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显真色多沟槽截面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30817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真色多沟槽截面纤维及其制备方法,该纤维截面为沟槽状,沟槽数为1~14;其制备方法包括:将干燥后的高聚物切片或颜色,且导湿性能熔体通过螺杆挤出机纺丝组件,进行熔融纺丝;其中熔融纺丝中喷丝板为整体式异形单孔或分离式多孔喷丝后粘合形成单根纤维的多沟槽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纤维染色后具有较深、较纯正的得到提高,消除表面蜡状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低,可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异形截面纤维及其制备领域,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异形纤维以不同的纤维原料和丰富的截面形状大大改善了纤维的性能,成为仿天然织物、非织造布与仿皮涂层的理想原料。美国杜邦(Du Pont)公司于1953年采用膨化粘着法纺制出三角形截面纤维,提出了复合纺丝法制成复合纤维后再经分离制造异形纤维的途径,接着又申请了四角截面丝(US patent Office, Patent No. 3109220)和五角截面丝(US patent Office, Patent No. 3109768)的专利,20世纪60年代初杜邦公司研制了保暖性好的尼龙 66 中空纤维(US patent Office, Patent No. 002804645, Robert Ε. W., Wilmington D.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May 1953.)。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异形纤维,随后英国、意大利和前苏联等国家也相继研制该类产品。到70年代,日本加紧新产品-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研究开发,东丽(Toray)公司推出“仿麂皮”超细纤维织物,帝人(Tei jin)、钟纺、尤尼吉卡 (Unitika)、东洋纺等公司也推出了具有高附加值的异形细旦纤维产品。80年代末期,日本推出“新合纤”概念,从模仿天然纤维到超越天然纤维,标志着化纤的发展已从仿天然纤维风格进入到在“合纤领域中创造”的阶段,日本在异形纤维的开发和应用上已走在世界的前列。日本的尤尼吉卡公司研制生产的牙齿形横截面与多叶并列聚酯混纤丝纤维显示了超天然丝绸的手感和光泽(Unitika,JP6983,1987 ;Unitika, JP11279897,1999)。日本的旭化成 Asahi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开发了具有W形截面异形聚酯混纤长丝,改进了纤维的吸水性,提高了织物的染色性(JP 11222721,1999)。日本东丽公司采用复合纺丝技术,开发出三花瓣截面的聚酯纤维“Sillook Royal”,其织物的摩擦声响与真丝的“丝鸣”已十分接近(Toray, JP14940,1991 ;Toray, JP14941,1991 ;Toray, JP124807,1991)。日本可乐丽(Karare)公司开发的“Silcarat”是三角截面芯鞘型复合聚酯纤维,折光指数接近棉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折光指数,加之其芯部形状为带有三个尖角的圆形,有利于光线从芯鞘交界面折射出去, 并与从三角棱柱形的鞘部(纤维表面)反射出去的无色光叠加,从而产生光彩夺目的效果 (Karare, JP104811,1989 ;Karare, JP104812,1989)。目前工业化生产的异形纤维主要有三角形、三叶形、四叶形、五叶形、五角形、六叶形、八叶形、Y形、T形、山字形、I或H或工字型、W形,扇形、井字形、中空以及多边形或多叶形与中空等截面的复合形态。不同截面形态的异形纤维对纤维集合体的弯曲、压缩、手感和表面特性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其重要特性表现在因高比表面积而具有高芯吸和高导湿的特性,尤其表现在光学性质方面,三角形截面涤纶会发出类似丝绸般的光泽,而五叶形截面显示出类似人造丝,醋酯丝般的光泽,异形纤维的性质随截面形状不同而异。