制冷量的条件下,可以减少换热介质的流量,从而可以显著减少液压泵的功耗,尤其是对于大型空调系统、换热介质输送距离长的情况下, 其节能效果更为显著。减少换热介质流量后,在同样阻力的情况下,还可以减小管道直径,从而节省成本。低温冷源5输出端与高温冷源6输入端温差增大后,并采用多个中间冷源11,可以较大幅度提高本系统的效率,即在制取低温冷源的制冷机与常规制冷机相同的情况下,制取高温冷源的制冷机与常规制冷机相比,其效率可以明显提高。进一步、上述低温冷源5和高温冷源6分别是低温冷水机和高温冷水机。进一步、上述空气处理末端1是风机盘管或空气处理箱。风机盘管或空气处理箱可以有不同配置,包括配置不同的换热器,风机,过滤器等。根据本空气调节系统不同的应用场合,本系统可采用多个设置有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和旁通管4的空气处理末端1,便于同一空间内多路空气的温湿度控制。如图2所示,常规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仅控制空气温度,其送风状态点只能位于空气饱和线12附近的某点13,而本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的送风状态点可以位于空气饱和线12上方的某点14,表示其温度和湿度可以独立调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有效解决空气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即利用一套简单的相容系统,实现空气温湿度的独立控制,具有节能高效的优点,同时可以快速实现空气的降温和除湿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温湿度可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末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旁通管、低温冷源、高温冷源、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液压泵,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旁通管间隔设于所述空气处理末端内并自入口至出口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控制阀、液压泵、低温冷源、高温冷源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输入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湿度可独立控制的空气调节系统,包括空气处理末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旁通管、低温冷源、高温冷源、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和液压泵,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旁通管间隔设于所述空气处理末端内并自入口至出口依次排列,所述第一控制阀、液压泵、低温冷源、高温冷源依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和所述旁通管一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和旁通管另一端连接所述高温冷源的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一军张伟江许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成信建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福建成信绿集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