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无线麦克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7070 阅读:3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的无线麦克风,包括可移动遥控器、麦克风本体以及位于播放器内部的红外接收装置,可移动遥控器上的第一指令键盘向可移动遥控器内部的第一单片机发送的第一指令信号经编码调制后由无线发射器发射出,麦克风本体内部的无线接收器接收的信号输入到第二单片机,第二单片机的根据接收的不同信号类型来调整相应的输出信号,进而控制蜂鸣器的开关和发光二极管的亮灭,第二指令键盘向第二单片机发送的第二指令信号经编码调制后由麦克风本体内的红外发射器发射出,红外接收装置从红外发射器接收的信号,经放大后输入到第三单片机,进而通过驱动电路执行相应的指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地寻找麦克风,同时无需他人辅助即可完成唱歌时的各种操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麦克风,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无线麦克风。
技术介绍
目前无线麦克风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KTV中。但是,现有的无线麦克风在完成音效的改进及处理时,也仅能实现基本的扩音功能。在具体使用中,一旦无线麦克风放在不起 眼的角落时,则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此外,在唱歌的同时,如果需要切歌、换歌还需要别人辅助完成,或是需要通过其他控制器完成。其功能单一,操作不便,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无线麦克风,能够方便地寻找麦克风,同时无需他人辅助即可完成唱歌时的各种操作,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高且成本低廉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无线麦克风,包括可移动遥控器1,其上有第一指令键盘11,第一指令键盘11向可移动遥控器1内部的第一单片机12发送的第一指令信号13经编码及调制后由无线发射器14发射出去;麦克风本体2,其内部设置有无线接收器21,无线接收器21从无线发射器14接收的信号输入到第二单片机22,麦克风本体2上还有蜂鸣器23、发光二极管24和第二指令键盘25,第二单片机22的输出信号控制蜂鸣器23的开关和发光二极管24的亮灭,第二指令键盘25向第二单片机22发送的第二指令信号26经编码及调制后由麦克风本体2内部的红外发射器27发射出去;红外接收装置3,位于播放器内部,包括红外接收器31,红外接收器31从红外发射器27接收的信号,经放大后输入到第三单片机32,进而通过驱动电路执行相应的指令。所述第一指令键盘11发出的第一指令信号13为控制蜂鸣器23开关的0/1信号和发光二极管24亮灭的0/1信号。所述第二指令键盘25发出的第二指令信号26为控制播放器播放与否的0/1信号,控制播放器停止与否的0/1信号,以及控制播放器切歌与否的0/1信号。本技术的优点是为现有的无线麦克风增加辅助功能,一方面可通过发声功能方便确定其所在的具体位置。另一方面,其所具备的遥控功能,可在唱歌的时候完成歌曲的切换、停止、播放的功能。在解决寻找无线麦克风问题的同时又方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原理框图。图3是本技术可移动遥控器的内部电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麦克风本体的内部电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红外接收装置的内部电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分为麦克风本体2和可移动遥控器1,麦克风本体2上设置有第二指令键盘25,可移动遥控器1上设置有第一指令键盘11。如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多功能的无线麦克风,主要包括可移动遥控器1、 麦克风本体2以及位于播放器内部的红外接收装置3,可移动遥控器1上有第一指令键盘 11,第一指令键盘11向可移动遥控器1内部的第一单片机12发送的第一指令信号13经编码及调制后由无线发射器14发射出去,第一指令信号13为控制蜂鸣器23开关的0/1信号和发光二极管M亮灭的0/1信号,可移动遥控器1的内部电原理图如图3所示,第一单片机12选型为AT89C2051,无线发射器14选用无线收发芯片JFMC,麦克风本体2内部电原理图如图4所示,第二单片机22选型为AT89C2051,无线接收器21选型为无线收发芯片 JF24C,无线收发芯片JF24C具有高频键控收发电路的功能,且内含FIFO,能够减轻微控制器在数据处理上的负担,其传输速率可达到1Mbps,并具有快速跳频、前向纠错、循环冗余校验等功能,可在拥挤的ISM频段中实现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无线接收器21从无线发射器 14接收的信号输入到第二单片机22,麦克风本体2上还有蜂鸣器23、发光二极管M和第二指令键盘25,第二单片机22根据接收的不同信号类型来调整相应的输出信号,进而控制蜂鸣器23的开关和发光二极管M的亮灭,这样,当麦克风被放置于不起眼的角落时,便可通过可移动遥控器1来控制无线麦克风发光、发声,便于寻找省时省力。