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气水反冲洗滤池的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系统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3809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反冲洗滤池的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系统及装置,包括滤池池底的配水渠、配水配气拱形装置、进气干管和“T”形配气支管,在池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一个下凹的配水渠,进气干管位于该配水渠中并一直伸到配水渠末端;按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设计的配水配气拱形装置包括若干列拱形管,所述若干列拱形管安装在池底并横跨过配水渠,在每一列拱形管下边,于进气干管上连接一条“T”形配气支管,“T”形配气支管横管位于拱形管内的上部。本系统具有良好的配水配气均匀性,其拱形构件实现了标准化,采用组合方式安装,安装简单,对池底水平度要求不高,采用该系统,滤池的配水配气系统制作安装只需要1~2周的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过滤领域设备,具体是一种气水反冲洗过滤工艺中使用的滤池配水配气系统及装置,通过该设备实现滤池反冲洗气、水的均匀分配,以得到良好的反冲洗效果。
技术介绍
过滤是给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滤池是水厂最主要的处理构筑物。滤池是通过池内滤料的截留作用去除水中的颗粒状悬浮杂质,当滤料截留杂质的量到了一定的程度,即达到了滤料截留的饱和量之后,就需要通过反冲洗来清洁滤料,使滤料可以重新应用于过滤过程,为使滤池反冲洗的清水耗量和电耗量更少,使滤池的反冲洗效果更好,需要对反冲的水和空气进行均匀分配,即在滤池内设配水配气装置。滤池的配水配气装置以其开孔率的大小可分为大阻力配水配气、中阻力配水配气和小阻力配水配气三种方式(开孔比是指配水配气装置上开孔的总面积与该装置所占滤池截面积之间的比值)。配水配气装置应该能够均匀的分配反冲洗气和水,并要求安装维修方便,不易堵塞,经久耐用。根据工艺原理,大阻力配水配气方式可以使各配水配气点实现均匀分配,但相应地,其配水的水头损失较大(>3米),动力消耗较大,而且由于开孔比较小(0.2%~0.25%),单位滤池截面上的开孔点较少,所以整体配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小阻力配水配气方式配水的水头损失较小(<0.5米),但其开孔比较大(1.0%~1.5%),在滤池面积比较大情况下难以实现均匀分配;中阻力配水配气方式配水的情况介于大阻力和小阻力之间,其水头损失一般为0.5~3.0米,开孔比一般为0.6%~0.8%。早期滤池采用单水洗的反冲洗方式,其反冲洗配水装置一般采用大阻力和中阻力配水方式,如带穿孔支管的“丰”字形配水系统(大阻力)和二次配水滤砖(中阻力)等。近年来滤池工艺发展到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方式,由于要求同时实现水和气的均匀分配,由法国德利满公司专利技术的小阻力滤头滤板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滤头滤板装置通过对土建和安装尺寸的严格要求,使滤池反冲洗时形成“气垫层”和“配水层”,通过“气垫层”和“配水层”消除因小阻力配水配气开孔较大而易造成分配不均的现象,充分发挥小阻力配水配气在滤池单位截面上的开孔点较多的特点,实现均匀的配水配气。该滤板装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要求单块滤板平整度±2mm,整体平整度±5mm,因此土建要求很高,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滤板的制作周期较长,一般为2~3个月,影响滤池的建设工期。由瑞士苏尔寿公司专利技术的“面包管”形式的小阻力配水配气装置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使滤池建设工期大大缩短,但施工难度大的问题仍然存在,而且该装置的气、水分配均匀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气水反冲洗滤池配水配气系统配水配气均匀性差、安装周期长、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反冲洗滤池的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气、水分配性能,而且对土建施工要求低,允许误差可达到±15mm,2~3天即可完成单个滤池安装,可大大缩短滤池的建设工期。本专利技术用于反冲洗滤池的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系统包括滤池池底的配水渠、配水配气拱形装置、进气干管和“T”形配气支管,其特征是在池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一个下凹的配水渠,进气干管位于该配水渠中并一直伸到配水渠末端;按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设计的配水配气拱形装置包括若干列拱形管,所述若干列拱形管安装在池底并横跨过配水渠,在每一列拱形管下边,于进气干管上连接一条“T”形配气支管,“T”形配气支管的横管位于拱形管内的上部。