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模组及其扣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64627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模组及其扣挂机构,扣挂机构用来扣挂电子装置于支撑壁上,该电子装置具有壳体,该扣挂机构包含固定片、至少一第一连杆、至少一第二连杆、第一臂杆、第二臂杆、第一挂杆及第二挂杆。该固定片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壳体上。该第一连杆枢接于该固定片的第一侧及该第一臂杆。该第二连杆枢接于该固定片的第二侧及该第二臂杆。该第一挂杆枢接于该第一臂杆。该第二挂杆枢接于该第二臂杆并与该第一挂杆交叉枢接,该第二挂杆用于与该第一挂杆共同扣挂于该支撑壁上。当该第一连杆以及该第二连杆相对枢转时,该第一挂杆与该第二挂杆相对枢转。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简化扣挂机构的组装与拆卸流程,亦可解决破坏支撑壁的壁面外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子模组及其扣挂机构,尤指一种可扣挂于支撑壁上的电子模组及其扣挂机构。
技术介绍
一般用来悬挂显示器于支撑壁面上的悬挂机构通常会包含有扣勾构件以及悬挂构件,其常见的结构设计,举例来说,请参阅图1,其为先前技术的显示器10、扣挂机构12以及支撑壁14的爆炸示意图。由图1可知,扣挂机构12包含至少一扣勾构件16 (于图1中显示二个)以及相对应的悬挂构件18,其安装方式为先将悬挂构件18锁立于支撑壁14上, 并接着将扣勾构件16经由螺丝锁固于显示器10的壳体背侧上,最后在将扣勾构件16扣挂于悬挂构件18上之后,即可利用扣勾构件16与悬挂构件18之间的结构扣合而将显示器10 悬挂固定于支撑壁14上。然而,上述悬挂设计会导致费时费工的螺丝安装以及拆卸流程。此外,在悬挂构件与支撑壁的锁固上,由于必须先在支撑壁上钻孔后才能产生可供螺丝锁固的螺丝孔洞,因此会造成支撑壁的壁面外观受到破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扣挂于支撑壁上的电子模组及其扣挂机构,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来扣挂电子装置于支撑壁上的扣挂机构,该电子装置具有壳体,该扣挂机构包含固定片、至少一第一连杆、至少一第二连杆、第一臂杆、第二臂杆、第一挂杆及第二挂杆。该固定片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壳体上。该第一连杆枢接于该固定片的第一侧及该第一臂杆。该第二连杆枢接于该固定片的第二侧及该第二臂杆,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该第一挂杆枢接于该第一臂杆。该第二挂杆枢接于该第二臂杆并与该第一挂杆交叉枢接,该第二挂杆用于与该第一挂杆共同扣挂于该支撑壁上。当该第一连杆以及该第二连杆相对枢转时,该第一挂杆与该第二挂杆相对枢转。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可扣挂于支撑壁上的电子模组,其包含电子装置以及扣挂机构。该电子装置具有壳体。该扣挂机构包含固定片、至少一第一连杆、至少一第二连杆、第一臂杆、第二臂杆、第一挂杆及第二挂杆。该固定片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壳体上。该第一连杆枢接于该固定片的第一侧及该第一臂杆。该第二连杆枢接于该固定片的第二侧及该第二臂杆,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该第一挂杆枢接于该第一臂杆。该第二挂杆枢接于该第二臂杆并与该第一挂杆交叉枢接,该第二挂杆用于与该第一挂杆共同扣挂于该支撑壁上。当该第一连杆以及该第二连杆相对枢转时,该第一挂杆与该第二挂杆相对枢转。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扣挂机构,该第一挂杆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枢接孔,该第二挂杆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枢接孔,该扣挂机构另包含枢轴件,用来穿设于该第一枢接孔以及该第二枢接孔内。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扣挂机构,该第一连杆是以相对该固定片下倾的方式枢接于该固定片。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扣挂机构,止挡肋延伸形成于该第一臂杆或该固定片上,当该第一连杆枢转至垂直于该固定片的该第一侧时,该止挡肋止挡该第一连杆。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扣挂机构,该第一挂杆以及该第二挂杆为L型杆件,用以共同扣挂该电子装置于该支撑壁上。综上所述,当扣挂机构扣挂于支撑壁上时,本专利技术利用连杆因电子装置重量而枢转,以推动臂杆相对于固定片向外平移,从而驱动挂杆相对枢转而与臂杆共同夹紧支撑壁, 藉以使电子装置可直接扣挂于支撑壁上,而不需额外经过前述须将悬挂构件锁立于支撑壁上的繁复安装流程。如此一来,即可简化扣挂机构的组装与拆卸流程,进而缩短安装及拆卸时间与提升扣挂机构在使用上的便利性。