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对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5297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架、设置在所述对重架上的对重块,所述对重架的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覆住所述对重块的外侧面,所述防护板的上端部朝向所述对重架弯折,形成沿着从下向上逐渐靠近所述对重架的方向倾斜的折弯端部,所述防护板的下端部也朝向所述对重架弯折,形成沿着从上向下逐渐靠近所述对重架的方向倾斜的折弯端部,所述折弯端部均贴触住所述对重架。这样电梯在高速运行时,即对重在快速上下升降过程中,防护板的上下倾斜端部能对空气起很好的导流、导向作用,减小了空气阻力,同时降低运行噪音。(*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对重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梯 对重结构中,对重架上支撑有对重块,对重块的外侧面伸出在对重架的外面,直接暴露在外,这样电梯高速运行时,即对重快速地上下升降过程中,不利于对重块上下方的空气的导流、导向,导致运行时的噪音和空气阻力都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对重块外包覆防护板并且通过防护板上下倾斜的折弯端部来对空气进行导流导向的电梯对重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架、设置在所述对重架上的对重块,所述对重架的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覆住所述对重块的外侧面,所述防护板的上端部朝向所述对重架弯折,形成沿着从下向上逐渐靠近所述对重架的方向倾斜的折弯端部,所述防护板的下端部也朝向所述对重架弯折, 形成沿着从上向下逐渐靠近所述对重架的方向倾斜的折弯端部,所述折弯端部均贴触住所述对重架。优选地,所述对重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一对立梁、设置在所述一对立梁之间的下梁和上梁,所述一对立梁左右并排设置,所述一对立梁相对的部位上具有沿竖向延伸的凹槽, 所述对重块左右两端部缩小,所述对重块上左右缩小的端部分别插在所述一对立梁的凹槽中,所述下梁承载住所述对重块,所述上梁位于所述对重块的上方,所述防护板有一对,一对所述防护板分别包覆住所述对重块的前后侧面,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一对立梁的前后侧面上,所述防护板的上下折弯端部分别贴触住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对重块左右缩小的端部之间的部位伸出在所述立梁的前面和后面,所述防护板包括竖直设置的板本体,所述板本体的左右侧部均朝向所述对重块折弯, 形成左右侧折弯部,所述板本体与所述左右侧折弯部之间形成收容所述对重块伸出所述立梁的部位的空间,所述左右侧折弯部的竖向边缘再相背折弯,形成左右侧连接边,所述左右侧连接边分别与所述一对立梁的侧面相固定连接,所述板本体的上下端部分别朝向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折弯,形成倾斜的所述折弯端部,所述倾斜的折弯端部的端面分别贴触在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上。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对重块外包覆有防护板,防护板的上下端部通过折弯倾斜设置,并贴触住对重架,这样电梯在高速运行时,即对重在快速上下升降过程中,防护板的上下倾斜端部能对空气起很好的导流、导向作用,减小了空气阻力,同时降低运行噪音。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中A处放大图;附图4为 本技术中去除防护板的主视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中去除防护板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的结构。参见图1-5所示,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架1、设置在对重架1上的对重块2,对重架1包括竖直设置的二对立梁4、设置在成对立梁4之间的下梁6和上梁5,二对立梁4 均左右并排设置,在图1和图4中,二对立梁4中中间相邻的立梁4是一体设置的,采用工字钢,二对立梁4中两边的立梁4采用槽钢,成对立梁上凹槽是相对设置的,并沿竖向方向延伸,二对立梁4之间的上梁5和下梁6相应的也是一体设置的,如图1所示,对重块2左右两端部缩小,对重块2上左右缩小的端部分别插在一对立梁4的凹槽中,在图4中,二对立梁4之间有并排设置的对重块2,下梁6承载住对重块2,上梁5位于对重块2的上方,对重块2左右缩小的端部之间的部位伸出在立梁4的前面和后面,如图5所示。