专用于上述反冲洗滤池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系统的配水配气拱形装置,包括若干列拱形管,每一列拱形管由若干节拱形构件构成,所述拱形构件的外形呈拱形,两边带折边,拱形构件两侧面上均设置交错排列的配水孔和配气缝,配气缝采用内细外粗的发射形狭缝,拱形构件顶面上开有若干排气小孔,拱形构件的两端设有安装卡口,单节拱形构件通过所述安装卡口彼此连接而成为一列拱形管。所述拱形构件为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制成的,单节拱形构件长为500mm、宽为500mm、高为300mm,所述配水孔通过中阻力的设计方式设计,配水孔直径为10~16mm,相邻两个配水孔的中心距为8~12cm,配水开孔比为0.3%~0.6%,所述配气缝和排气小孔通过大阻力的设计方式设计,配气缝的长度为3~5cm,宽度为1~2mm,相邻两个配气缝的中心距为8~12cm,排气小孔的直径为1.5~2.5mm,相邻两个排气小孔的中心距为8~12cm,配气开孔比不大于0.15%。利用上述系统进行滤池气水反冲洗,其配气过程是反冲洗空气通过配气干管进入“T”形配气支管,由配气支管分配到每一列配水配气拱形管内,再由拱形管上的配气缝和排气小孔进行二次配气;其配水过程是滤池反冲洗水先进入配水渠内,充满配水渠后再进入每一列的配水配气拱形管内,通过拱形管两侧的配水孔进行配水,当进行单独水反冲洗的时候,拱形管上的配水孔和配气缝均可用于反冲洗水的分配,而排气小孔的主要作用是将拱形管内的余气排出。本配水配气系统采用中阻力配水中的较小的开孔比进行配水,采用大阻力的开孔比进行配气,并且先通过配水渠进行配水缓冲,通过配气支管进行空气一次分配,因此可以达到良好的配水配气均匀性,同时拱形管两侧的配水孔和配气缝交错布置,并且采用发射形的配气狭缝,因此可以保证每一个配水孔和配气缝都有一小块均匀、独立的配水配气区域,增强了分配的均匀性。其拱形构件实现了标准化,可批量生产。拱形构件上设有卡口,采用标准式组合方式,拱形构件直接固定于池底,安装时对池底水平度要求不高,安装简单。该系统的应用简化了滤池的池体结构,不需如滤头滤板般设置滤梁,也不需如“面包管”装置般进行二次浇筑,降低了施工安装的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采用该系统,滤池的配水配气系统制作安装只需要1~2周的时间,而以往采用滤头滤板的制作安装时间长达3个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系统的应用示意图,图中画出了一个配水配气拱形构件;图2为本专利技术滤池配水配气系统的一个剖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滤池配水配气系统的另一个剖面图; 图4为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拱形构件的立体图。附图中各部分为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拱形构件1,滤池配水渠2,滤池池底3,进气干管4,“T”形配气支管5,进水管6,滤池卵石垫层7,拱形装置的安装螺栓8,拱形构件上的中阻力配水孔9,拱形构件上的排气小孔10,拱形构件上的大阻力配气缝11,拱形构件的安装卡口12。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1~4,本用于反冲洗滤池的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系统包括气水反冲洗滤池配水渠2,进气干管4,“T”形配气支管5和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的拱形装置等。气水反冲洗滤池在建设时,在池底面3的中间位置处设下凹的配水渠2,进气干管4引入该配水渠2中并一直伸到配水渠2末端。配水配气拱形装置包括若干列拱形管,每列拱形管由若干拱形构件1构成,拱形构件1外形呈拱形,两边带折边,拱形构件1两侧面上均设置配水孔9和配气缝11,配水孔9和配气缝11在拱形构件1两侧的位置是交错排列的,配气缝11采用内细外粗的发射形狭缝,拱形构件1顶面上开有若干排气小孔10,每个拱形构件1的两端设有安装卡口12,拱形构件1以其两端的安装卡口12相互连接组合,形成若干列拱形管,并直接由螺栓8固定在池底3上,每一列拱形管均横跨过配水渠2,每列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反冲洗滤池的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系统,包括滤池池底的配水渠、配水配气拱形装置、进气干管和“T”形配气支管,其特征是:在池底面的中间位置处设置一个下凹的配水渠,进气干管位于该配水渠中并一直伸到配水渠末端;按大阻力配气、中阻力配水设计的配水配气拱形装置包括若干列拱形管,所述若干列拱形管安装在池底并横跨过配水渠,在每一列拱形管下边,于进气干管上连接一条“T”形配气支管,“T”形配气支管横管位于拱形管内的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昌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清泉水系统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