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7318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治疗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的药物,以苏叶、防风、芦根、桔梗、麦冬、生甘草为主要原料,还可以含有连翘、薄荷、菊花、金莲花。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中药配方口感舒适,不损伤脾胃,适宜长期服用,有效缓解咽喉症状,尤其是能治愈慢性咽炎。本配方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剂工艺,制成茶剂、颗粒剂、片剂、丸剂、口服液等各种口服剂型及口含片剂、喷雾剂等局部用药剂型,具有宣肺利咽、生津降火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的药物,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由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慢性咽喉炎的药剂。
技术介绍
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任何年龄, 且男女发病率疾病基本一致。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咽喉炎的发生与受凉、疲劳、烟酒过度、长期受化学气体或粉尘刺激等因素有关。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或病毒乘机侵入而致病。本病也常常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等,或慢性全身性疾病(如慢性肾病、关节炎、恶性肿瘤)等。慢性咽喉炎症状表现复杂,以咽部不适、咽部堵塞、咽干、咽痛等为主要表现,且病程长,容易复发。随着城市大气污染的日益加重,咽喉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医常用抗生素含片治疗,易产生耐药性,降低机体抵抗力。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属于中医的“喉痹”范畴。本专利技术以中药为原料,组方时严格遵循了中医理论。临床上,中医治疗慢性咽喉炎时,多分为肺胃阴虚和肾阴亏虚两型。肺胃阴虚证,治法养阴润燥,代表方为养阴清肺汤;肾阴亏虚证,治法滋阴降火,代表方为知柏地黄汤。临床常用的口服中成药有玄麦甘桔颗粒、清喉利咽颗粒、清宁丸、牛黄解毒丸、牛黄解毒片、利咽解毒颗粒、青果丸、板蓝根颗粒、六神丸、复方穿心莲片等。上述中成药多以苦寒泻火、清热解毒为主,长期服用时,患者常因苦寒过度常损伤脾胃,使病情反而迁延难愈。 因此,临床上亟须一种疗效确切、口感舒适、适宜长期服用治疗慢性咽喉炎的药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宣肺利咽、生津降火功效的药剂,能有效缓解咽喉症状,尤其是能治愈慢性咽炎。本专利技术的中药配方口感舒适,无苦寒伤胃的弊病,适宜长期服用。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运用中医理论对喉痹的治疗原则,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的认识,选择能达到专利技术目的的中药味原料制成药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选择苏叶、防风、芦根、桔梗、麦冬、生甘草作为主要原料,能起到宣肺利咽、生津降火的功效,可以通过不同的制剂工艺,制成颗粒剂、片剂、丸剂、口服液等各种口服剂型及口含片剂、喷雾剂等局部用药剂型,还可以制成袋泡茶,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所述主药配伍其他能够治疗咽炎的药物,或配伍能够改善声带疾病症状的药物,制成中药制剂,用于治疗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的药物,其原料组成的主成分及重量 )配比为苏叶5 15%,防风4 10%,芦根10 30%,桔梗4 15%,麦冬10 30%,生甘草4 10%。本专利技术的原料成分还含有连翘、薄荷、菊花、金莲花或其组合,与上述六种原料主成分的重量(% )配比分别为6 15% 4 10% 5 12% 3 13% (以苏叶5 15%计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原料成分包含连翘与薄荷组合时,其重量(%)配比为6 15% 4 10% (以苏叶5 15%计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原料成分包含连翘与菊花组合时,其重量(%)配比为6 15% 5 12% (以苏叶5 15%计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原料成分包含连翘与金莲花组合时,其重量(%)配比为6 15% 3 13% (以苏叶5 15%计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原料成分包含薄荷与菊花组合时,其重量(%)配比为4 10% 5 12% (以苏叶5 15%计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原料成分包含薄荷与金莲花时,其重量(%)配比为5 12% 3 13% (以苏叶5 15%计算)。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原料成分包含菊花与金莲花时,其重量(%)配比为5 12% 3 13% (以苏叶5 15%计算)。上述药物原料可以通过药剂学可接受的工艺过程制备成各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上述药物原料可以通过药剂学可接受的工艺过程制备成各种口服剂型。苏叶在传统中药理论中作为解表药应用,本专利技术发现该中药具有较强的抗炎、抑菌作用,对慢性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治疗慢性咽喉炎的药物组合中,以苏叶为主要原料,疗效显著。苏叶、防风、芦根、桔梗、麦冬、生甘草加连翘、薄荷,或加连翘、菊花,或加连翘、金莲花,或加菊花、薄荷,或加薄荷、金莲花,或以上所有药物合用,都有显著的宣肺利咽、生津降火的作用。上述所有药物合用,能有效缓解咽炎症状。本专利技术用临床试验方法证明上述技术方案的有效性。中医理论认为,五脏六腑及十四正经都与咽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肺为五脏华盖,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饮入于胃,游移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此,要改善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吞咽不适,就需要选择入肺胃经,改善胃脾肺功能,具有宣肺利咽、生津降火的药物。苏叶,入肺经,能宣肺、解表、散寒;入胃经,能和胃安胎、解鱼蟹之毒;芦根配伍麦冬,能宣肺养阴生津降火;桔梗配伍生甘草,能宣肺利咽、化痰泻火;防风为“风中润剂”,配合苏叶加强宣肺的作用,有效缓解慢性咽喉炎咽痒干咳。诸药配合能起到宣肺利咽、生津降火的功效,有效改善慢性咽喉炎临床症状,长期服用能彻底治愈慢性咽炎,且无苦寒损伤脾胃的弊病。本专利技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严密组方,经合理制备工艺可制成茶剂、胶囊、片剂、含片、水丸、蜜丸、滴丸、颗粒剂、喷雾剂及擦剂及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具有宣肺利咽、生津降火,治疗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气味芳香、口感甘甜、疗效显著、不伤脾胃,便于患者长期坚持服用,彻底根治慢性咽喉炎。同时,该制备方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率高。本专利技术功能与主治宣肺利咽,清热降火,适用于肺气不宣、津亏火旺型慢性咽喉炎。主要症状为咽痛、咽干、吞咽不利、声音嘶哑、咽喉粘膜滤泡增生,舌红,苔白或白黄,脉细或滑或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苏叶、防风、芦根、桔梗、麦冬、生甘草及连翘、薄荷、菊花、金莲花为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其主要性能如下苏叶辛,温。入肺经、脾经。散寒解表,理气宽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咳嗽,胸腹胀满。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为“风药中之润剂”。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本品性味甘寒, 既能清透肺胃气分实热,又能生津止渴、除烦、清胃热而止呕逆、清热利尿。麦冬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菊花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金莲花味苦,性寒,无毒。清热解毒。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急性结膜炎,急性淋巴管炎,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慢性咽喉炎及声带疾病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原料组成的主成分及重量(%)配比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昶张渠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爱医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