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位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5590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位钳,包括由上钳柄(5)与下钳柄(6)组成的钳柄以及由弧形上钳头(2)与弧形下钳头(3)组成的钳头,弧形上钳头(2)的内表面和弧形下钳头(3)的内表面均设有齿(1);弧形上钳头(2)由上钳头前部(21)和上钳头后部(22)组成,上钳头前部(21)和上钳头后部(22)呈25°~35°的弯曲夹角;弧形下钳头(3)由下钳头前部(31)和下钳头后部(32)组成,下钳头前部(31)与上钳头前部(21)相对称,下钳头后部(32)与上钳头后部(22)相对称;齿(1)为横向粗齿。在手术中使用该复位钳,能有效夹持住待复位骨头。(*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复位钳
技术介绍
复位钳是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医疗器械,适用于夹持细长骨头复位用。目前现有的复位钳包括由上钳柄与下钳柄组成的钳柄以及由弧形上钳头与弧形下钳头组成的钳头,弧形上钳头的内表面和弧形下钳头的内表面均设有齿,上钳柄与下钳柄转动相连;弧形下钳头与上钳柄固定相连,弧形上钳头与下钳柄固定相连;在上钳柄与下钳柄之间设置锁合装置。整个弧形上钳头呈一个平面,整个弧形下钳头也呈一个平面。实际使用时,医务人员通过操纵上钳柄与下钳柄,使弧形上钳头与弧形下钳头相对闭合,从而夹住待复位的骨头;再根据骨头的粗细,调节锁合装置,锁住钳柄,从而避免复位钳相对于待复位的骨头产生移位。上述现有的复位钳存在以下缺陷由于被夹持的骨头一般比较坚硬且质量比较重,因此钳头很容易从骨头上滑脱;从而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好、操作简便、且能有效夹持待复位骨头的复位钳。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位钳,包括由上钳柄与下钳柄组成的钳柄以及由弧形上钳头与弧形下钳头组成的钳头,弧形上钳头的内表面和弧形下钳头的内表面均设有齿,上钳柄与下钳柄转动相连;在上钳柄与下钳柄之间设置锁合装置;弧形上钳头由上钳头前部和上钳头后部组成,上钳头前部和上钳头后部呈25° 35°的弯曲夹角,上钳头后部与下钳柄固定相连;弧形下钳头由下钳头前部和下钳头后部组成,下钳头前部与上钳头前部相对称,下钳头后部与上钳头后部相对称,下钳头后部与上钳柄固定相连;齿为横向粗齿。作为本技术的复位钳的改进锁合装置包括锁杆固定座、螺纹锁杆和活动螺母,在上钳柄处设有通孔,锁杆固定座与下钳柄固定相连,螺纹锁杆的一端与锁杆固定座转动相连,螺纹锁杆的另一端穿过通孔后位于整个钳柄的外部,在位于钳柄外部的螺纹锁杆上设置与螺纹锁杆上的外螺纹相吻合的活动螺母。作为本技术的复位钳的进一步改进上钳柄与下钳柄上均设有防滑凹槽。本技术的复位钳,由于在弧形上钳头和弧形下钳头的内表面设置的是横向粗齿,因此能增强钳头夹持待复位骨头时的力度,由于弧形上钳头和弧形下钳头呈弯向同一侧的弯曲状,上钳头前部和下钳头前部就好像是2颗大犬牙,能避免待复位骨头从钳头处滑脱。利用锁合装置能避免整个复位钳相对于待复位骨头发生移位。在上钳柄与下钳柄处设置的防滑凹槽,能避免医务人员操作时产生打滑现象。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复位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和图2结合给出了一种复位钳,包括由上钳柄5与下钳柄6组成的钳柄以及由弧形上钳头2与弧形下钳头3组成的钳头,上钳柄5与下钳柄6通过钳柄鳃轴螺钉4转动相连。弧形上钳头2由上钳头前部21和上钳头后部22组成,上钳头前部21和上钳头后部22呈25° 35°的弯曲夹角,上钳头后部22与下钳柄6固定相连。弧形下钳头3由下钳头前部31和下钳头后部32组成,下钳头前部31与上钳头前部21相对称,下钳头后部32 与上钳头后部22相对称,因此,下钳头前部31和下钳头后部32也呈25° 35°的弯曲夹角(此弯曲夹角的角度同上钳头前部21和上钳头后部22之间的弯曲夹角的角度);下钳头后部32与上钳柄5固定相连。在整个弧形上钳头2的内表面(即上钳头前部21的内表面和上钳头后部22的内表面)设置齿1,在整个弧形下钳头3的内表面(即下钳头前部31 的内表面和下钳头后部32的内表面)也设置齿1,该齿1为横向粗齿。