对重架1的前后外侧面上均固定设置有防护板3,两侧的防护板3包覆住对重块2的前后外侧面,如图 1和2所示,对重块2左右并排设置有两组,每组对重块2的前后外侧面均包覆有防护板3, 防护板3包括竖直设置的板本体7,板本体7的左右侧部均朝向对重块2折弯,形成左右侧折弯部8,板本体7与左右侧折弯部8之间形成收容对重块2伸出立梁4的部位的空间,实现了防护板3对对重块2的包覆,左右侧折弯部8的竖向边缘再相背折弯,形成左右侧连接边9,左右侧连接边9分别与一对立梁4的侧面相固定连接,实现防护板3在一对立梁4的固定设置,板本体7的上下端部分别朝向上梁5和下梁6折弯,形成倾斜的折弯端部10,具体来说,板本体7上端的折弯端部10沿着从下向上逐渐靠近对重架1的上梁5的方向倾斜, 板本体7下端的折弯端部10沿着从上向下逐渐靠近对重架1的下梁6的方向倾斜,倾斜的折弯端部10的端面分别贴触在上梁5和下梁6上,如图2和3所示。在对重块2外包覆防护板3,防护板3的上下端为倾斜设置的折弯端部,倾斜的端部贴触住上梁和下梁,这样电梯在高速运行时,即对重在快速上下升降过程中,防护板3的上下倾斜端部能对空气起很好的导流、导向作用,减小了空气阻力,同时降低运行噪音。权利要求1.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架、设置在所述对重架上的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架的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覆住所述对重块的外侧面,所述防护板的上端部朝向所述对重架弯折,形成沿着从下向上逐渐靠近所述对重架的方向倾斜的折弯端部,所述防护板的下端部也朝向所述对重架弯折,形成沿着从上向下逐渐靠近所述对重架的方向倾斜的折弯端部,所述折弯端部均贴触住所述对重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一对立梁、设置在所述一对立梁之间的下梁和上梁,所述一对立梁左右并排设置,所述一对立梁相对的部位上具有沿竖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对重块左右两端部缩小,所述对重块上左右缩小的端部分别插在所述一对立梁的凹槽中,所述下梁承载住所述对重块,所述上梁位于所述对重块的上方,所述防护板有一对,一对所述防护板分别包覆住所述对重块的前后侧面,并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一对立梁的前后侧面上,所述防护板的上下折弯端部分别贴触住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对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块左右缩小的端部之间的部位伸出在所述立梁的前面和后面,所述防护板包括竖直设置的板本体,所述板本体的左右侧部均朝向所述对重块折弯,形成左右侧折弯部,所述板本体与所述左右侧折弯部之间形成收容所述对重块伸出所述立梁的部位的空间,所述左右侧折弯部的竖向边缘再相背折弯,形成左右侧连接边,所述左右侧连接边分别与所述一对立梁的侧面相固定连接,所述板本体的上下端部分别朝向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折弯,形成倾斜的所述折弯端部,所述倾斜的折弯端部的端面分别贴触在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架、设置在所述对重架上的对重块,所述对重架的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覆住所述对重块的外侧面,所述防护板的上端部朝向所述对重架弯折,形成沿着从下向上逐渐靠近所述对重架的方向倾斜的折弯端部,所述防护板的下端部也朝向所述对重架弯折,形成沿着从上向下逐渐靠近所述对重架的方向倾斜的折弯端部,所述折弯端部均贴触住所述对重架。这样电梯在高速运行时,即对重在快速上下升降过程中,防护板的上下倾斜端部能对空气起很好的导流、导向作用,减小了空气阻力,同时降低运行噪音。文档编号B66B7/00GK202107408SQ20112017878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专利技术者周卫东, 周平, 王宏杰, 王春光, 谢琛, 陆伟 申请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梯对重结构,包括对重架、设置在所述对重架上的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架的外侧面上固定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覆住所述对重块的外侧面,所述防护板的上端部朝向所述对重架弯折,形成沿着从下向上逐渐靠近所述对重架的方向倾斜的折弯端部,所述防护板的下端部也朝向所述对重架弯折,形成沿着从上向下逐渐靠近所述对重架的方向倾斜的折弯端部,所述折弯端部均贴触住所述对重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平王宏杰周卫东谢琛陆伟王春光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