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单轨组合悬臂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4512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空单轨组合悬臂吊,包括位于建筑结构外侧的主吊和位于建筑结构内侧的副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在建筑结构外侧设悬臂主吊,在建筑结构内侧设副吊的结构,不但能够完成大型设备穿越超高孔洞的吊装就位,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制作时机械设备及人力投入较少和制作所用材料二次回收率高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悬臂吊,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空单轨组合悬臂吊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高层及超高层的大型起重机,大都采用龙门式起重机,采用龙门式起重机的主要不足之处为①结构复杂,制作难度大;②结构动力点多,需投入机械设备及人力资源较多;③主吊结构制作需用材料量较大,材料二次回收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高空单轨组合悬臂吊, 该悬臂吊结构简单,制作所用材料二次回收率较高,机械设备及人力投入较少。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空单轨组合悬臂吊,包括位于建筑结构外侧的主吊和位于建筑结构内侧的副吊;所述主吊包括与建筑结构的上部固接的悬臂,所述悬臂设有稳定装置;所述悬臂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单轨, 所述悬臂单轨上设有主吊单轨小车,所述主吊单轨小车的外端与平衡钢丝绳的一端连接, 所述平衡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外侧导向滑轮与平衡倒链连接,所述平衡倒链固装在建筑结构上;所述主吊单轨小车上绕有主吊受力钢丝绳,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的末端设有主吊吊钩,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出所述主吊单轨小车后绕经内侧第一导向滑轮和内侧第二导向滑轮连接在卷扬机上,所述卷扬机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内侧第一导向滑轮安装在所述悬臂上, 所述内侧第二导向滑轮连接在建筑结构的底部,且位于所述内侧第一导向滑轮的正下方; 在所述主吊单轨小车上,所述平衡钢丝绳的连接位置与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的水平绕出位置对称;所述副吊包括与建筑结构固接的单轨横梁,所述单轨横梁位于所述悬臂的下方且装有副吊单轨小车,所述副吊单轨小车上设有副吊受力钢丝绳,所述副吊受力钢丝绳的末端设有副吊吊钩。所述悬臂的稳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悬臂上方的斜拉揽风钢丝绳和对称布置的水平揽风钢丝绳;所述斜拉揽风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悬臂的外侧端部连接,另一端绕经与建筑结构固接的导向装置与建筑结构的顶部连接;所述水平揽风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悬臂的外侧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建筑结构连接。所述导向装置包括与建筑结构固接的钢构架和固接在其顶部的导向部件,所述导向部件的横截面外轮廓顶部为弧形。所述悬臂的内侧端部通过三角架与建筑结构连接。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在建筑结构外侧设悬臂主吊,在建筑结构内侧设副吊的结构,不但能够完成大型设备穿越超高孔洞的吊装就位,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制作时机械设备及人力投入较少和制作所用材料二次回收率高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面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主吊的立面图;图4是本技术副吊的立面图;图5是本技术副吊单轨横梁连接的结构图;图6是本技术导向装置的结构图。图中1、悬臂,2、斜拉揽风钢丝绳,3、建筑结构,4、外侧导向滑轮,5、主吊受力钢丝绳,6、三角架,7-1、内侧第一导向滑轮,7-2、内侧第二导向滑轮,8、导向装置,8-1、钢构架, 8-2、导向部件,9、配重,10、水平揽风钢丝绳,11、主吊单轨小车,12、卷扬机,13、平衡倒链, 14、平衡钢丝绳,15、副吊受力钢丝绳,16、单轨横梁,17、副吊单轨小车,18、主吊吊钩,19、副吊吊钩。