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34203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同时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由叶醇、乙酸叶醇酯、正戊酸顺-3-己烯酯、(E)-丁酸-3-己烯酯、罗勒烯、(Z)-丙酸-3-己烯酯、α-法呢烯、茉莉酸甲酯及正己烷或二甲苯等制成的,干扰驱避剂组分合理,是绿色环保的生物类干扰驱避剂,制作方法简单,防治效果好,对作物和天敌具有安全性,不会使昆虫产生抗性,不污染环境,便于应用推广,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同时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属于农药生产

技术介绍
大豆食心虫在我国黄淮夏大豆区和东北大豆产区常年发生,危害严重,一般年份, 虫食率为15-30%,减产5-10% ;严重年份虫食率可达50-70%,减产20_40%,其危害是造成大豆品质降低和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也成为大豆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即在成虫发生盛期及幼虫孵化期前采取叶面和豆荚喷洒来福灵和速灭杀丁等菊酯类药剂,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在大豆封垄较好的情况下用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棍或毒树枝,进行熏蒸。化学防治虽然具有操作简便和防治效果显著的特点,但是其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危害,一是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使防治日益困难;二是次生害虫爆发三是化学毒性和生物放大作用,使化学毒物通过食物链富集于人体,对人类造成危害。因此,寻找无公害、绿色环保的大豆食心虫生态防控制剂具有重要经济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用于诱导昆虫取食引发的类似反应, 干扰昆虫对寄主选择,降低危害。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的制备方法,设用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的基本组分,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按体积份数比制成的叶醇10. 0-15.0;乙酸叶醇酯20. 0-30.0;正戊酸顺-3 -己烯酯2. 0-3. 0 ; (E) - 丁酸-3 -己烯酯3. 0-5. 0 ; α —法呢烯1.0-3.0 ;茉莉酸甲酯1.0-2. 5 ;溶剂(正己烷或二甲苯)40. 0-50. 0 ;助剂(吐温 80 或农乳 500# ) 1. 0-2. 0。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的优化组分,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按体积份数比制成的叶醇10. 0-15.0 ;乙酸叶醇酯20. 0-30.0 ;正戊酸顺-3 -己烯酯2. 0-3. 0 ; (E) - 丁酸-3 -己烯酯3. 0-5. 0 ;罗勒烯1. 0-2. 0 ; (Z)-丙酸-3-己烯酯1. 0-2. 5 ; α 一法呢烯1. 0-3. 0 ; 茉莉酸甲酯1.0-2.5 ;溶剂(正己烷或二甲苯)40. 0-50. 0 ;助剂(吐温80或农乳500# ) 1.0-2.0。所述的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上述配方的比例称取各原料混合后用棕色玻璃瓶密封即得,于-4°C -20°C低温保存。3防治机理昆虫取食寄主植物后能诱导植物产生防御反应,释放特异性挥发性化合物,影响昆虫的取食和产卵等行为。研究发现茉莉酸(JA)和茉莉酸甲酯(MeJA)是植物损伤信号途径中的信号分子,应用这类信号分子处理植物,能够诱导昆虫取食引发的类似反应,干扰昆虫对寄主选择,降低危害。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是根据昆虫与植物互作原理,利用寄主植物对昆虫行为的调控作用机理,以茉莉酸甲酯处理大豆植株,对大豆挥发性化合物进行活性分析与生物测定,筛选出的绿色环保的生物类干扰驱避剂。药剂挥发物影响大豆食心虫的寄主定位,交配行为和产卵选择,从而降低田间豆荚的落卵量。另外,由于大豆食心虫成虫期短,羽化整齐,且在大豆封垄后出现,封垄郁闭的大豆田可形成封闭的小气候空间,便于药剂缓释,持效期长,因此,该生物制剂可单次施药,不易散失,防治效果好。