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正明专利>正文

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及其注塑成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43726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同时涉及其成形方法,属于橡塑软管技术领域。该软管具有内嵌螺旋钢丝的软管主体,所述软管主体的一端内镶硬塑衬圈,外包软塑接头,形成连接头;所述硬塑衬圈的外圆具有螺旋引导筋,内孔具有凹凸结构;所述软管主体的端头拉伸旋扣在硬塑衬圈上;所述软塑接头呈环状,紧箍在内镶有硬塑衬圈的软管主体端头外,与软管主体和硬塑衬圈成为紧密贴合的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具有导向定位凹凸结构、并且内硬外柔,因此可以满足新产品的配套需求。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打破常规,通过工艺创新,使上述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制造切实可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伸缩软管,尤其是一种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同时还涉及针对异形衬圈的特殊性而制订的注塑成形方法,属于橡塑软管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具有连接头的伸缩软管一直采用一次注塑成形法,工艺过程如下1)将塑料伸缩软管的一端拉直套卡在内撑芯棒上;2)以内撑芯棒定位,将插有内撑芯棒的塑料软管放入对合的注塑模具内;3)注塑使伸缩软管的端头形成牢固包覆其上的连接头。随着产品功能发展的需要,一些伸缩软管在与相邻件连接时,往往要求连接头内壁形成凹凸异形,且具有一定硬度,从而起到对连接件的导向定位作用,并保证原有连接头与伸缩软管的连接强度,而衬圈连接头外圆仍要求保持柔韧性,以便于夹紧保持密封。由于上述一次注塑成形的伸缩软管连接头内外硬度一致,因此不仅内壁无凹凸结构,而且不能满足内硬外柔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其连接头可以满足与相邻件连接的要求,且具有内硬外柔的特质,从而可以满足新产品的配套需求。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将给出此带异形衬圈连接头伸缩软管制作所需的专用注塑成形工装和成形工艺方法,从而使该产品的制造切实可行。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带异形衬圈连接头伸缩软管具有内嵌螺旋钢丝的软管主体,所述软管主体的一端内镶硬塑衬圈,外包软塑接头,形成连接头;所述硬塑衬圈的外圆具有螺旋引导筋,内孔具有凹凸结构;所述软管主体的端头拉伸旋扣在硬塑衬圈上; 所述软塑接头呈环状,紧箍在内镶有硬塑衬圈的软管主体端头外,与软管主体和硬塑衬圈成为紧密贴合的整体。与现有一次注塑成形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工艺难题在于硬塑衬圈的内孔因具有凹凸结构而使其最小通径小于拉直后的软管主体内径,因此如果内撑芯棒通过硬塑衬圈插入,势必无法撑起硬塑衬圈之外拉直的软管主体,结果注塑时软管主体将无法承受注塑压力,导致塑液溢出,使软管主体变形破损,无法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制造。为了完成本专利技术的制造,申请人打破传统思路,经过反复试验,创新出如下注塑成形方法第一步、制作注塑成形工装,所述工装主要由管状芯棒(1)、阶梯轴状封胶芯棒 (4)构成;所述管状芯棒(1)与硬塑衬圈相配端的外形与所述硬塑衬圈的内形相配,内径与封胶芯棒(4)的小径端外径相配;所述封胶芯棒(4)的大径端外径等于硬塑衬圈的外径; 所述管状芯棒(1)与所述封胶芯棒(4)之间具有轴向拉紧结构;第二步、将已成形的硬塑衬圈套装在管状芯棒(1)的相配部位;第三步、将封胶芯棒(4)的小径端插入管状芯棒(1)内,使之相互吻合;第四步、将已套装在管状芯棒(1)上的硬塑衬圈旋插入内嵌螺旋钢丝的拉伸软管主体中;第五步、借助轴向拉紧结构将管状芯棒(1)和封胶芯棒(4)连接并拉紧,使硬塑衬圈与软管主体紧密连接定位;第六步、将需注塑形成连接头的包塑部位放入对合的注塑模具内锁定,所述注塑模具的内腔与连接头外形以及所述注塑成形工装的封胶定位部位相吻合;第七步、注塑形成紧箍在软管主体端头外、与软管主体和硬塑衬圈成为紧密贴合整体的环状软塑接头;第八步、开模后,拆去注塑专用工装,制成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上述轴向拉紧结构的优选结构为所述管状芯棒的管壁上开有插孔,所述封胶芯棒的小径段对应部位制有插槽,所述插槽的一侧为楔紧斜面,因此可以借助注塑模具上的插片在合模时自动将管状芯棒和封胶芯棒拉紧锁定。此外,轴向拉紧结构也可以是封胶芯棒小径段端头的轴向拉紧螺栓孔,或管装芯棒管壁上的紧定螺钉孔。