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 图6,一种高空单轨组合悬臂吊,包括位于建筑结构3外侧的主吊和位于建筑结构内侧的副吊;所述主吊包括与建筑结构3的上部固接的悬臂1,所述悬臂1设有稳定装置;所述悬臂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单轨,所述悬臂单轨上设有主吊单轨小车11,所述主吊单轨小车11 的外端与平衡钢丝绳14的一端连接,所述平衡钢丝绳14的另一端绕过外侧导向滑轮4与平衡倒链13连接,所述平衡倒链13固装在建筑结构3上;所述主吊单轨小车11上绕有主吊受力钢丝绳5,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5的末端设有主吊吊钩18,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5出所述主吊单轨小车11后绕经内侧第一导向滑轮7-1和内侧第二导向滑轮7-2连接在卷扬机12上,所述卷扬机12通过配重9固定在地面上,内侧第一导向滑轮7-1安装在悬臂1上, 内侧第二导向滑轮7-2连接在建筑结构的底部,且位于内侧第一导向滑轮7-1的正下方;在所述主吊单轨小车11上,所述平衡钢丝绳14的连接位置与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5的水平绕出位置对称,以使主吊单轨小车11受力平衡;所述副吊包括与建筑结构3固接的单轨横梁16,所述单轨横梁16位于所述悬臂1 的下方且装有副吊单轨小车17,所述副吊单轨小车17上设有副吊受力钢丝绳15,所述副吊受力钢丝绳15的末端设有副吊吊钩19。所述悬臂1的稳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悬臂1上方的斜拉揽风钢丝绳2和对称布置的水平揽风钢丝绳10 ;所述斜拉揽风钢丝绳2的一端与所述悬臂1的外侧端部连接,另一端绕经与建筑结构3固接的导向装置8与建筑结构3的顶部连接;所述水平揽风钢丝绳10的一端与所述悬臂1的外侧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建筑结构3连接。上述稳定装置形成了悬臂 1在铅垂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两个稳定固定结构,使悬臂1的连接稳定可靠。所述导向装置8包括与建筑结构3固接的钢构架8-1和固接在其顶部的导向部件 8-2,所述导向部件8-2的横截面外轮廓顶部为弧形。在建筑结构3上安装导向装置8可以使建筑结构3免受损坏。所述悬臂1的内侧端部通过三角架6与建筑结构3连接,可使悬臂1的连接更加可靠。采用本技术吊装设备就位的方法一)用主吊将设备吊至预留洞口处,并使设备与预留洞口的边缘有效搭接;1)正向启动卷扬机,将设备提升至预留孔洞上方,制动卷扬机;2)放松平衡倒链,设备在水平移动的同时下降,逐步移向预留洞口处;3)重复步骤1)和2、,通过启停卷扬机和松紧平衡倒链调整设备的位置,直至设备本体与预留洞口的边缘有效搭接;二)用副吊向建筑结构的内部牵引设备,松开主吊吊钩,用副吊将设备吊装就位。 副吊可以采用倒链牵弓I,也可以由单轨小车自带的动力机构驱动。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空单轨组合悬臂吊,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建筑结构外侧的主吊和位于建筑结构内侧的副吊;所述主吊包括与建筑结构固接的悬臂,所述悬臂设有稳定装置;所述悬臂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单轨,所述单轨上设有主吊单轨小车,所述主吊单轨小车的外端与平衡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平衡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外侧导向滑轮与平衡倒链连接,所述平衡倒链固装在建筑结构上;所述主吊单轨小车上绕有主吊受力钢丝绳,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的末端设有主吊吊钩,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出所述主吊单轨小车后绕经内侧第一导向滑轮和内侧第二导向滑轮连接在卷扬机上,所述卷扬机固定在地面上;在所述主吊单轨小车上,所述平衡钢丝绳的连接位置与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的水平绕出位置对称;所述副吊包括与建筑结构固接的单轨横梁,所述单轨横梁位于所述悬臂的下方且装有副吊单轨小车,所述副吊单轨小车上设有副吊受力钢丝绳,所述副吊受力钢丝绳的末端设有副吊吊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单轨组合悬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空单轨组合悬臂吊,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建筑结构外侧的主吊和位于建筑结构内侧的副吊;所述主吊包括与建筑结构固接的悬臂,所述悬臂设有稳定装置;所述悬臂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单轨,所述单轨上设有主吊单轨小车,所述主吊单轨小车的外端与平衡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平衡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外侧导向滑轮与平衡倒链连接,所述平衡倒链固装在建筑结构上;所述主吊单轨小车上绕有主吊受力钢丝绳,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的末端设有主吊吊钩,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出所述主吊单轨小车后绕经内侧第一导向滑轮和内侧第二导向滑轮连接在卷扬机上,所述卷扬机固定在地面上;在所述主吊单轨小车上,所述平衡钢丝绳的连接位置与所述主吊受力钢丝绳的水平绕出位置对称;所述副吊包括与建筑结构固接的单轨横梁,所述单轨横梁位于所述悬臂的下方且装有副吊单轨小车,所述副吊单轨小车上设有副吊受力钢丝绳,所述副吊受力钢丝绳的末端设有副吊吊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红生振杰王存贵倪惠平罗旭东王建旭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六局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