第二指令键盘25向第二单片机22发送的第二指令信号沈经编码及调制后由麦克风本体2内部的红外发射器27发射出,红外发射器27选用GaAlAs红外发射二极管 SIR333,其特点是体积小、功耗低、高发射强度、高可靠性、发射角度45°,红外发射二极管 SIR333管子直径5mm,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电气设备近距离红外数据传输、电视机、空调机等家用电器红外遥控信号发射其红外发射距离为8-10米,第二指令信号沈为控制播放器播放与否的0/1信号,控制播放器停止与否的0/1信号,以及控制播放器切歌与否的0/1 信号,红外接收装置3的内部电原理图如图5所示,包括红外接收器31,红外接收器31选用红外一体化探头HS0038,该芯片可与红外发射二极管SIR333联合使用,是用于红外遥控接收的小型一体化接收头,集成红外线的接收、放大、解调,不需要任何外接元件,就能完成从红外线接收到输出与TTL电平信号兼容的所有工作,而体积和普通的塑封三极管大小一样,它适合于各种红外线遥控和红外线数据传输,中心频率38. 0kHz,接收器对外只有3个引脚0UT、GND、VCC,与单片机接口非常方便,红外接收器31从红外发射器27接收的信号, 经放大后输入到第三单片机32,进而通过驱动电路执行相应的指令,如播放、停止、切歌等。如图3所示,为可移动遥控器1的内部电路原理图,第一单片机12选型为 AT89C2051,无线发射器14选用无线收发芯片JFMC,AT89C2051的输出端连接无线收发芯片JF24C的输入端,AT89C2051的XTALl与XTALl引脚之间连接晶振XI,AT89C2051的 RST引脚通过电阻Rl和按键开关Sl接电源,AT89C2051的P3. 7脚通过按键开关S3接地, AT89C2051的Pl. 0脚通过按键开关S2接地,JF24C具有高频键控收发电路的功能,且内含FIFO,能够减轻微控制器在数据处理上的负担,其传输速率可达到1Mbps,并具有快速跳频、 前向纠错、循环冗余校验等功能,可在拥挤的ISM频段中实现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 如图4所示,为麦克风本体2的内部电原理图,第二单片机22选型为AT89C2051, 无线接收器21选型为无线收发芯片JF24C,AT89C2051的输入接无线收发芯片JF24C的输出,AT89C2051的Pl. 0脚连接红外发射二极管Dl的负极,红外发射二极管Dl的正极通过电阻R9接电源,AT89C2051的TO脚和TXD脚分别连接加法器U5的输入,加法器U5的输出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发光二极管Kl的负极,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发光二极管Kl正极通过电阻R4接正电源,AT89C2051的P3. 7脚接蜂鸣器。如图5所示,为本技术位于播放器内部的红外接收装置3的电原理图,其中第三单片机选用AT89C2051,红外接收器31选用红外一体化探头HS0038,该芯片可与SIR333 联合使用,AT89C2051的P3. 2脚接HS0038的输出端,AT89C2051的TXD引脚连接三极管Q3 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分别通过电阻R13和电阻R14连接RS232接口, RS2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无线麦克风,包括:可移动遥控器(1),其上有第一指令键盘(11),第一指令键盘(11)向可移动遥控器(1)内部的第一单片机(12)发送的第一指令信号(13)经编码及调制后由无线发射器(14)发射出去;麦克风本体(2),其内部设置有无线接收器(21),无线接收器(21)从无线发射器(14)接收的信号输入到第二单片机(22),麦克风本体(2)上还有蜂鸣器(23)、发光二极管(24)和第二指令键盘(25),第二单片机(22)的输出信号控制蜂鸣器(23)的开关和发光二极管(24)的亮灭,第二指令键盘(25)向第二单片机(22)发送的第二指令信号(26)经编码及调制后由麦克风本体(2)内部的红外发射器(27)发射出去;红外接收装置(3),位于播放器内部,包括红外接收器(31),红外接收器(31)从红外发射器(27)接收的信号,经放大后输入到第三单片机(32),进而通过驱动电路执行相应的指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涛高明星陈晓莉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