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尚进专利>正文

一种集成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9649 阅读:4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屋。一种集成屋,包括埋入地下的固定件、墙体、多根纵向连接柱和屋顶,固定件通过纵向连接柱和墙体固定连接,屋顶盖在墙体的顶部;固定件,由预埋铁和屋底架构成,预埋铁设置在屋底架的底部,预埋铁由固定板和多根铁钩构成;纵向连接柱的底部穿入屋底架和预埋铁中;墙体,由多根条状单元型材上下叠合构成;条状单元型材上部中间处向外凸出,凸出部分截面呈梯形,条状单元型材底部中间处设置形状与凸出部分形状匹配的梯形安装缺口;凸出部分与底部的安装缺口配合卡接实现横向位置固定,上下条状单元型材通过纵向连接柱纵向位置固定;屋顶,包括屋面板,屋面板倾斜设置并架在墙体上。该集成屋结构新颖,易于搭建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成屋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建筑房屋多数是采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如砖瓦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都是先打好地基,然后向上砌墙,这样工作量很大,工序多,建筑周期时间长,房屋自重量大,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差,它造价高,同时不能重新设计布局。而且,这样的房屋多数材料只能一次使用且搭建拆卸都耗时耗力,并不容易。与此同时,虽然有一些集成屋的出现,但这些集成屋大都停留用于工地临时住宿的简易屋或木质集成别墅,这些集成屋多数同样是定制的,且难以将其材料重复利用,搭建拆卸也不方便。因此,提供一种新型的,拆建方便的集成屋一直成为社会上多数领域的迫切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易于搭建拆卸的集成屋。本专利技术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屋,包括埋入地下的固定件、墙体、多根纵向连接柱和屋顶,固定件通过纵向连接柱和墙体固定连接,屋顶盖在墙体的顶部;固定件,由预埋铁和屋底架构成,预埋铁设置在屋底架的底部,预埋铁由固定板和多根铁钩构成;纵向连接柱的底部穿入屋底架和预埋铁中;墙体,由多根条状单元型材上下叠合构成;所述条状单元型材两个端部上设置封盖,条状单元型材上部中间处向外凸出,凸出部分截面呈梯形,条状单元型材底部中间处设置形状与凸出部分形状匹配的梯形安装缺口 ;条状单元型材其内设置带承重支架的管道,条状单元型材内侧壁与管道之间设有填充物,条状单元型材上设置用于纵横条状单元型材交叉连接的连接缺口,且连接缺口位置均靠近条状单元型材的端部,连接缺口处的条状单元型材上设置上下贯通的用于穿设纵向连接柱的通孔,上下条状单元型材通过纵向连接柱纵向位置固定,并通过条状单元型材上部的向外凸出部分与底部的安装缺口配合卡接实现横向位置固定;屋顶,包括屋面板,屋面板倾斜设置并架在墙体上。作为优选,还包括横梁,横梁包括多根连接在墙体内侧的工字型梁;所述工字型梁包括纵向承重梁板和固定在纵向承重梁板顶部和底部的两个三角支撑梁,上部的三角支撑梁顶部设置上枕木导轨,上枕木导轨内设置上枕木;下部的三角支撑梁底部设置下枕木导轨,下枕木导轨内安装下枕木。作为优选,还包括楼层板,楼层板包括地板、吊顶板、横梁和固定在横梁之间的楼层单元板;楼层板通过横梁固定在墙体内侧;所述横梁包括多根连接在墙体内侧的工字型梁;所述工字型梁包括纵向承重梁板和固定在纵向承重梁板顶部和底部的两个三角支撑架,上部的三角支撑梁顶部设置上枕木导轨,上枕木导轨内设置上枕木,地板铺设在横梁顶部并固定在上枕木上;下部的三角支撑梁底部设置下枕木导轨,下枕木导轨内安装下枕木, 吊顶板设在横梁底部并固定在下枕木上;楼层单元板处于地板和吊顶板之间,楼层单元板由外壳及其内的发泡隔热填充物构成,发泡隔热填充物截面呈拱桥形。作为优选,所述的条状单元型材的顶部设置凸起轨道,底部设置与凸起轨道匹配的凹槽,凸起轨道是沿单元型材顶部即梯形凸出部分的边缘设置的两条,凹槽也是与凸起轨道匹配的处于安装缺口处的两条,上下条状单元型材通过凸起轨道和凹槽配合安装,且凸起轨道和凹槽之间设置防水密封条;两条凸起轨道之间设置上安装口,两条凹槽之间设置与上安装口位置匹配对应的下安装口,上安装口和下安装口内分别设置隔热条,上下条状单元型材配合安装上安装口和下安装口对接形成安装口,安装口内设置0形防水密封^^ O作为优选,所述屋面板有左右两块,两块屋面板均是外侧低中间高;两个屋面板的外侧均架在墙体上,并通过螺钉或铆钉固定;左右两个屋面板的中间处通过顶梁型材、屋脊瓦条和屋脊瓦条底座相连,屋脊瓦条底座上的螺栓与纵向连接柱顶部固定;左右两个屋面板、屋脊瓦条以及屋脊瓦条底座之间设有密封填充物;所述顶梁型材上部凸出部分截面呈等腰梯形,凸出部分由用于安装两块屋面板的两侧斜面和连接两侧斜面的平面构成,所述凸出部分两侧斜面上分别内嵌设置枕木导轨,枕木导轨上设置枕木,两块屋面板通过顶梁型材上的两侧枕木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屋面板外侧与墙体连接处设置侧梁型材,侧梁型材由左右两块通过上下隔热条相互连接的金属型材构成,金属型材上部均是倾斜设置的斜面,两斜面截面所成的斜边同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斜面上均内嵌设置枕木导轨;枕木导轨上安装枕木, 螺钉或铆钉将外侧的屋面板固定在枕木上;侧梁型材底部设置截面形状为梯形的安装缺口,与墙体顶部的条状单元型材截面呈梯形的凸出部分配合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屋面板是一块,屋面板倾斜设置并架在墙体上;屋面板两侧与墙体连接处设置侧梁型材,侧梁型材由左右两块相互连接的金属型材构成金属型材上部均是倾斜设置的斜面,两斜面截面所成的斜边同处于一条直线上;所述斜面上均内嵌设置枕木导轨;侧梁型材底部设置截面形状为梯形的安装缺口,与墙体顶部的条状单元型材截面呈梯形的凸出部分配合安装。