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计算机的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822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锁具,其包括有:一壳体组内部依序贯穿相通有调号槽、选码室、压钮孔及固定槽,一号码锁是延伸设置于壳体组的选码室、压钮孔及固定槽,一调号件是装设于壳体组的调号槽,一锁杆是设置于壳体组的固定槽处,并于壳体组第二端外凸设有T形部,一压钮是呈外突状的滑设于壳体组的压钮孔处,该压钮一端抵触于号码锁,一套环是套设固定于壳体组的套结部,该滑轴以压钮进行推动,并以调号件达到更换密码的效果,另该壳体组仅利用插销与套环即能达到快速固定与防拆的功效,以在维持原功能的情况下降低其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密码锁具结构,尤指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锁具
技术介绍
便携式计算机等相关信息产品,随着科技的进步越设计越小,由此提高计算机的携带性,外出使用于商谈洽公或是展场摆设时,更为方便携带,亦具有节省空间的效果,由于便携式计算机方便携带的功能,容易被有心人士顺手拿走,而有被窃取的疑虑,尤其在人潮众多的场所,如一些展览的会场,使用者必须兼顾买家与业务之时,根本无法长时间注意该便携式计算机,而容易在使用者离开视线的瞬间被快速窃走,当使用者发现便携式计算机不见时,偷窃者早已经迅速掩没在人潮中,因此造成使用上的缺点,此乃本创作人欲决解的技术问题点,由此提供有适用于便携式计算机的锁具。有鉴于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的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锁具。一壳体组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并于壳体组内部依序由第一端向第二端贯穿相通有一调号槽、一选码室、一压钮孔及一固定槽,该壳体组于第二端外缘处形成有一套结部,一号码锁是延伸设置于壳体组的选码室、压钮孔及固定槽,该号码锁具有一滑轴并位于选码室处套设有多个内转轮及外转轮,又该滑轴位于压钮孔处形成有一叉杆部,并于叉杆部末端形成有二平行凸杆,而凸杆穿出该壳体组的第二端,一调号件是装设于壳体组的调号槽,该调号件具有一顶推部,且顶推部能选择抵触于号码锁的内转轮,一锁杆是设置于壳体组的固定槽处,并于壳体组第二端外凸设有一 T形部,又该T形部是位于两凸杆之间,一压钮是呈外突状的滑设于壳体组的压钮孔处,该压钮一端抵触于号码锁的叉杆部,一套环是套设固定于壳体组的套结部,并由套环处连接有一绳索。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该号码锁是由滑轴一体延伸有叉杆部与凸杆,并由夹设于内转轮与叉杆部之间的弹簧达到回复的功能,又该滑轴以压钮进行推动,并以调号件达到更换密码的效果,另该壳体组仅利用插销与套环即能达到快速固定与防拆的功效, 由此达到简化构件的目的,以在维持原功能的情况下降低其生产成本。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该压钮是以挡片限位于壳体组的压钮孔处,并以导引部穿设于导向孔,当压钮进行按压动作时,利用挡片与导引部形成限位,由此防止压钮产生偏移的情况,以提高压钮的按压顺畅度。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该壳体组的调号槽处形成有一椭圆形的第一槽与圆形的第二槽,而调号件具有椭圆形的顶推部,该顶推部能以推入方式由第一槽滑入第二槽, 并以旋转动作将顶推部扣合于第二槽处,即能更换号码锁的开启号码,由调号件于第一槽与第二槽的选择变化,能清楚判别是否处于可换号的位置,以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其它目的、优点和本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盼的附图更加显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达到快速固定与防拆的功效,以在维持原功能的情况下降低其生产成本;可以提高压钮的按压顺畅度;可以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附图说明为使审查员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功效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下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说明如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的未组装上壳体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剖视作动图。