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勇武专利>正文

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5408 阅读:1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此类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其特征在于:(1)至(10)型均用消音键使主管与高音附管转换演奏,用高音附管及伴音附管多簧片法,用加键法,用高音附管筒音改变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的材质可用竹、硬杂木、红木;可用合成的胶木、塑料、树脂、玻璃钢等;可用不锈钢、铜锌铅、铜锌铅镍等其他金属合金。加工中,可把主管、伴音附管、高音附管用一块板材制成,使其演奏管的管壁更薄,音色更美。优点是:生产较简单,基本不改变原演奏指法技法,音域均增加了六至十多个音,使其音域宽广,音色更优美,民族乐器得以发扬光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民族乐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
技术介绍
目前流行演奏的葫芦丝,演奏的手指为七至八个,这种乐器的潜能未能发挥出来,最大的缺点是音域窄,以筒音作“5 (读sao,凡出现阿拉伯个位数字均念音乐简谱唱名,但括弧内的阿拉伯数字仍为数字,下同)”、第三孔作“1”(1 =D)的葫芦丝为例 (下同),低音区仅至低音“3”,高音区仅至中音“6”,因此,许多歌曲不能演奏,使葫芦丝这种中国民族乐器难以进入民乐队合奏、齐奏,这是该乐器的遗憾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音域不足之处,提供十种类型的音域宽广的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1)型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这种葫芦丝由主管及左右侧附管组成。原葫芦丝主管上有七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簧片,其特征在于主管反面中音6的上方新设一个孔,称主管消音孔,消音孔的作用是其孔打开后,即起到主管音不响的作用(下同);主管中音6 孔用键盖住,演奏时用右手大拇指控制其键的开闭;主管低音6孔的下方依次新设二个孔, 出“泛音”低音2、1,这二个泛音孔分别用键控制开闭,吹奏时分别用左右小指按起即可(简称泛音2、1)。左侧附管上原设有一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伴音簧片,因对其进行了改造, 故称其为伴音附管(下同),其特征在于伴音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吹奏时形成三度和弦,在伴音附管音孔上新设一键,作用是其键打开伴音附管则响,闭合伴音附管则不响,简称“伴音孔键”(下同)。右侧附管其顶部与管体无簧片、无音孔,因对其进行了改造,故称其为高音附管(下同),其特征在于高音附管顶部新设一片高音簧片,此附管自上而下设八个孔,分别为反面设二个孔、正面设六个孔,反面二孔位置在高音附管最上方,反面最上方孔为消音孔其作用与主管消音孔相同,消音孔的下面的孔为高音6,正面依次为高音5、3、2、1,中音6、7和筒音中音5 ;高音附管的高音6用键盖住,演奏时用右手或左手大拇指控制;如若使高音附管音响亮度效果更理想,可在此附管顶端再增设一同音簧片,此附管顶端安装的同音簧片最多可安装三片,高音附管此特点亦适用于本技术的(1)至(10)型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故本说明书(2)至(10)型此特征省略 (下同)。在主管与高音附管两管的消音孔之间的位置,设一活动键,此活动键的作用是盖住两管的消音孔的其中一个孔,使其始终保持其中一个管演奏,消音孔处的活动键,简称消音键(下同);此特征亦是(1)至(10)型的基本特征,故本说明书( 至(10)型此特征省略。(2)型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这种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与(1)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型在主管上增设了中音4孔,此孔设在主管的反面,用键盖住,演奏时用右手大拇指或右手小指控制。这种葫芦丝由主管、高音附管及伴音附管组成。原葫芦丝主管上有七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簧片,其特征在于主管反面中音6的上方新设一个孔,称主管消音孔,消音孔的作用是其孔打开后,即起到主管音不响的作用;主管中音6孔用键盖住,演奏时用右手大拇指控制其键的开闭;主管反面新设4音孔,用键控制其开闭;主管低音6孔的下方依次新设二个孔,出“泛音”低音2、1,这二个泛音孔分别用键控制开闭,吹奏时分别用左右小指按起即可。伴音附管上原设有一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伴音簧片,其特征在于伴音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吹奏时形成三度和弦;在伴音附管音孔上新设“伴音孔键”,作用是其键打开伴音附管则响,闭合则伴音附管不响。