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的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2295 阅读:3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的换热器,至少包括壳体及管板,所述管板中穿设有多根椭圆扁螺旋换热管;所述椭圆扁螺旋换热管至少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位于中部的异形管段及分别位于所述异形管段两端的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一体构成;所述异形管段具有椭圆扁横截面,该椭圆的长轴与短轴一起相对所述管体的轴线具有一旋转夹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由于采用了椭圆扁螺旋换热管,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具有成本低,制造便利等有益效果,适用于石油、化工、化肥、锅炉、制药、食品、电力、核能、环保、供热等多种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换热器在工业、民用中的应用非常普及。随着节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换热器的种类越来越多,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压力的换热器其结构和型式亦不相同。换热器的种类随新型、高效换热器的开发不断更新。换热器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按照换热原理、传热种类、传热元件等不同要素来分类。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包括管板1、换热管3、壳体5及管箱6等。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补偿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前管板3、后管板3、管束6 及换热管8等。图3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U型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管板2、管箱4,壳体1中设有U型换热管13,U型换热管13的两端贯穿管板2与管箱4连通。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套管式换热器,包括内管1、内管管接头2、内管管板3、 外管管板5、法兰6、壳体7等。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虽然种类繁多,但都是应用了现有的各种换热管。众所周知, 换热管是换热设备的关键部件,换热管的换热效率直接影响到换热设备的工作效率。换热器的效率和节能的核心在于换热管。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换热效率高、制造便利的新型的换热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制造便利的应用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的换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的换热器,至少包括壳体及管板,所述管板中穿设有多根椭圆扁螺旋换热管;所述椭圆扁螺旋换热管至少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位于中部的异形管段及分别位于所述异形管段两端的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一体构成;所述异形管段具有椭圆扁横截面,该椭圆的长轴与短轴一起相对所述管体的轴线具有一旋转夹角。较佳地,所述长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管体的直径。较佳地,所述第一直管段与所述第二直管段为不等长或等长。较佳地,所述管体为焊管。较佳地,所述管体为无缝直光管。较佳地,所述旋转夹角为顺时针或逆时针。较佳地,所述旋转夹角为1° -75°。较佳地,所述管体为U型。较佳地,所述管体为S型。较佳地,所述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由于采用了椭圆扁螺旋换热管,提高了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在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上要大大高于现有的换热器。本专利技术尤其适用以焊管做为换热管的原材料,而焊管的成本比现有技术中用作换热管原材料的无缝直光管的成本至少低20%左右,因而本专利技术大幅度地降低了换热器的制造成本。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的换热器,由于椭圆扁螺旋换热管还可以具有直管段,在制造换热器时,换热管的直管段与管板的密封效果好,更适于现有换热器的制作技术,其设计寿命和使用寿命大大高于现有的换热器。更进一步地,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的第一直管段与第二直管段可以不等长,这样在制作换热器时,可以方便地借位安装,大大降低了空间局限性,提高了设备空间的利用率。本专利技术使用的椭圆扁螺旋换热管,更适合传统换热器的制造工艺,其与管板的连接既可胀贴,也可焊接,同时也可胀焊结合使用。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管体还可以是U型或S型,极大地拓展了应用领域,可以适用于各种种类、型号、规格的换热器。本专利技术的应用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的换热器,可以应用于现有的各种管壳式换热器、沉浸式蛇管换热器、喷淋式换热器,以及各种浮头式换热器、立式管板式换热器或卧式管板式换热器、U型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双壳程换热器、釜式重沸器、填料函分流式换热器等,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便利等有益效果,适用于石油、化工、化肥、锅炉、制药、食品、电力、核能、环保、供热等多种行业中。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补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一种U型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一种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的实施例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实施例1 管壳式换热器是应用最广泛的换热器之一,主要由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包括椭圆扁螺旋换热管1、 管板4和管束体,管板4上设置有管孔,若干椭圆扁螺旋换热管1插设在管板4的管孔内。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采用了椭圆扁螺旋换热管。如图6、图7所示为一种椭圆扁螺旋换热管1,其主体是一金属的管体,尤其是,本实施例中为金属焊管。管体合围形成一供换热介质在其中流通的介质通道,以实现管体内外介质的换热。本专利技术中,管体由位于中部的异形管段10,及分别位于异形管段10两端的第一直管段11、第二直管段12 —体构成。异形管段11具有椭圆扁横截面,并且,该椭圆的长轴与短轴一起相对管体的轴线具有一旋转夹角。本实施例中,异形管段11的长轴的长度大于管体的直径。进一步地,第一直管段11与第二直管段12为不等长。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椭圆扁螺旋换热管在用于装配换热设备时,由于管板的间距空间有限,采用两端不等长的直管段,在装配时就可以往一端借尺寸,以充分利用管板之间的空间,提高了换热设备安装的便利性。当然,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第一直管段11与第二直管段12为等长。具体地,在不同实施例中,上述旋转夹角可以为顺时针,也可以为逆时针。旋转夹角可以在1°至75°中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一般而言,旋转夹角的大小与管体的长度相关,管体的长度越长,可以采取的旋转夹角也就越大。上述各种旋转夹角的选用,还与换热介质的流体力学属性有关,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可适用于不锈钢直光管(无缝钢管),尤其适用于金属焊管。本专利技术中的椭圆扁螺旋换热管还由于制管成型后没有冷加工,因此内部结构应力基本消除,抗结垢性、耐蚀性更好。本专利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更便利等有益效^ ο根据客户需要,本专利技术中的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的整体长度可以在0米至数十米之间选取。当然,如果合理配置热处理炉,本专利技术中的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的整体长度还可以在任意长度,而不受限于冷加工设备的规格。一台完善的换热器在设计或选型时应满足合理地实现所规定的工艺条件、结构安全可靠、便于制造、安装、操作和维修及经济上的合理。因此,在换热器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各参数的均衡性。换热管构成了换热器的传热面,换热管的尺寸和形状对传热有很大影响。采用小直径的换热管时,换热器单位体积的换热面积大一些,设备比较紧凑,单位传热面积的金属消耗量少,传热系数也较高。因此,对粘性大或者污浊的流体一般选择大直径的换热管,对较清洁的流体一般选择小直径的换热管。换热管的材料的参数选择应根据介质的压力、温度及腐蚀性来确定。换热管在管板上的排列不单要考虑到设备的紧凑性,还要考虑到流体的性质、结构设计以及加工制造方面的情况。另外,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常采用组合排列方法,其每一程中一般都采用三角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椭圆扁螺旋换热管的换热器,至少包括壳体及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中穿设有多根椭圆扁螺旋换热管;所述椭圆扁螺旋换热管至少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位于中部的异形管段及分别位于所述异形管段两端的第一直管段、第二直管段一体构成;所述异形管段具有椭圆扁横截面,该椭圆的长轴与短轴一起相对所述管体的轴线具有一旋转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详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米钢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