图6是本技术的锁固动作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锁固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先请由图1连续至图3所示观之,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锁具,其包括有一壳体组 10、一号码锁20、一调号件30、一锁杆40、一压钮50及一套环60,一壳体组10具有一第一端101与一第二端102,并于壳体组10内部依序由第一端101向第二端102贯穿相通有一调号槽11、一选码室12、一压钮孔13及一固定槽14,该壳体组10的调号槽11形成有一第一槽111与一第二槽112,第一槽111为椭圆形孔而第二槽112为圆形孔,该壳体组10的压钮孔13处延伸有一导向孔131,该壳体组10于第二端102外缘处形成有一套结部15,又该壳体组10是由一上盖体IOA与一下盖体IOB所对合而成,且上、下盖体10AU0B之间以插销16与销孔17形成固定,一号码锁20是延伸设置于壳体组10的选码室12、压钮孔13 及固定槽14,该号码锁20具有一滑轴21并位于选码室12处套设有多个内转轮22及外转轮23,又该壳体组10于选码室12处开设有多个穿槽121及窗口孔122,令号码锁20的外转轮23能外露于穿槽121与窗口孔122处,以转动外转轮23进行选号与提供选号的观看, 另该壳体组10于选码室12处装设有一弹性件123 (配合图4所示),弹性件123 —端抵触于该号码锁20的外转轮23,该滑轴21位于压钮孔13处形成有一叉杆部M,且于内转轮22 与叉杆部M之间夹设有一弹簧25,由弹簧25将内转轮22推向壳体组10的第一端101,使内、外转轮22、23常态下保持连动状态,该叉杆部M处形成有一斜抵面对1,另于叉杆部M 末端形成有二平行凸杆对2,而凸杆M2穿出该壳体组10的第二端102,一调号件30是装设于壳体组10的调号槽11,该调号件30具有一顶推部31,顶推部31能选择抵触于号码锁 30的内转轮22,且顶推部31呈椭圆形并旋转滑设于该第一槽111与第二槽112之间,又该调号件30于顶推部31的另一端开设有一切槽32,切槽32外露于壳体组10,一锁杆40是设置于壳体组10的固定槽14处,并于壳体组10第二端102外凸设有一 T形部41,T形部 41是位于两凸杆242之间,一压钮50是呈外突状的滑设于壳体组10的压钮孔13处,该压钮50 —端抵触于号码锁20的叉杆部对,且压钮50于壳体组10的压钮孔13内部形成有一斜推面51,由斜推面51抵触该号码锁20于叉杆部M的斜抵面M1,该压钮50于横向形成有一挡片52与纵向延伸有一导引部53,该挡片52是限位于压钮孔13内,而导引部53滑设于该导向孔131中,一套环60是套设固定于壳体组10的套结部15,并由套环60处连接有一绳索61,该套环60朝向壳体组10的第二端102方向形成有一内挡槽62,而该壳体组10 的套结部15处形成有一环槽151,并于环槽151处设置有一 C形扣63用以阻挡套环60的内挡槽62。其结构的组合,再请由图2、图3、图4所示观之,该号码锁20是于滑轴21处套置有弹簧25,并配合套设有多个内转轮22与外转轮23,由此将弹簧25夹设于内转轮22与叉杆部M之间,再将组合后的号码锁20装设于壳体组10的下壳体IOB内,即号码锁20的内、 外转轮22、23设置于选码室12处,该叉杆部M设置于压钮孔13处,而凸杆242穿过固定槽14而凸伸于壳体组10的第二端102,该壳体组10的选码室12处装设有弹性件123,并以弹性件123的一端顶抵于号码锁20的外转轮23,该调号件30设置于壳体组10的调整槽11处,使顶推部31能位移于第一槽111与第二槽112之间,该锁杆40设置于壳体组10 的固定槽14处,且锁杆40的T形部41位于两凸杆242之间,另将压钮50的挡片52处装设于壳体组10的压钮孔13处,且压钮50的导引部53由叉杆部M的中央穿过,使导引部 53滑设于导向孔13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计算机的锁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壳体组,该壳体组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并于壳体组内部依序由第一端向第二端贯穿相通有一调号槽、一选码室、一压钮孔及一固定槽,该壳体组于第二端外缘处形成有一套结部;一号码锁,该号码锁延伸设置于壳体组的选码室、压钮孔及固定槽,该号码锁具有一滑轴并位于选码室处套设有多个内转轮及外转轮,该滑轴位于压钮孔处形成有一叉杆部,并于叉杆部末端形成有二平行凸杆,而凸杆穿出该壳体组的第二端;一调号件,该调号件装设于壳体组的调号槽,该调号件具有一顶推部,且顶推部能选择抵触于号码锁的内转轮;一锁杆,该锁杆设置于壳体组的固定槽处,并于壳体组第二端外凸设有一T形部,该T形部位于两凸杆之间;一压钮,该压钮呈外突状的滑设于壳体组的压钮孔处,该压钮一端抵触于号码锁的叉杆部;以及一套环,该套环套设固定于壳体组的套结部,并由套环处连接有一绳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明隆
申请(专利权)人:英格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