高音附管其顶部与管体无簧片、无音孔,其特征在于高音附管顶部新设高音簧片,此附管自上而下设八个孔,分别为反面设二个孔、正面设六个孔,反面二孔位置在高音附管最上方,反面最上方孔为消音孔其作用与主管消音孔相同,消音孔的下面的孔为高音6,正面依次为高音5、3、2、1,中音 6、7和筒音中音5 ;高音附管的高音6用键盖住,演奏时用右手或左手大拇指控制。在主管与高音附管两管的消音孔之间的位置,设消音键。(3)型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这种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与(1)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型在主管上去掉了中音6孔及其键,在高音附管上去掉了高音6孔及其键,增设了中音4孔,此孔设在主管的反面,用键盖住,演奏时用右手大拇指或右手小指控制。这种葫芦丝由主管、高音附管及伴音附管组成。原葫芦丝主管上有七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簧片,其特征在于主管反面中音6的上方新设一个孔,称主管消音孔,消音孔的作用是其孔打开后,即起到主管音不响的作用;主管去掉了中音6孔;主管反面新设4 音孔,用键控制其开闭;主管低音6孔的下方依次新设二个孔,出“泛音”低音2、1,这二个泛音孔分别用键控制开闭,吹奏时分别用左右小指按起即可。伴音附管上原设有一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伴音簧片,其特征在于伴音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吹奏时形成三度和弦;在伴音附管音孔上新设“伴音孔键”,作用是其键打开伴音附管则响,闭合伴音附管则不响。高音附管其顶部与管体无簧片、无音孔,其特征在于高音附管顶部新设高音簧片,此附管自上而下设七个孔,反面设一个孔、正面设六个孔,反面孔位置在高音附管最上方,为消音孔,正面依次为高音5、3、2、1,中音6、7和筒音中音5 ;在主管与高音附管两管的消音孔之间的位置,设消音键。(4)型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这种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与(1)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型在主管上去掉了中音6孔及其键,去掉泛音2、1孔及其键;去掉伴音孔键;在高音附管上去掉了高音6孔及其键、以及去掉高音附管上的高音5孔;高音附管上的高音3孔用键盖住,演奏时用右手大拇指或右手小指控制。此型高音附管的音孔演奏指法为均用右手手指,高音2用食指、高音1用中指、中音7用无名指、中音6用小指(如小指按中音6孔不方便,可加键)。这种葫芦丝由主管、高音附管及伴音附管组成。原葫芦丝主管上有七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簧片,其特征在于主管反面原中音6的上方新设一个孔,称主管消音孔,消音孔的作用是其孔打开后,即起到主管音不响的作用;主管去掉了中音6孔。伴音附管上原设有一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伴音簧片,其特征在于伴音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吹奏时形成三度和弦。高音附管其顶部与管体无簧片、无音孔,其特征在于高音附管顶部新设高音簧片,此附管自上而下设六个孔,反面设一个孔、正面设五个孔,反面孔位置在高音附管最上方,为消音孔;正面音孔依次为高音3、2、1,中音6、7和筒音中音5。在主管与高音附管两管的消音孔之间的位置,设消音键。(5)型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这种高低音管转换葫芦丝与(1)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本型在主管上去掉了中音6孔及其键,去掉泛音2、1孔及其键,增设了中音4孔,此孔设在主管的反面,演奏时用右手大拇指或右手小指控制;去掉伴音孔键,在高音附管上去掉了高音6孔及其键。这种葫芦丝由主管、高音附管及伴音附管组成。原葫芦丝主管上有七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簧片,其特征在于主管反面有二个孔,其中原中音6的上方新设一个孔,称主管消音孔,消音孔的作用是其孔打开后,即起到主管音不响的作用;主管反面新设4音孔, 用键控制其开闭;主管正面去掉了中音6孔。伴音附管上原设有一个孔,其顶部原设有一片伴音簧片,其特征在于伴音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低音转换葫芦丝,该葫芦丝由主管、伴音附管和高音附管组成,其特征在于:主管反面中音6的上方新设一个主管消音孔,主管中音6孔用键控制开闭,主管低音6孔的下方依次新设二个孔出“泛音”低音2、1,此二孔用键控制开闭;伴音附管顶部增加一片比原伴音簧片低二度的伴音簧片,吹奏时形成三度和弦,其音孔上新设一键,作用是其键打开伴音附管则响,闭合伴音附管则不响;高音附管顶部新设一至三片高音簧片,此管新设八个孔,有反面二孔位置在附管最上方,自上而下分别是消音孔、高音6,正面六个孔是高音5、3、2、1和中音6、7,还有筒音中音5;在主管与高音附管两管的消音孔之间的位置,设一消音键,其作用是盖住两管的消音孔的其中一个孔,使其始终保持其中一个管演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武
申请(专利权)人:王勇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