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春喜专利>正文

一种防鞋跟部磨损的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41459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鞋跟部磨损的鞋,包括鞋跟部和鞋中部,该鞋跟部底掌外侧具有一易磨区,鞋跟部底掌开有一圆形的换垫槽并且换垫槽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易磨区内,在换垫槽底部分布有螺孔,一垫磨片嵌合在换垫槽内并通过螺钉与鞋跟部螺纹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鞋跟部磨损的鞋,在鞋跟部底掌的易磨区开有一换垫槽,换垫槽内安装有一垫磨片,垫磨片采用耐磨、抗压且防脆的材料制成并与鞋底纹连接,能够分担易磨区的一部分磨损,延长鞋的使用寿命;通过拆卸螺钉后旋转垫磨片,可让垫磨片不同的部位依次承受磨损,提高了垫磨片的使用效率;在鞋仙中部还开有一预留槽并粘接有一楔形垫圈,而楔形垫圈能够配合已经被磨损了的垫磨片再次使用,随身携带很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尤其涉及一种防鞋跟部磨损的鞋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鞋跟部底掌外侧有一个易磨区(如图1所示),该易磨区相比鞋的其余部分更容易被磨损,往往鞋的其余部位完全可以继续使用,而该易磨区已经被磨损得很严重。现有技术的鞋跟部底掌为固定型,一般不具有可调换性,所以人们对该易磨区的存在很是苦恼,如果仅仅因为易磨区被磨损导致鞋不能舒适合脚地穿着而放弃该鞋,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跟部磨损的鞋,能够延长鞋跟部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鞋跟部磨损的鞋,包括鞋跟部和鞋中部,该鞋跟部底掌外侧具有一易磨区, 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部底掌开有一圆形的换垫槽并且换垫槽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易磨区内,在换垫槽底部分布有螺孔,一垫磨片嵌合在换垫槽内并通过螺钉与鞋跟部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换垫槽内均勻分布有六个螺孔,六个螺孔形成一正六边形并且该六边形的中心与圆形换垫槽的圆心相重合,所述垫磨片的外周面贴合圆形换垫槽周向的内侧,垫磨片上也开有六个用于与换垫槽底部螺纹连接的通孔,每个通孔的中轴线与换垫槽底部螺孔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垫磨片的厚度与换垫槽的高度平齐。进一步地,还包括开在鞋内中部一圆环状预留槽、一楔形垫圈,所述预留槽的空隙的截面为两个相对于圆环中轴线呈镜像对称的楔形,所述两个楔形的斜边向下,所述楔形垫圈的形状与预留槽的空隙相匹配并通过粘接的方式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楔形垫圈通过不干胶固定在鞋内中部所述预留槽的空隙内。本专利技术的防鞋跟部磨损的鞋,在鞋跟部底掌的易磨区开有一换垫槽,换垫槽内安装有一垫磨片,垫磨片采用耐磨、抗压且防脆的材料制成并与鞋底纹连接,能够分担易磨区的一部分磨损,延长鞋的使用寿命;通过拆卸螺钉后旋转垫磨片,可让垫磨片不同的部位依次承受磨损,提高了垫磨片的使用效率;在鞋内中部还开有一预留槽并粘接有一楔形垫圈, 而楔形垫圈能够配合已经被磨损了的垫磨片再次使用,随身携带很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易磨区存在于鞋跟部底掌外侧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垫磨片安装在鞋跟部底掌易磨区处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垫磨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A-A向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楔形垫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A-A向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楔形垫圈预留槽的示意图。图9是图8的A-A向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在易磨区内设置一个垫磨片,分担鞋跟部底掌易磨区所承受的磨损,为此在鞋跟部底掌处开出一个换垫槽,换垫槽的底部开有螺孔,并将一与换垫槽形状相匹配的垫磨片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换垫槽内,让垫磨片承担易磨区的一部分磨损,并能够通过拆卸螺钉、旋转垫磨片使垫磨片的受磨损部位转移到易磨区以外而未受磨损部位进入易磨区继续承受磨损,从而延长鞋的使用寿命。