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体能恢复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71042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包括机架、密封舱、移动座椅和电气控制系统,机架上设置有真空泵或风机以及暖风机;密封舱上设置有开口大小可以调节的软帘密封门,电气控制系统与暖风机以及真空泵或风机的控制电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实现密封舱内中药熏蒸功能的蒸汽机,该蒸汽机的蒸汽输出管路与密封舱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体能恢复舱有效地实现了负压-大气压相交替的环境与中药熏蒸环境的有机结合;在加快运输代谢产物的同时,也使其处于一个下肢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加快、温通血脉、消肿止痛、消除疲劳的中药熏蒸状态,对消除训练带给运动员的疲劳和快速恢复运动员的体能有明显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下肢体能恢复舱,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将负压血管扩张技术与中药熏蒸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下肢体能恢复舱。
技术介绍
下体负压是研究血液动力学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生理学研究方法,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负压封闭治疗技术由苏联、德国和美国创伤外科专家提出并很快应用在临床治疗中。目前该技术主要用于对化脓的感染创面进行引流,能显著地降低创面的细菌负荷,明显提高创面愈合的速度。另外,也有用此技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性功能障碍等病例的报道。近几年德国利用该技术原理研制出了一种体能再生系统,主要应用在竞技训练中和康复治疗中。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下体负压定量改变下体的血容量和血流分布,从而加快促进运动所产生的血乳酸和肌酸激酶的代谢,使运动员的体能得到快速恢复。目前德国研制的该系统由于价格较为昂贵,且功能单一,在我国只应用于极个别的国家级运动队。熏蒸疗法属于中医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利用煮沸后产生的气雾通过预先配制好的中药进行熏蒸,药力携热力直接作用于所熏部位,达到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温通血脉、消肿止痛,最后起到治病、防病和消除疲劳的作用。由于中药熏蒸疗法简便易行,消除疲劳的作用明显,目前已被优秀运动队广泛采用。如果将现有的体能恢复系统与我国传统的中药熏蒸疗法相结合,将能有效解决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的体能恢复和消除疲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将负压血管扩张技术与中药熏蒸技术结合在一起的下肢体能恢复舱。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包括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的机架、固定于机架一端的密封舱、设置于机架另一端的移动座椅以及电气控制系统,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使密封舱成负压状态的真空泵或风机以及用于对密封舱进行干燥的暖风机;密封舱上设置有与人体相配合的且开口大小可以调节的软帘密封门,所述电气控制系统与暖风机以及真空泵或风机的控制电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实现密封舱内中药熏蒸功能的蒸汽机,该蒸汽机的蒸汽输出管路与密封舱相连通。机架用于对密封舱和移动座椅进行支撑,密封舱用于形成一个人体下体可以进入的密封环境;待使用人员躺卧在移动座椅上,以便方便地进出于密封舱。可以采用真空泵或风机使密封舱处于负压状态,暖风机用于密封舱内的干燥;恢复舱的使用者通过软帘密封门将下体伸入密封舱,通过改变软帘密封门的大小,使密封舱处于密封状态,以便在真空泵或风机的工作下使其处于负压状态。设置蒸汽出口与密封舱相连通的蒸汽机,配合真空泵或风机所产生的负压-大气压相交替的环境,还能使使用者处于中药熏蒸的环境中;对使用者实现了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利用负压和大气压有规律间歇交换的方式,使使用者下肢血管间歇扩张和复原,以加快运动代谢产物的运输。二是利用中药熏蒸的方式,促使皮肤毛孔扩张和汗液的排除,以促进运动代谢产物的排出,并使中药以气雾的形式直接作用于下肢皮肤表面,在热力作用下,使下肢血管扩张,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的新陈代谢、温通血脉、消肿止痛,消除疲劳。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所述密封舱内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装置。采用紫外线消毒装置可有效杀死密封舱内的细菌等有害微生物,有利于保证密封舱内具有清洁环境。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所述密封舱内设置有清洗装置,该清洗装置包括水泵和设置于密封舱内与水泵相连通的喷淋器。通过水泵和喷淋器实现了对密封舱内部的喷淋和清洗。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所述密封舱的形状为圆柱形,材料为厚度为3mm的冷轧钢板。采用厚度为3mm的冷轧钢板可以满足大气压力要求。