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分子受体检测方法、聚酰胺-氨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12585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靶向分子受体检测方法,(1)制作细胞样品:将聚酰胺-氨树状大分子衍生物3以及相应的靶向分子受体共同孵育,使靶向分子受体摄取所述衍生物3中的靶向分子;(2)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微探针技术检测该细胞样品中金属离子的含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类聚酰胺-氨树状大分子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的靶向分子受体检测手段很难实现信号放大等缺陷,利用聚酰胺-氨树状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对其表面进行靶向分子修饰,内部包裹金属离子,使整个分子既具有靶向,又具有X射线的荧光性质,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显微微探针技术进行成像,不仅可以对靶向分子受体进行定量分析,而且可以成像从而进行定位判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靶向分子受体检测方法,尤其是利用PAMAM将信号放大在同步辐射装置上进行靶向分子受体检测及成像的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类聚酰胺-氨树状大分子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靶向分子是指能够针对特定靶点进行特异性结合的分子,包扩受体的配体,单克隆抗体等,比如针对细胞增殖的叶酸、生物素或RGD等。其中,叶酸的特异性受体(folic acid receptor, FR)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过度表达,尽管正常细胞膜表面也有少量叶酸受体分布,但是正常细胞上的受体不同,正常细胞叶酸受体呈极性分布,而恶变后就失去了极性,有利于血液循环中的叶酸接触到受体,将其导入癌细胞,利用叶酸受体作为靶点进行药物的靶向输送和肿瘤的靶向治疗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叶酸受体的检测对癌症的诊断和靶向治疗非常重要。目前,对于叶酸受体的检测手段和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blot法、 荧光法、同位素示踪等,前两种方法主要可以对受体进行相对定量,普通的荧光素法可以对其定位,但存在着荧光猝灭现象,使其定位成像受到影响,同时现有的方法有些需要使用放射性元素,容易造成放射性污染。并且,现有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聚酰胺-氨树状大分子衍生物1,其为表面连接靶向分子的聚酰胺-氨树状大分子;其中,所述聚酰胺-氨树状大分子为3~6代的聚酰胺-氨树状大分子;所述靶向分子与所述聚酰胺-氨树状大分子的摩尔比为3∶1~5∶1;所述靶向分子中的羧基与所述聚酰胺-氨树状大分子表面的氨基形成酰胺键从而实现所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红张元庆许晓平沈玉梅林俊郭智王华崔巍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