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胜录专利>正文

一种多杠杆驱动压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28385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杠杆驱动(或压物)装置以及使用方法。它是由一组多杠杆传递动力或两组多杠杆配合使用传递动力驱动(或压物)。两组杠杆配合动作可以是链条3.3拉动形式,也可以是弹簧(40)弹起形式,也可以是拉绳(39)拉动形式。为了增加压力还可以增加重物,提高功效。驱动杠杆的动力可以是人力、电力或内燃机等。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多杠杆驱动装置改进现有机械的驱动设备,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杠杆驱动(或压物)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多杠杆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各种各样的需要动力的机械,由于无有节能设备,无不是以大量消耗能源为代价,特别是一些用油的机械,它的能源使用不但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还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许多不便,现如今人类的节能环保成了重要大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杠杆节能驱动装置传递动力,驱动机轮、车轮等机械设备以达到减少动力消耗,节约能源的目的。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个解决的,一种多杠杆驱动 (或压物)装置一种多杠杆组它是由多根弯形杠杆组合而成,每根杠的杠体上分别有各自的省距滑槽,每根杠的一端分别有各自的支点轴,另一端分别装有各自的滚轮,每根杠上的滚轮都能在前一根杠上的省距滑槽中上下运行,杠杆由前至后依次排列在最后一杠上通过活轴连接有传力杆,传力杆的下端通过活轴连接有横柱,横柱的另一端有齿轮,支架通过活轴连接于横柱上将横柱撑起,横柱上的齿轮于变速箱中的千斤齿轮对接(千斤齿轮是防止齿轮倒转的装置)变速箱中的最后一齿连接驱动被驱动装置(如发电机、人力脚踏车、自行车、三轮车等等各种机械轮转动的工作),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一种能够提高功效的多杠杆结构作动力传递,而杠杆的运动不能太快它是一上一下的动作形态,上抬时不能作功,所以利用了千斤齿轮,变速箱可以提高转速配合驱动,方可实用于许多需要高速转动的机械,在变速箱中使用了千斤齿轮配合动作(将上下运动变为转动形态)。1、这种多杠杆的结构在使用时从杠(1)向下压,力会通过每一根杠杆从杠(1)传到杠(5)有增大力的作用,每根杠杆随同杠(1)相同动作一齐上、一齐下驱动变速箱作功, 杠杆作成弯形可以使每根杠杆从相同的高度向下行从而使每根杠杆都有相同的动作配合省距滑槽(便于作多杠连接),调整好滑槽位置和弧的大小能使下行时每根杠杆在滑槽中所行距离相等即杠(1)和杠(5)力距相同,这样改变了常见杠杆省力不省功,省功不省力的现象,所以利用本杠杆结构作传动可以达到减少动力消耗的作用。2、工作时将杠(1)压下后需要再用力将杠抬起重复下压,当抬起的时候如果再从杠(1)抬起会因用力的方向不同,所以后面的杠不容易顺着省距滑槽向上行,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可以采用先从后面的杠抬起,将前面的杠顶起的方法(杠(1)为前杠( 为后)。3、可以用一组杠杆工作也可以用两组杠杆配合使用,再驱动工作中机械轮需要不停转动,而一组杠杆工作会因为杠体上抬时不能作功,所以不能连续使加压力驱动机轮,造成不便,为了解决这种不足可以利用相同的两组杠杆配合使用,一组杠杆上行,一组杠杆下行,两组杠杆依次先后下压,方可驱动机轮转动。4、本杠杆结构在使用中需要两种用力,一用力将杠(1)下压,二再用力将杠体抬起重复使用抬起杠体时是无用功特别是杠体大的结构更是需要很多的消耗,所以本专利技术采取利用第一组杠杆增大的压力通过组件同时抬起第二组杠杆,两组杠杆配合动作,第一组杠杆下压抬起第二组杠杆,第二组杠杆下压又抬起第一组杠杆,这样又能减少无用功又能连续下压动作(利用驱动需要)。5、一种多杠杆驱动压物装置,两组杠杆配合使用的方法可以是链条拉动式,即一根长轴上固定有八个链轮,每个链上都有链条和相应的上部链轮,由支架将每个上部链轮撑起使链条直立起来,每根链条都需有弹簧轮(K)将链轮向外撑开以防链条拉长链轮挂不上,有几根横杠安装在链条的不同位置,两组杠杆的滚轮一端分别通过弹簧置于横杠上,杠 (5)所用的弹簧簧心的一半处有铁柱,当杠(1)下压时杠( 的压力会通过弹簧簧心中的铁柱压动链条下行和横杠(9),同时链轮和长轴会被转动第一组杠杆的横杠装在链条的外侧, 第二组杠杆的横杠装在链条的内侧(相反的位置),所以下压第一组杠杆时长轴(7)会转动托起第二组杠杆,再压下第二组杠杆时第一组杠杆会被托起,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连接在链条上的横杠,一组在链外侧,另一组在链内侧,所以当第二组杠杆下压时轴会正转,当第一组杠杆下压时长轴会反转,从而形成一组杠杆下压,另一组杠杆托起的工作效果。