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对移动座椅进行导向的座椅导轨以及驱动移动座椅运动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产生驱动移动座椅运动的力矩,座椅导轨实现对移动座椅的导向;使用者通过控制移动座椅的移动方向,可有效地进出于密封舱。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控制信号采集模块、信号数据处理模块和控制信号输出模块,所述控制信号采集模块为设置于密封舱上方的液晶控制面板。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手动控制和程序自动控制两部分,手动控制可自由设置负压-大气压工作时间和间歇时间、负压大小、总工作时间,以及熏蒸温度、时间,清洗消毒时间;程序自动控制根据不同恢复治疗目的,可设计多个程序组合,供使用者选择。控制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各种控制信号,信号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控制信号输出模块用于对各设备进行直接控制。控制信号输出模块采用液晶控制面板,并设置在密封舱上, 有利于使用者方便地输入控制信号,以便对各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还包括具有上网、视频和音频播放功能的多媒体视听装置,该视听装置包括设置于密封舱上方且朝向人体的显示器。按装了多媒体视听装置,可使运动员在负压和熏蒸过程中同时得到心理放松,以增加恢复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所述蒸汽机到密封舱的蒸汽出口处设置有中药熏蒸包。中药熏蒸包设置在蒸汽进入到密封舱处,有利于实现良好的熏蒸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所述真空泵或风机能使密封舱产生的负压范围为!.OxlO5 2.5x103a。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调整所能产生的最大负压值。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在靠近软帘密封门处设置有对产生负压的真空泵或风机进行关断的手动停机开关。在负压-大气压相互交替的过程中,对于有的使用者来说,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当使用者感到不适时可以通过手动停机开关来关停真空泵或风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设置有产生负压的真空泵或风机的密封舱上设置起熏蒸作用的蒸汽机,有效地实现了负压-大气压相交替的环境与中药熏蒸环境的有机结合;在使用者实现了下肢体血管间歇扩张和复原以加快运动代谢产物运输的同时,也使其处于一个下肢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加快、温通血脉、消肿止痛、消除疲劳的中药熏蒸状态,对消除训练带给运动员的疲劳和快速恢复运动员的体能有明显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紫外线消毒装置和喷淋器,实现了对密封舱的自动清洗和消毒,有效地保证了密封舱内的卫生条件。通过设置驱动电机和座椅导轨,使得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进出密封舱;通过安装多媒体视听装置,使运动员在负压和熏蒸过程中同时得到心理放松,增加了恢复效果。 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架,2密封舱,3移动座椅,4真空泵或风机,5蒸汽机,6暖风机,7水泵,8 驱动电机,9座椅导轨,10减速箱,11喷淋器,12软帘密封门,13液晶控制面板,14人体,15 轮子。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下肢体能恢复舱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机架1、密封舱2、移动座椅3、真空泵或风机4、蒸汽机5、暖风机6、水泵7、驱动电机8、座椅导轨9、减速箱10、喷淋器11、软帘密封门12、液晶控制面板13 ;所示的机架1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密封舱2设置在机架1上方的左侧,密封舱2左端密封,右端设置有软帘密封门12 ;密封舱2为圆柱形,其材料可以采用3mm厚的冷轧钢板。移动座椅3设置在机架1上方的右侧,机架1 上设置有与移动座椅3相配合的座椅导轨9,机架1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移动座椅3运动的驱动电机8,通过驱动电机8的驱动和座椅导轨9的导向,可有效地实现移动座椅3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体能恢复舱,包括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的机架(1)、固定于机架一端的密封舱(2)、设置于机架另一端的移动座椅(3)以及电气控制系统,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使密封舱(2)成负压状态的真空泵或风机(4)以及用于对密封舱进行干燥的暖风机(6);密封舱上设置有与人体相配合的且开口大小可以调节的软帘密封门(12),所述电气控制系统与暖风机以及真空泵或风机的控制电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实现密封舱(2)内中药熏蒸功能的蒸汽机(5),该蒸汽机的蒸汽输出管路与密封舱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平范玉存刘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动之美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