作为优选,所述条状单元型材分为中间长两边短的三段条状单元型材,三段条状单元型材通过管道固定连接,两个封盖分别设置在短条状单元型材外侧端面上;长条状单元型材与短条状单元型材之间的距离即用于纵横条状单元型材交叉连接的连接缺口,上下贯通的用于穿设纵向连接柱的通孔设置在管道上,即相邻的纵横条状单元型材共用一根纵向连接柱固定;管道由中间处的圆形管和两端的方形金属管连接构成;长条状单元型材的两端的承重支架和短条状单元型材的内端的承重支架上均设置方形口,管道两端的方形金属管插入条状单元型材的方形口中;条状单元型材上设置多个带闭合盖的注射口,所述固定在管道上的承重支架是多个,承重支架上设置贯通的导流孔。作为优选,所述横梁与墙体通过多个L型固定支架固定。作为优选,所述屋面板包括上方的防水表层、中间处的阻燃防水蜂窝纸芯、下方的装饰层和侧面的侧板构成,所述中间处的阻燃防水蜂窝纸芯为上下两层,且两层之间留有空气隔离层;金属侧板由上下两块金属型材构成,上下相邻金属型材之间通过隔热条连接, 隔热条位置与空气隔离层对应。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集成屋,包括埋入地下的固定件、墙体、多根纵向连接柱和屋顶,固定件埋入地下时,用于固定整个集成屋并为搭建上方的墙体提供基准线,方便搭建。固定件通过纵向连接柱和墙体固定连接,墙体,由多根条状单元型材上下叠合构成;条状单元型材上部中间处向外凸出,条状单元型材底部中间处设置安装缺口,上部的向外凸出部分与底部的安装缺口配合卡接实现横向位置固定,结构新颖,墙体拆装方便。条状单元型材靠近端部的位置上还设置用于交叉连接的连接缺口,连接缺口处设置用于穿设纵向连接柱的通孔,纵向连接柱贯穿通孔将不仅将墙体纵向位置固定,也将墙体固定在固定件上, 这样的结构新颖,且搭建快捷方便。附图说明图1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集成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固定件埋入地下的剖视图。图3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固定件局部的立体结构图。图4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条状单元型材连接成墙体的剖视图。图5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条状单元型材的立体结构图。图6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条状单元型材的结构爆炸图。图7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相邻墙体交叉连接结构的示意图。图8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工字型梁的结构爆炸图。图9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楼层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横梁与墙体之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1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人字形屋顶顶部与墙体的安装结构的剖视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顶梁型材的剖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屋,其特征在于包括埋入地下的固定件、墙体、多根纵向连接柱和屋顶,固定件通过纵向连接柱和墙体固定连接,屋顶盖在墙体的顶部;固定件,由预埋铁和屋底架构成,预埋铁设置在屋底架的底部,预埋铁由固定板和多根铁钩构成;纵向连接柱的底部穿入屋底架和预埋铁中;墙体,由多根条状单元型材上下叠合构成;所述条状单元型材两个端部上设置封盖,条状单元型材上部中间处向外凸出,凸出部分截面呈梯形,条状单元型材底部中间处设置形状与凸出部分形状匹配的梯形安装缺口;条状单元型材其内设置带承重支架的管道,条状单元型材内侧壁与管道之间设有填充物,条状单元型材上设置用于纵横条状单元型材交叉连接的连接缺口,且连接缺口位置均靠近条状单元型材的端部,连接缺口处的条状单元型材上设置上下贯通的用于穿设纵向连接柱的通孔,上下条状单元型材通过纵向连接柱纵向位置固定,并通过条状单元型材上部的向外凸出部分与底部的安装缺口配合卡接实现横向位置固定;屋顶,包括屋面板,屋面板倾斜设置并架在墙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尚进
申请(专利权)人:黄尚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