如图1所示,鞋跟部底掌外侧存在一个易磨区10,根据生活经验可知,易磨区10是鞋跟部底掌磨损最快、最严重的部位,而现有技术的鞋跟底掌都是固定的,无法更换,以致于当易磨区被磨损后影响鞋的穿戴舒适性,而其他部位并没有被磨损得很严重,如果因此丢弃单只或双只的鞋,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如图2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在鞋的鞋跟部底掌开有一圆形换垫槽1,围绕换垫槽1的圆心均勻分布有螺孔,螺孔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优选六个螺孔,如图1所示的螺孔11至螺孔16,换垫槽1开在鞋跟底部,垫磨片2至少有一部分位于易磨区10内。如图 4和图5所示,垫磨片2为恰好能够嵌合在换垫槽1内壁的圆盘状结构,并且在垫磨片2上开有与换垫槽1螺孔数量一致的通孔。图4中所示为当换垫槽1有六个螺孔时,垫磨片2 的通孔数量也为六个,即通孔21至通孔26,通孔21与通孔26均勻分布在垫磨片2上,每个通孔与垫磨片2的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换垫槽1底部每个螺孔到换垫槽1圆心的距离,这样当垫磨片2嵌合在换垫槽1内时,即可使每个垫磨片通孔的中轴线与换垫槽螺孔的中轴线相重合,然后使用螺钉穿过垫磨片2的通孔与换垫槽1底部的螺孔进行螺纹连接,即可穿上行走。在行走过程中,垫磨片2能够分担鞋跟部底掌的易磨区10的一部分磨损。当垫磨片2边缘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卸下螺钉并旋转垫磨片2,将未磨损的部位移至易磨区10,然后再旋紧螺钉将垫磨片2紧固住即可继续行走使用。对于右脚六个通孔的垫磨片而言,每次更换垫磨片的磨损部位时旋转60度(对于左脚则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通孔21周围的区域处在易磨区10中与鞋跟部底掌共同磨损,当通孔21周围的区域被磨损到一定程度时, 逆时针旋转垫磨片2使通孔22对准换垫槽1的螺孔11,而通孔22、通孔23、通孔24、通孔 25、通孔26分别对准换垫槽1的螺孔11、螺孔12、螺孔13、、螺孔14、螺孔15,然后依次拧紧螺钉即可继续行走使用。对于垫磨片2,不仅要求其使用耐磨、抗压且防脆的材料,还要求其正反两面不可有凸起或凹坑,即正反两面要保持平行,这样才能够达到良好的防磨损效果。如图6和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在上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楔形垫圈3。楔形垫圈3为具有一圆环,通孔31至通孔36均勻分布在圆环上,如图7的A-A向剖视图可见,楔形垫圈3的截面中有两个沿中轴线呈镜像对称的楔形,如图7中的楔形截面31和楔形截面34。楔形垫圈3的作用是当垫磨片2被磨损并经六次旋转后,将垫磨片2取下然后将楔形垫圈3斜面向上放置在换垫槽1中。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垫磨片2 经磨损后将会被磨损成一个截面近似楔形的形状,故在将楔形垫圈3放置在换垫槽1之后, 再将垫磨片2斜面朝下放置在楔形垫圈3之上,将未被磨损的另一面露出,然后再用螺钉旋紧即可继续行走使用。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不赘述。如图8和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鞋内中部底面,即鞋内与脚弓接触部分设有一用于放置楔形垫圈3的预留槽4,从图9的A-A向剖视图可见,预留槽4的A-A向图的截面为两个对称的楔形槽。根据生活常识可知,随着垫磨片的着地面不断地与地面摩擦,最终会被磨平,而这时整个垫磨片的截面就是一个楔形。当垫磨片的一面已经被磨损得很严重时,可以将垫磨片取出,然后将楔形垫圈3斜面向上放置在换垫槽1,然后将垫磨片的受磨损的一面向下放置在楔形垫圈3之上,使垫磨片因受损而呈楔形一面与楔形垫圈的的楔形相配合,而另一未受磨损的面外露,继续承受磨损,这样可以达到延长垫磨片使用时间的目的。而平时可将楔形垫圈3紧紧嵌合在预留槽4中,用橡皮膏或不干胶粘贴住防止其掉落,达到随身携带的目的。本实施例可以与第二、三实施例结合,比如第一、二实施例结合或第一、三实施例结合,形成更多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举实施例仅以一只鞋为例说明防鞋跟部磨损的鞋的结构特征。由于鞋都是对称的,人们很容易地就能造出中一只鞋,无需在此赘述,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鞋跟部磨损的鞋,包括鞋跟部和鞋中部,该鞋跟部底掌外侧具有一易磨区,其特征在于,所述鞋跟部底掌开有一圆形的换垫槽并且换垫槽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易磨区内,在换垫槽底部分布有螺孔,一垫磨片嵌合在换垫槽内并通过螺钉与鞋跟部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喜
申请(专利权)人:杨春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