长轴上也可以有齿轮带动轴(5.4)和轴(11),以及相应的链、和链轮、横杠从而(10)托起另一面的(5.4)杠杆( 和杠杆G),以上是用链条及横杠配合两组杠杆,同时一齐抬起五根杠杆的方法,同时原理也可以只抬杠(5)和杠(2. 5)或只抬杠(1)、(3)、(5)和杠(2. 1)、(2. 3)、 (2. 5),(在用后面的杠顶起前面的杠原则上灵活应用)。6、在用于重型机械时,两组杠杆的杠(1)和杠(2. 1)上,还可以加重物㈧增大压力、增高功效重物㈧同时挂在横杠⑶和杠杆⑴上,杠(2. 1)上也是相同方法挂有重物, 它们之间有空格(Q)使杠杆(1)和横杠(8)有上下活动的余地便于配合动作,利用第一组杠杆产生增大的压力通过长轴、链条、横杠等组件同时将加在另一组杠杆上的重物(A)及杠杆抬起当重物加在杠(1)或杠(2. 1)上压下时由于多根杠杆的作用产生的压力大,当要抬起重物时重量在横杆上(没有杠杆作用)所以用力小,由此可见这种方法能提高功效,根据机械设备的需要重物有时也可用弹簧代替,利用弹簧的弹力下压或下拉,增加杠(1)和杠(5)的压力。7、所述的两组杠杆配合使用的拉绳拉动形式,其特征是用第一组杠杆的压力利用拉绳将第二组杠杆拉起配合动作,例如用一根拉绳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杠杆的最后一杠连接,拉线置于槽轮的槽中,由支架将槽轮掌起,拉绳可以在槽轮中滑动,当压下第一组杠杆时第二组杠杆会被拉绳拉起,再压下第二组杠杆时第一组杠杆会被拉绳拉起(所述的拉绳也可以是横杠,横杠通过活轴连接支架,支架撑起横杠,横杠两端分别连接两组杠杆相互翘起)。8、所述的两组杠杆配合使用也可以用弹簧弹起形式,即在杠杆下面可以装上弹簧,杠杆压下后可以自动弹起,重复使用或将弹簧使上每根杠杆上面,将杠杆向上拉起。9、在链条拉动形式和拉绳拉起形式中,也可以同时配合弹簧使用。10、所述的两组杠杆配合使用,驱动杠杆(1)、(2. 1)的动力可以利用重力,其特征是利用第一组杠杆(1)下压时产生(增大)的压力将重物提起加在正要下压的第二组杠杆 (2. 1)上加大杠上的压力提高功效,当第二组杠杆下压时同时用第二组杠杆产生的压力将重物提起加在正要下压的第一组的杠(1)上。11、一根拉绳的一端连接上重物,压在杠(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组杠杆的最后杠上。再用第二根拉绳的一端也连接上重物压在杠(2. 1)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组杠杆的最后一杠上,两根拉绳都置于各自的槽轮中用支架撑起,当杠(1)下压的时候同时会将第二组杠杠(2. 1)上的重物提起,而杠(1)上的重物会向下压,增加杠(1)的压力,同时第二组杠杆会向上抬起(抬起的原因可以是重物A+的拉力,也可以同时在每根杠下面加上弹簧,用弹簧的弹力向上弹起,也可以不用弹簧)。12、所述的驱动杠杆的动力可以是人力,其特征是可以用人的力量压动杠(1)或杆0.1),可以用手压杠,也可以是用脚踏形式。例如用两只脚分别踏在两组杠杆的杠(1) 和杠(2. 1)上先后依次踩踏驱动车轮前进,便可作成人力脚踏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用于自行车和三轮车等轻便的设备,多可采用拉绳拉动形式或弹簧弹起形式。13、是用电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杠杆驱动(或压物)装置以及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它是由一组多杠杆传递动力或两组多杠杆配合使用传递动力驱动(或压物),一组弯形杠杆分别是杠(1)、(2)、(3)、(4)、(5),杠杆(1)的一端于支点轴(41)连接,在杠(1)的体上设有省距滑槽(43),弯形杠杆(2)的一端与支点(A41)轴连接,这个杠杆(2)的另一端通过设在其端部的滚轮(42)与主杠杆(1)的省距滑槽(43)配合,即滚轮(42)能沿着省距滑槽(43)作往返运动,从而带动杠(2)动作,在这根弯形杠杆(2)上同样设有省距滑槽(A42)弯形杠杆(3)的一端通过设置在端部的滚轮(A42)与杠杆(2)上的省距滑槽(A43)配合即滚轮(A42)能沿着省距滑槽(A43)作往返运动,弯形杠杆(3)的另一端有支点轴(B41),在弯形杠杆(3)体上同样设有省距滑槽(B43),杠杆(4)端部的滚轮能沿着省距滑槽(B43)作往返运动,相同方法连接杠(4)杠(5)以及更多杠,传力杆(45)通过活轴(44)连接于杠杆(5)上,从杠(1)下压力会通过五根杠将力传至传力杆(45)上,传力杆的下端通过活轴(44)连接有横柱(46)横柱(46)的一端有齿轮(48),支架(47)通过活轴(44)将横柱(46)撑起,齿轮(48)对接在变速箱(49)中的千斤齿轮上,以上是一组杠杆驱动的结构,如果需要两组杠杆配合使用,要用相同的两组杠杆结构即杠(1)、(2)、(3)、(4)、(5)和杠(2.1)、(2.2)、(2.3)、(2.4)、(2.5)将两个齿轮(48)分别对接在变速箱(49)中的两个千斤齿轮上,变速箱中的齿轮K驱动连接被驱动装置(如发电机、人力脚踏车、自行车、三轮车等等各种要机械轮转动的工作),如需要压物的工作可以将传力杆或最后一杠直接传力于受力物体,两组杠杆配合动作可以是链条(3.3)拉动型式,也可以是弹簧(40)弹起型式,也可以是拉绳(39)拉动型式,为了增强压力还可以增加重物,利用重物的重力提高功效,驱动杠杆的动力可以是人力,电动机或内燃机(21),重力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胜录
申请(专利权)人:胡胜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