在上钳柄5与下钳柄6之间设置锁合装置;该锁合装置包括锁杆固定座11、螺纹锁杆7和活动螺母9,在上钳柄5处设有通孔13 ;锁杆固定座11与下钳柄6固定相连,螺纹锁杆7的下端通过轴销10与锁杆固定座11转动相连,螺纹锁杆7的上端穿过通孔13后位于整个钳柄的外部,在螺纹锁杆7的上端设置定位凸台8,在位于钳柄外部的螺纹锁杆7上设置与螺纹锁杆7上的外螺纹相吻合的活动螺母9 ;定位凸台8能起到避免活动螺母9从螺纹锁杆7上滑脱的作用。在上钳柄5与下钳柄6上均设有防滑凹槽12。该复位钳的使用方式同现有的复位钳,具体为拧松活动螺母9,使弧形上钳头2 与弧形下钳头3相对打开;当活动螺母9与定位凸台8相接触时,弧形上钳头2与弧形下钳头3处于最大打开状态;操纵上钳柄5与下钳柄6,使弧形上钳头2与弧形下钳头3相对闭合从而夹持住待复位骨头;拧紧活动螺母9,从而固定住上钳柄5与下钳柄6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弧形上钳头2与弧形下钳头3依靠横向粗齿能紧紧抓住待复位骨头;上钳头前部 21和下钳头前部31就好像是2颗大犬牙,能避免待复位骨头从钳头处滑脱。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技术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复位钳,包括由上钳柄( 与下钳柄(6)组成的钳柄以及由弧形上钳头( 与弧形下钳头C3)组成的钳头,所述弧形上钳头O)的内表面和弧形下钳头(3)的内表面均设有齿(1),上钳柄(5)与下钳柄(6)转动相连;在上钳柄(5)与下钳柄(6)之间设置锁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上钳头O)由上钳头前部和上钳头后部0 组成,上钳头前部和上钳头后部0 呈25° 35°的弯曲夹角,上钳头后部0 与下钳柄(6)固定相连;所述弧形下钳头(3)由下钳头前部(31)和下钳头后部(3 组成,所述下钳头前部 (31)与上钳头前部相对称,所述下钳头后部(3 与上钳头后部0 相对称,下钳头后部(3 与上钳柄(5)固定相连;所述齿(1)为横向粗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是所述锁合装置包括锁杆固定座(11)、螺纹锁杆(7)和活动螺母(9),在上钳柄( 处设有通孔(13),锁杆固定座(11)与下钳柄(6) 固定相连,螺纹锁杆(7)的一端与锁杆固定座(11)转动相连,螺纹锁杆(7)的另一端穿过通孔(1 后位于整个钳柄的外部,在位于钳柄外部的螺纹锁杆(7)上设置与螺纹锁杆(7) 上的外螺纹相吻合的活动螺母(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位钳,其特征是所述上钳柄(5)与下钳柄(6)上均设有防滑凹槽(1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复位钳,包括由上钳柄(5)与下钳柄(6)组成的钳柄以及由弧形上钳头(2)与弧形下钳头(3)组成的钳头,弧形上钳头(2)的内表面和弧形下钳头(3)的内表面均设有齿(1);弧形上钳头(2)由上钳头前部(21)和上钳头后部(22)组成,上钳头前部(21)和上钳头后部(22)呈25°~35°的弯曲夹角;弧形下钳头(3)由下钳头前部(31)和下钳头后部(32)组成,下钳头前部(31)与上钳头前部(21)相对称,下钳头后部(32)与上钳头后部(22)相对称;齿(1)为横向粗齿。在手术中使用该复位钳,能有效夹持住待复位骨头。文档编号A61B17/28GK202086557SQ201120158718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专利技术者周炎明 申请人: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复位钳,包括由上钳柄(5)与下钳柄(6)组成的钳柄以及由弧形上钳头(2)与弧形下钳头(3)组成的钳头,所述弧形上钳头(2)的内表面和弧形下钳头(3)的内表面均设有齿(1),上钳柄(5)与下钳柄(6)转动相连;在上钳柄(5)与下钳柄(6)之间设置锁合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上钳头(2)由上钳头前部(21)和上钳头后部(22)组成,上钳头前部(21)和上钳头后部(22)呈25°~35°的弯曲夹角,上钳头后部(22)与下钳柄(6)固定相连;所述弧形下钳头(3)由下钳头前部(31)和下钳头后部(32)组成,所述下钳头前部(31)与上钳头前部(21)相对称,所述下钳头后部(32)与上钳头后部(22)相对称,下钳头后部(32)与上钳柄(5)固定相连;所述齿(1)为横向粗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炎明
申请(专利权)人: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