用法用量在7月20日开始每天午后日落之前调查大豆食心虫成虫蛾量,当田间蛾量突然增多, 出现打团现象即是成虫盛发期,此时进行施药。每亩取6-10ml药剂,兑水配成3000-5000 倍液喷雾,喷施中、上部叶片,但不要喷施在叶冠最上面,防止迅速蒸发,影响防治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根据茉莉酸(JA)和茉莉酸甲酯(MeJA)是植物损伤信号途径中的信号分子,应用这类信号分子处理植物,能够诱导昆虫取食引发的类似反应,干扰昆虫对寄主选择,降低危害。干扰驱避剂组分合理,是绿色环保的生物类干扰驱避剂,制作方法简单,防治效果好,对作物和天敌具有安全性,不会使昆虫产生抗性,不污染环境,便于应用推广,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举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实施例1 称取叶醇13. 0g、乙酸叶醇酯^.0g、正戊酸顺-3 -己烯酯3. 0g、(E)-丁酸-3 -己烯酯4. 0g、α 一法呢烯3. 0g、茉莉酸甲酯2. 0g、二甲苯45. 0g、吐温80 2. 0g,将各物质混合后用棕色玻璃瓶密封即得,于-4°C -20°C低温保存。实施例2:称取叶醇15. 0g、乙酸叶醇酯22. 0g、正戊酸顺-3 -己烯酯3. 0g、(E)-丁酸-3 -己烯酯5. 0g、α 一法呢烯2. 0g、茉莉酸甲酯1. 0g、二甲苯50. 0g、吐温80 2. 0,将各物质混合后用棕色玻璃瓶密封即得,于-4°C -20°C低温保存。实施例3:称取叶醇15. 0g、乙酸叶醇酯22. 0g、正戊酸顺-3 -己烯酯2. 0g、(E)-丁酸-3 -己烯酯5.(^、罗勒烯2.(^、(Z)-丙酸-3-己烯酯l.Og、α —法呢烯3. 0g、茉莉酸甲酯2. 0g、二甲苯46. 0g、农乳500# 2. 0g,将各物质混合后用棕色玻璃瓶密封即得,于-4°C _20°C低温保存。实施例4:称取叶醇13. 0g、乙酸叶醇酯23. 0g、正戊酸顺-3 -己烯酯3. 0g、(E)-丁酸-3 -己烯酯4.0g、罗勒烯2.0g、(Z)-丙酸-3-己烯酯1.5g、α 一法呢烯2. 0g、茉莉酸甲酯1. 5g、正己烷48. 0g、农乳500# 2. Og,将各物质混合后用棕色玻璃瓶密封即得,于_4°C _20°C低温保存。实施例5:称取叶醇15. 0g、乙酸叶醇酯21. 0g、正戊酸顺-3 -己烯酯2. 0g、(E)-丁酸-3 -己烯酯5.0g、罗勒烯l.Og、(Z)-丙酸-3-己烯酯l.Og、α 一法呢烯2. 0g、茉莉酸甲酯1. 0g、正己烷50. 0g、农乳500# 2. 0g,将各物质混合后用棕色玻璃瓶密封即得,于-4°C _20°C低温保存。以下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的干扰驱避效果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9年和2010年在吉林农业大学的大豆田中进行,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对照 (喷施助剂和溶剂)和5个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实例配方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 每个处理的小区面积为100m2,小区随机排列。施药后15 d调查药效,各小区均采用5点取样,剥豆荚400个,检查幼虫数量,计算百荚活虫数和平均防治效果。豆荚成熟期对不同处理的大豆进行单收单打脱粒,调查虫食率。防治效果=(对照区百荚活虫数-处理区百荚活虫数)/对照区百荚活虫数X 100%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的防控田,大豆虫食率明显下降,优化配方的干扰驱避剂防治效果可达75. 0%以上。见表1、表2 表一 2 0 0 9年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的田间防治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按体积份数比制成的 叶醇10. 0-15. 0 ;乙酸叶醇酯20. 0-30. 0 ;正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豆食心虫干扰驱避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按体积份数比制成的:叶醇10.0-15.0;乙酸叶醇酯20.0-30.0;正戊酸顺- 3 -己烯酯2.0-3.0;(E)-丁酸-3 -己烯酯3.0-5.0;α-法呢烯1.0-3.0;茉莉酸甲酯1.0-2.5;溶剂(正己烷或二甲苯)40.0-50.0;助剂(吐温80或农乳500# )1.0-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付晓霞任珊臧连生史树森袁海滨毕锐田径于玲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