除此之外,由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扣挂机构仅利用挂杆扣挂于支撑壁上的设计即能达到悬挂电子装置的目的,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可省略前述须在支撑壁上钻孔的流程,因此本专利技术亦可解决先前技术中所提及的会破坏支撑壁的壁面外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先前技术的显示屏幕、扣挂机构以及支撑壁面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出的电子模组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电子模组尚未扣挂于支撑壁上的后视图。图4为图3的电子模组的上视图。图5为图3的电子模组的侧视图。图6为图3的电子模组扣挂于支撑壁上的后视图。图7为图6的电子模组的上视图。图8为图6的电子模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其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所提出的电子模组100的示意图,由图2可知,电子模组100包含电子装置102以及扣挂机构104,扣挂机构104设置于电子装置102 上,用以将电子装置102扣挂于支撑壁105 (于图2中以虚线所示)上。电子装置102具有壳体103,在此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2较佳地为液晶显示器,以供影像播放之用,但不受此限。接着针对扣挂机构104的机构设计进行描述,请参阅图2、图3以及图4,图3为图 2的电子模组100尚未扣挂于支撑壁105上的后视图,图4为图3的电子模组100的上视图。由图3可知,扣挂机构104包含固定片106、至少一第一连杆108(于图3中显示二个, 但不受此限)、至少一第二连杆110 (于图3中显示二个,但不受此限)、第一臂杆112、第二臂杆114、第一挂杆116、枢轴件117,以及第二挂杆118。固定片106可拆卸地固定于壳体 103上,在此实施例中,固定片106较佳地以螺丝锁合的方式固定于壳体103上。第一连杆108枢接于固定片106的第一侧S1以及第一臂杆112,第二连杆110枢接于固定片106的第二侧&以及第二臂杆114,第一侧S1与第二侧&相对。藉此,第一臂杆112以及第二臂杆就可以分别经由第一连杆108以及第二连杆110的枢转而相对于固定片106向外或向内平移。第一挂杆116较佳地以螺丝锁固的方式枢接于第一臂杆112上且其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一枢接孔120(于图4中显示9个,其中之一被枢轴件117所遮蔽),而第二挂杆118 亦是较佳地以螺丝锁固的方式枢接于第二臂杆114上且其上形成有相对应的至少一第二枢接孔122(于图4中显示9个,其中之一被枢轴件17所遮蔽),并利用枢轴件117穿设于第一枢接孔120的其中之一以及相对应的第二枢接孔122内的方式与第一挂杆118交叉枢接,而呈可相对枢转的X型结构(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挂杆116以及第二挂杆118较佳地为L型杆件(如图2所示),用以共同扣挂电子装置102于支撑壁105上。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杆108以及第二连杆110较佳地以相对固定片106下倾的方式枢接于固定片106 (如图3所示),藉以达到第一臂杆112以及第二臂杆114在如图3 所示的固定片106向下移动时可相对地向外平移的目的。另外,为了避免第一连杆108以及第二连杆110过度枢转而产生第一臂杆112以及第二臂杆114相对向内平移的状况发生,至少一止挡肋1 延伸形成于第一臂杆112上(于图3中显示二个),止挡肋1 用来于第一连杆108枢转至实质垂直于固定片106的第一侧S1时,止挡住第一连杆108,以防止第一连杆108相对于固定片106上扬的情况发生。需注意的是,止挡肋1 可不限于形成在第一臂杆112上,其亦可改形成于其他可同样达到防止第一连杆108过度枢转的位置上, 举例来说,止挡肋1 亦可改形成于固定片106的第一侧S1上。此外,止挡肋的结构亦可形成于第二臂杆114或固定片106的第二侧&上,以达到同时防止第一连杆108以及第二连杆110过度枢转的效果,藉以强化止挡肋的止挡功效。于此针对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来扣挂电子装置于支撑壁上的扣挂机构,该电子装置具有壳体,其特征在于该扣挂机构包含:固定片,可拆卸地固定于该壳体上;至少一第一连杆,枢接于该固定片的第一侧;至少一第二连杆,枢接于该固定片的与该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第一臂杆,枢接于该第一连杆;第二臂杆,枢接于该第二连杆;第一挂杆,枢接于该第一臂杆;以及第二挂杆,枢接于该第二臂杆并与该第一挂杆交叉枢接,该第二挂杆用于与该第一挂杆共同扣挂于该支撑壁上;其中,当该第一连杆以及该第二连杆相对枢转时,该第一挂杆与该第二挂杆相对枢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文江进富林君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