天然异形截面纤维蚕丝的横截面呈近似三角形,可使纤维表面产生的反射光亮增强,而且蚕丝纤维由原纤组成,原纤呈层状排列,使照射到纤维或织物的光线进入纤维内部后层层折射、反射后在纤维外表面产生光干涉,形成光泽亮丽、悦目的闪光效应。棉纤维也有日轮层结构,层层折射、反射后纤维外表面有彩度,光泽也很优美。羊毛的鳞片也能产生膘光等视觉美感。同时,所有天然纤维表面都不平整,存在细沟槽或鳞片,这使得纤维外表面反射光发生充分的散射,任一方向上的外表面反射光强度大幅度降低,织物能够充分显示来自纤维内部的有色光线。由于物体外表面反射光波长等于入射光波长,使外表面反射光一般呈现入射光的白色。然而,普通化学纤维内部很难作出层状结构,尤其是合成纤维表面光滑,使得纤维外表面反射的白光很强,在制作深色纺织品时颜色明显发白、发灰,存在表观颜色较浅或显示真正颜色的性能差、手感蜡状感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该纤维染色后具有较深、较纯正的颜色,且导湿性能得到提高,消除了表面蜡状感;该制备方法简单,对设备要求低,可大规模生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真色多沟槽截面纤维,该纤维截面为沟槽状,沟槽数为1 14。所述的纤维截面有对称式、错位式或两种方式组合排列的微孔单元。所述的多沟槽截面纤维的单丝纤度为1. 0 15dtex,是由适合熔融纺丝的大有光或半消光聚酯、聚酰胺的切片或熔体直纺原料纺丝制得。所述的大有光或半消光聚酯、聚酰胺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所述的沟槽的平均深度为2 30 μ m,沟槽平均宽度为2 30 μ m。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显真色多沟槽横截面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干燥后的高聚物切片或熔体通过螺杆挤出机纺丝组件,进行熔融纺丝,经侧吹风冷却,进行上油,卷绕,得到多沟槽横截面纤维Ρ0Υ,然后牵伸得到多沟槽横截面纤维DT 丝或加弹得到多沟槽横截面纤维DTY丝;或将干燥后的高聚物切片或熔体通过螺杆挤出机纺丝组件,进行熔融纺丝,经侧吹风冷却,进行上油,牵伸,卷绕,最后得到多沟槽横截面纤维FDY长丝;其中熔融纺丝中喷丝板的喷丝孔为多沟槽结构,沟槽数为1 14。所述的高聚物为适合熔融纺丝的大有光或半消光聚酯、聚酰胺类高聚物,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所述喷丝板的厚度为5 15mm,喷丝板上复丝的排列方式与常规纤维类似,例如图3所示。所述的喷丝孔为纵向,其长径比为0.5 1-5 1 ;单根纤维喷丝孔的排列形式为整体式或分离式,整体式是单个异形孔如图1和图2的b-Ι和b-2所示,分离式由1-15个规则的基本微孔单元组成,如附图1 图2的a-Ι和a-2所示,其中一个为主微孔,其余皆为侧微孔,侧微孔以主微孔为轴呈现为对称式和错位置的分布,纺丝熔体经分离式微孔喷出后膨化粘合成一个多沟槽横截面结构。单根纤维的整体式和分离式喷丝孔的参数设计如下(参见图1-图2) 0. 05 彡 d 彡 0. 30mm, 0. 08 彡 s 彡 0. 30mm, 0. 05 彡 h 彡 0. 25mm, 0. 20 彡 L 彡 1. 20mm,0. 02 ≤ ρ ≤ 0. 06mm,0. 05 ≤ W ≤ 0. 20mm,0· 05 ≤ g ≤ 0· 10,0. 04mm ≤ r ≤ d,其中,L 和 W分别是主微孔的长度和宽度,h和d分别是侧微孔的长度和宽度;ρ是侧微孔与主微孔的间距,g是最边缘的侧微孔与主微孔的基准距(在矩形侧微孔结构中是最边缘的侧微孔外侧与主微孔外侧之间的距离;在椭圆侧微孔结构中是最边缘的侧微孔的长轴与主微孔外侧之间的距离),r是侧微孔在主微孔上的开口尺寸。所述的沟槽中每个沟槽的平均深度为0. 15 0.60mm,平均宽度为0. 10 0. 30mmo本专利技术的纤维具有表面曲率变化大和多沟槽异形截面特性,能够使纤维集合体对外表面反射光发生充分散射,降低处于某一观察位置的人眼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真色多沟槽截面纤维,该纤维截面为沟槽状,沟槽数为1~1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府梅刘晓松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