本专利技术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具有导向定位凹凸结构、并且内硬外柔,因此可以满足新产品的配套需求。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打破常规,通过工艺创新,使上述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制造切实可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注塑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图4为图1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带异形衬圈连接头伸缩软管参见图2、图3,具有内嵌螺旋钢丝的软管主体5,该软管主体的一端内镶硬塑衬圈2,外包软塑接头3,形成连接头。硬塑衬圈2的外圆具有螺旋引导筋2-1 (参见图5),内孔具有起对连接件导向定位作用的凹凸结构一一间隔分布的轴向凸筋2-3,一端延伸出挂钩2-2。软管主体5的端头拉伸旋扣在硬塑衬圈2上。 软塑接头5呈环状,紧箍在内镶有硬塑衬圈2的软管主体5端头外,与软管主体5和硬塑衬圈2成为注塑后紧密贴合的整体。由于上述硬塑衬圈的内孔具有凹凸结构,最小通径小于拉直后的软管主体内径, 因此必须采用特别的工装、工艺,否则拉直的软管主体得不到支撑,注塑时将无法承受注塑压力,导致塑液溢出,使软管主体变形破损。为此,经过反复试验,拟定出如下切实可行的注塑成形方法(参见图1-5)第一步、制作注塑成形工装,该工装主要由管状芯棒1、阶梯轴状封胶芯棒4构成。 管状芯棒1与硬塑衬圈2相配端的外形为与硬塑衬圈内孔中轴向凸筋2-3相配的径向叉爪 1-1,内径与封胶芯棒4的小径端外径相配。封胶芯棒4的大径端外径等于硬塑衬圈3的外径。管状芯棒1的管壁上开有插孔1-2,封胶芯棒4的小径段对应部位制有圆周插槽4-1, 该插槽的一侧形成楔紧斜面,从而形成轴向拉紧结构,可以借助注塑模具上的插片在合模时自动将管状芯棒和封胶芯棒拉紧锁定。第二步、将已成形的硬塑衬圈2套装在与其相吻合的管状芯棒1配合部位上。第三步、将封胶芯棒4的小径端插入管状芯棒1内,使之相互吻合。第四步、借助螺旋引导筋2-1的引导,将已套装在管状芯棒1上的硬塑衬圈3旋插入内嵌螺旋钢丝的拉伸软管主体5中。第五步、借助插入上述轴向拉紧结构的插片,将管状芯棒1和封胶芯棒4连接并拉紧,使硬塑衬圈2与软管主体5紧密连接定位。第六步、将需注塑形成连接头的包塑部位放入对合的注塑模具内锁定,该注塑模具的内腔与连接头外形以及注塑成形工装的封胶定位部位相吻合(图中未示)。第七步、注塑形成紧箍在软管主体5端头外、与软管主体和硬塑衬圈2成为紧密贴合整体的环状软塑接头3。第八步、开模后,拆去注塑专用工装,即制成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实践证明,由此制成的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具有与连接件相配的导向定位凹凸结构,内硬外柔,因此可以满足配套需求。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具有内嵌螺旋钢丝的软管主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管主体的一端内镶硬塑衬圈,外包软塑接头,形成连接头;所述硬塑衬圈的外圆具有螺旋引导筋,内孔具有凹凸结构;所述软管主体的端头拉伸旋扣在硬塑衬圈上;所述软塑接头呈环状,紧箍在内镶有硬塑衬圈的软管主体端头外,与软管主体和硬塑衬圈成为紧密贴合的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异形衬圈连接头伸缩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塑衬圈内孔的凹凸结构为间隔分布的轴向凸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异形衬圈连接头伸缩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塑衬圈一端延伸出挂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异形衬圈连接头伸缩软管的注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作注塑成形工装,所述工装主要由管状芯棒、阶梯轴状封胶芯棒构成;所述管状芯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异形衬圈连接头的伸缩软管,具有内嵌螺旋钢丝的软管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主体的一端内镶硬塑衬圈,外包软塑接头,形成连接头;所述硬塑衬圈的外圆具有螺旋引导筋,内孔具有凹凸结构;所述软管主体的端头拉伸旋扣在硬塑衬圈上;所述软塑接头呈环状,紧箍在内镶有硬塑衬圈的软管主体端头外,与软管主体和硬塑衬圈成为紧密贴合的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正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